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锦专利>正文

一种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4709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包括筒体、排水管护套管、螺旋导流片、过滤桶和抽水装置,所述排水管护套管竖直设置在筒体中部,所述螺旋导流片螺旋绕设在排水管护套管上且其外侧和筒体内侧壁连接,筒体、排水管护套管和螺旋导流片之间围合形成螺旋形的旋流通道,螺旋导流片下方设有蓄水空间,旋流通道与蓄水空间间通过过滤桶连通;所述抽水装置包括第一喷头、第一水管、与第一水管连接的第一泵体、第二喷头、第二水管以及与第二水管连接的第二泵体,所述第一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蓄水空间底部,出水端与第一喷头连通,第一喷头设置在排水管护套管顶部且朝向筒体外周;所述第二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筒体下方或侧面,出水端与第二喷头连通,第二喷头设置在排水管护套管侧壁且朝向筒体内。

Purification and filtration device for water bod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ater purification filter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body, and drainage casing, guide vane, helical filter barrel and pumping device, the drainage protection casing is vertically arrang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arrel, the spiral guide plate in spiral wound drainage management and the outside casing and connected to the inner wall of the cylinder, the vortex passage between the tube and drainage protection casing and spiral sheet formed spiral, below the spiral sheet is provided with a storage space, and storage space between the vortex passage through the filter barrel connected; the pump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nozzle, a first water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ipe of the first pump body, second, second and second pipe nozzle the pu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water body, the water inlet end of the first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water storage space at the bottom, the water outlet e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nozzle, a nozzl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row The water jacket and cylinder top towards the end of the second week; the water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bottom or side outle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nozzle second, second nozzl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casing tube and drainage management towards the cylinde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净化过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属于水体净化领域。
技术介绍
