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乐专利>正文

一种镜片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50146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镜片支撑架,其包括:沿着旋锁在相机镜头前端的转接环,周边是允许切入一支撑架朝内一侧凹入的第一容纳区,在该第一容纳区的另侧靠下周边是置入一具弹性的第一夹持件、并与一螺固元件结合作预期进退及恒保持上顶弹性状;另在第一容纳区的反侧是沿着上下部位的宽幅平置面之间凹入一区域,及在该区域的靠上平置面一凹部允许第二夹持件置入、及与一螺固元件连结以保持活动进退;一并与支撑架凹入区域的一侧是配合一朝内一侧保持上下平置面且呈凹入区域的承接件作抵靠;以利渐层片或滤色镜片在沿着与外界连通的缺口引入区域后能与相机镜头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合状态,避免部分透光情况,以使拍摄出的照片获有预期的情境。

Lens support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ens support frame, which comprises: along the ring spin lock in front of the camera lens, the surrounding is to allow the first housing area into a supporting frame towards the inner side of the recess, i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irst housing area on the lower periphery is the first clip placement of a flexible clamping piece, and a screw fixing element node cooperation is expected to keep on top of the elastic constant retreat and shape; the other side in the first receiving zone along the wide flat against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surface between the recessed region, and a flat surface of the recess in the region by allowing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and a fixing screw placement, and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activity and link elements together with the side of the support frame; the concave area is matched with the inner side to keep on a flat surface and a recessed area of the bearing piece against; to gradually slice or filter lens along the gap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side into the area After the field, the camera can keep a close state between the camera and the lens so as to avoid the partial light transmission so as to make the captured photos obtain the expected situ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片支撑架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镜片支撑架,主要是对结合在相机镜头前端的滤镜托架在配合置入预设的镜片(如:渐层片或滤色镜片)能与相机镜头之间保持有较佳的密合状态,不致有部分透光现象,使得拍摄出的照片获有预期的情境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的相机在进行拍照时为将当时预拍摄的景色或人物获有预期的情境(如:呈现逐渐渲染的感受、或呈现当时季节的氛围、或呈现拍摄时间的天色…),皆会在相机的镜头前方结合一滤镜托架以适时的置入所须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使拍摄出的照片符合想要的感觉。而上述这种结合在相机镜头前方的滤镜托架,该滤镜托架基本上是含括一转接环、及一滤镜托架构成,其中,转接环是可旋锁在相机镜头的前端,在将滤镜托架朝内一侧的凹槽沿着转接环,其周边推入,推到极限呈方位限制,之后,在将预期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置入滤镜托架朝外一侧间隔凹入的其一凹槽之间,亦即上述这种滤镜托架朝外一侧凹入的凹槽是具有至少二道以上,作为使用者可选择所须的至少一渐层片或滤色镜片置入前述的凹槽,以利拍摄出的照片达到预期的情境。上述这种结合在相机镜头前端的滤镜托架在应用上虽可达到预期的置入至少一渐层片或滤色镜片,但该滤镜托架间隔凹入的凹槽与凹槽之间的间距较大,造成置入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会与相机镜头之间形成部分透光现象,而无法获有完全的改变外界光线。本技术者在此即是针对上述这种同类别用在拍照时可结合在相机镜头前端的滤镜托架使用所存有的问题来作改善,以使滤镜托架在配合置入预设的镜片(如:渐层片或滤色镜片)能与相机镜头之间保持有较佳的密合状态,不致有部分透光现象,使得拍摄出的照片获有预期的情境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片支撑架。本技术即是依结合在相机镜头前端的滤镜托架作为选择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置入后能与镜头之间获有更佳密切的形态,是採以:沿着旋锁在相机镜头前端的转接环,其周边是允许切入一支撑架朝内一侧凹入的第一容纳区,在该第一容纳区的另侧靠下周边是允许置入一具弹性的第一夹持件、并与一螺固元件结合作预期进退及恒保持上顶弹性状态;另在第一容纳区的反侧是沿着上下部位的宽幅平置面之间凹入一区域,以允许选择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能沿着与外界连通的缺口引入区域,及在该区域的靠上平置面凹入一凹部是允许第二夹持件置入、及与一螺固元件连结以保持活动进退;及与支撑架凹入区域的一侧是配合一朝内一侧保持上下平置面且呈凹入区域的承接件作抵靠;以利渐层片或滤色镜片在推入后能与相机镜头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合状态,避免部分透光情况,以使拍摄出的照片获有预期的情境。进一步的,相机镜头一侧旋锁该转接环切入的支撑架与承接件相应凹入的区域是允许个别结合以EVA,以利选择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在引入能获有接触部位的适度抵靠及避免表层面受到刮伤。进一步的,相机镜头一侧旋锁该转接环切入的支撑架邻近上下段落的宽幅平置面是凹入间距凹部,以允许具柔韧质的环圈引入前述间距凹部相应的杆段,以对推入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上下周边保持一适切的抵触夹持。进一步的,相机镜头一侧旋锁该转接环切入的支撑架凹入区域相应结合的承接件位在预设范围是延伸至少一杆段,以引入支撑架相应部位的凹部,作为前述承接件与支撑架在未受到方位限制之前的暂时定位。进一步的,相机镜头一侧旋锁该转接环切入的支撑架与相应结合的承接件彼此方位限制是藉数道螺固元件作贯穿旋锁。