圆形空调进风组件及圆形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5453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圆形空调进风组件及圆形空调,所述空调包括相互匹配的圆形后壳及至少一弧形进风组件,所述后壳包括圆形底部及垂直凸伸出所述底部的侧壁,所述进风组件包括弧形本体、位于所述本体上的进风口、垂直凸伸出所述本体的底边、位于所述进风组件上的第一卡扣部、位于所述后壳上的第二卡扣部及位于所述进风组件和/或所述后壳上的磁吸件,其中,当所述后壳及所述进风组件相互配合时,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相互配合,所述磁吸件同时吸附所述后壳及所述进风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后壳及进风组件径向及轴向的双重配合可以实现后壳及进风组件的稳定配合,而且便于进风组件的拆卸及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形空调进风组件及圆形空调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尤其涉及一种圆形空调进风组件及圆形空调。
技术介绍
传统的空调器中,通常都将后壳及进风组件做在一起,进风组件的拆卸及清洗不方便,且也不便于进风组件及后壳的成型。另外,传统技术中的进风口与滤网为两个结构,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整个空调尺寸的小型化。再者,传统的空调器中,通常都采用矩形的出风口,在出风口上普遍设置有横格栅和纵格栅,通过横格栅实现上下方向的导风,通过纵格栅来实现左右方向的导风。但是,传统的导风结构在通过摆动横格栅和纵格栅导风时,容易出现格栅抖动的现象,噪音较大,且由于格栅摆动角度受限,使送风角度较小,格栅的设计也阻挡了一部分风,减小了风力,影响了送风距离和送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形空调进风组件及圆形空调。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圆形空调进风组件,所述空调包括相互匹配的圆形后壳及至少一弧形进风组件,所述后壳包括圆形底部及垂直凸伸出所述底部的侧壁,所述进风组件包括:弧形本体,其与所述侧壁相互配合;进风口,其位于所述本体上;底边,其垂直凸伸出所述本体,且所述底边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圆形空调进风组件及圆形空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形空调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相互匹配的圆形后壳及至少一弧形进风组件,所述后壳包括圆形底部及垂直凸伸出所述底部的侧壁,所述进风组件包括:弧形本体,其与所述侧壁相互配合;进风口,其位于所述本体上;底边,其垂直凸伸出所述本体,且所述底边与所述底部相互配合;第一卡扣部,位于所述进风组件上;第二卡扣部,位于所述后壳上;磁吸件,位于所述进风组件和/或所述后壳上;其中,当所述后壳及所述进风组件相互配合时,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相互配合,所述磁吸件同时吸附所述后壳及所述进风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空调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相互匹配的圆形后壳及至少一弧形进风组件,所述后壳包括圆形底部及垂直凸伸出所述底部的侧壁,所述进风组件包括:弧形本体,其与所述侧壁相互配合;进风口,其位于所述本体上;底边,其垂直凸伸出所述本体,且所述底边与所述底部相互配合;第一卡扣部,位于所述进风组件上;第二卡扣部,位于所述后壳上;磁吸件,位于所述进风组件和/或所述后壳上;其中,当所述后壳及所述进风组件相互配合时,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卡扣部相互配合,所述磁吸件同时吸附所述后壳及所述进风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空调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位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卡扣部位于所述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形空调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件位于所述底边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空调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中部容置空间,所述本体位于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底边位于所述底部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空调进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处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枢吴剑费兆军冯志群代南海杜鹃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