进一步的,相机镜头一侧旋锁该转接环切入的支撑架凹入区域相应结合的承接件在靠外一侧是外翻形成凸缘,以作为在须增加至少一支撑架与承接件的单元能允许前述朝内一侧预设周边延伸的至少一夹持部及第一夹持件能对承接件相应凸缘形成方位限制,作为至少一选择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置入。进一步的,相机镜头一侧旋锁该转接环切入的支撑架位在朝内第一容纳区背部沿着上下预设宽幅平置面凹设该区域的预设范围是允许凸设至少一突部,以对推入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相应部位作适切迫紧度顶抵。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镜片支撑架的一侧缺口可保持水平状以利选择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引入或退出,而该支撑架是与相邻的转接环呈环状的结合,使得支撑架具备有任意角度的调整旋转及适时被方位限制,提升这类允许渐层片或滤色镜片推入的支撑架在使用获有更机动的预设角度切换,及利于推入的方向作更多选择的变换。2.相机镜头一侧结合的镜片支撑架与承接件的组体在增加至少一支撑架与承接件的单元,是可使相邻的支撑架单元和单元之间作预设的角度调整成所须形态,以利引入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达到预期的渐层透光或要求,以使拍摄出具有多样变化的混光照片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镜片支撑架相关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镜片支撑架相关构件的另一方向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镜片支撑架相关构件在完成组设的后视图。图4为图3中A-A部位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镜片支撑架相关构件与镜头在组设之前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镜片支撑架相关构件与镜头在组设之前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镜片支撑架相关构件与镜头作组设的侧视图。图8为图7中B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镜片支撑架相关构件与镜头在完成组设的部分截面图。图10为图9中C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9中D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提供的镜片支撑架一侧在未容纳入转接环的部分截面图。图13为本技术提供的镜片支撑架与镜头完成组设在允许镜片插入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提供的镜片支撑架与镜头完成组设在置入镜片施以方位限制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E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提供的镜片支撑架与镜头完成组设在置入镜片的后视图。图17为图16中F-F部位截面图。图18为图17的G部位放大详图。图19为本技术结合在镜头作至少一组以上的镜片支撑架实施示意图。图中:10镜头101内螺纹段20渐层片或滤光镜片1转接环11外螺纹段2支撑架21第一容纳区22夹持部221间隙23空间24第一夹持件241、252、253、255凹部242弹簧243、261、34螺固元件25、31平置面251、32区域254、33桿段26第二夹持件27环圈28缺口3承接件35凸缘4EVA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镜片支撑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片支撑架,该镜片支撑架是对结合在相机镜头前端的滤镜托架是可配合一旋锁在前述相机镜头周边的转接环作方位切入,以允许预选择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置入,其中沿着滤镜托架预设周边引入渐层片或滤色镜片能与镜头之间获有更佳密切的形态,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相机镜头一侧旋锁的转接环,其周边是允许切入一支撑架朝内一侧凹入的第一容纳区,及沿着第一容纳区的预设周边是延伸至少一夹持部、而夹持部必须和相邻层面保持一预设间隙,以利前述转接环的切入,在该第一容纳区的另侧靠下周边是凹入一空间以允许一第一夹持件的置入,而第一夹持件的朝下两侧是凹入凹部以利弹簧置入、并在预设部位配合一螺固元件的引入,使前述的第一夹持件保持合宜弹性的恒上顶状态;在支撑架凹入第一容纳区的背部是沿着上下预设宽幅平置面凹设一区域,以允许预设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沿着任一侧与外界连通的缺口引入,及在邻近凹入区域的靠上平置面周边预设部位是凹入一凹部以允许一第二夹持件置入、并配合一螺固元件作方位连结,使第二夹持件可在相应区域作活动进退;在与前述凹入区域相应一侧是与一相符形态且朝内一侧保持沿着上下预设宽幅呈平置面的承接件相抵靠、及作方位限制,在该承接件的朝内层面亦保持一区域以作为前述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能与外界相连通的缺口引入;使得选择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在推入支撑架与承接件构成的区域后能藉第二夹持件作适切的方位限制,即可与相机镜头之间保持一良好的密合状态,避免部分透光情况,以使拍摄出的照片获有预期的情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片支撑架,该镜片支撑架是对结合在相机镜头前端的滤镜托架是可配合一旋锁在前述相机镜头周边的转接环作方位切入,以允许预选择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置入,其中沿着滤镜托架预设周边引入渐层片或滤色镜片能与镜头之间获有更佳密切的形态,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相机镜头一侧旋锁的转接环,其周边是允许切入一支撑架朝内一侧凹入的第一容纳区,及沿着第一容纳区的预设周边是延伸至少一夹持部、而夹持部必须和相邻层面保持一预设间隙,以利前述转接环的切入,在该第一容纳区的另侧靠下周边是凹入一空间以允许一第一夹持件的置入,而第一夹持件的朝下两侧是凹入凹部以利弹簧置入、并在预设部位配合一螺固元件的引入,使前述的第一夹持件保持合宜弹性的恒上顶状态;在支撑架凹入第一容纳区的背部是沿着上下预设宽幅平置面凹设一区域,以允许预设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沿着任一侧与外界连通的缺口引入,及在邻近凹入区域的靠上平置面周边预设部位是凹入一凹部以允许一第二夹持件置入、并配合一螺固元件作方位连结,使第二夹持件可在相应区域作活动进退;在与前述凹入区域相应一侧是与一相符形态且朝内一侧保持沿着上下预设宽幅呈平置面的承接件相抵靠、及作方位限制,在该承接件的朝内层面亦保持一区域以作为前述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能与外界相连通的缺口引入;使得选择的渐层片或滤色镜片在推入支撑架与承接件构成的区域后能藉第二夹持件作适切的方位限制,即可与相机镜头之间保持一良好的密合状态,避免部分透光情况,以使拍摄出的照片获有预期的情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片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裕宜
申请(专利权)人:常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