水资源问题,是目前我国面临的较为严峻且刻不容缓的问题。河道、湖泊以及池塘等水域中,普遍存在较多的漂浮的杂物以及水体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污染等问题,针对水体净化的问题,目前一般的做法是进行人工打捞或其他打捞装置等方式对漂浮物进行处理。人工打捞的效率低且耗费人力,目前大部分的打捞装置仅对水体表面的漂浮物进行处理,水体底部存在的杂物等并不能有效的进行处理,有些较轻的杂物不易进入装置内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对水面及水面以下的水体进行过滤净化和水体增氧的水体净化过滤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包括筒体、排水管护套管、螺旋导流片、过滤桶和抽水装置,所述排水管护套管竖直设置在筒体中部,所述螺旋导流片螺旋绕设在排水管护套管上且其外侧和筒体内侧壁连接,筒体、排水管护套管和螺旋导流片之间围合形成螺旋形的旋流通道,螺旋导流片下方设有蓄水空间,旋流通道与蓄水空间间通过过滤桶连通;所述抽水装置包括第一喷头、第一水管、与第一水管连接的第一泵体、第二喷头、第二水管以及与第二水管连接的第二泵体,所述第一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蓄水空间底部,出水端与第一喷头连通,第一喷头设置在排水管护套管顶部且朝向筒体外周;所述第二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筒体下方或侧面,出水端与第二喷头连通,第二喷头设置在排水管护套管侧壁且朝向筒体内。其中,所述第二水管进水端与一U形管连接,所述U形管开口朝上且末端为喇叭口。其中,所述过滤桶侧壁上填充有吸附性材料。其中,所述筒体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包括与筒体的侧壁上端连接的圆环以及可套设在排水管护套管外的套环,所述圆环与套环间通过若干棒体连接。其中,所述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固定在一升降架体或浮球体或船体上。其中,所述第一泵体设置在蓄水空间内或设置在筒体外部;所述第二泵体为离心泵,第二泵体设置在蓄水空间内或设置在筒体外部。其中,上述的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其使用步骤如下:1)将筒体置于水体中,筒体的上端面低于水体上表面,水体上表面的水和漂浮物流向筒体内并进入旋流通道中,水和漂浮物经过旋流通道后进入过滤桶内,漂浮物留在过滤桶内,水流过过滤桶后进入蓄水空间内;2)启动第一泵体,将蓄水空间底部的水抽进第一水管,再从第一喷头喷出,喷射到筒体外周的水面上;3)启动第二泵体,将筒体下方的水抽进第二水管,再从第二喷头喷出,喷射到筒体内。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可同时对水面的水和一定深度的水进行循环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喷洒到装置外的水面上,一方面对水体进行杂物过滤和水体净化,另一方面在喷洒过程中水体与空气充分接触且促进水体流动,可对水体进行增氧;2、本专利技术的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利用螺旋导流片形成水体下沉流动的旋流通道,水体在旋流通道中可快速流动,能够带动水面的漂浮物进入过滤桶,旋流过程中形成负压,使水面的水体源源不断的流入旋流通道中进行过滤;3、本专利技术的水体净化过滤装置顶部设置有顶板,顶板可与筒体的上端连接,且可套设在排水管护套管上,实现将筒体和排水管护套管支撑固定住;4、本专利技术的过滤桶侧壁填充有吸附性材料,可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吸附,进一步净化水体;5、本专利技术的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可设置在船体、升降架体以及浮球体上的方式置于水体中,使用灵活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旋导流片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筒体、11-顶板、111-圆环、112-套环、113-棒体、2-排水管护套管、3螺旋导流片、31-旋流通道、32-蓄水空间、4-过滤桶、5-抽水装置、51-第一喷头、52-第一水管、53-第一泵体、54-第二喷头、55-第二水管、551-U形管、56-第二泵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图2和图4,一种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包括圆柱形筒体1、圆柱形排水管护套管2、螺旋导流片3、过滤桶4和抽水装置5,所述排水管护套管2竖直设置在筒体1中部且超过筒体1上端,所述螺旋导流片3螺旋绕设在排水管护套管2上且其外侧和筒体1内侧壁连接,筒体1、排水管护套管2和螺旋导流片3之间围合形成螺旋形的旋流通道31,螺旋导流片3下方设有蓄水空间32,旋流通道31与蓄水空间32间通过过滤桶4连通;所述抽水装置5包括第一喷头51、第一水管52、与第一水管52连接的第一泵体53、第二喷头54、第二水管55以及与第二水管55连接的第二泵体56,所述第一水管52的进水端设置在蓄水空间32底部,第一水管52穿设在排水管护套管2内,其出水端与第一喷头51连通,第一喷头51设置在排水管护套管2顶部且朝向筒体1外周,或者第一水管52的进水端设置在蓄水空间32底部,其后再穿过筒体1的侧壁向外延伸,再与第一喷头51连通;所述第水二管55的进水端设置在筒体1下方或者侧面,第二水管55穿设在排水管护套管2内,其出水端与第二喷头54连通,第二喷头54设置在排水管护套管2侧壁且喷射方向朝向筒体1内。使用时,本装置筒体1的上端面略低于水体面,水体面的水及漂浮物从筒体1开口处流向旋流通道31,由于水体及漂浮物在旋流通道31内高速旋转下沉流动,将漂浮物从水体面往下带,并通过过滤桶4后进入蓄水空间32内,启动第一泵体53,将蓄水空间32内经过滤的水通过第一水管52后从第一喷头51向外喷洒到筒体1外周,喷洒过程中水体与空气充分接触后再落入水面;第一喷头51也可再连接一可移动喷头,便于将过滤后的水喷向指定的地方;启动第二泵体56,将筒体1下方即水体中深水经第二水管55后从第二喷头54喷出到筒体1的入水口,经旋流通道31和过滤桶4后进入蓄水空间32内,从而达到水体表层和下层的水不断经过过滤桶净化后喷到水面的作用。参见图1和图2,第二水管55进水端与一U形管551连接,所述U形管551开口朝上且末端为喇叭口,U形管551开口朝上,避免水管直接伸入水底,防止水底污泥等进入管内堵塞管体,喇叭口便于水体进入管内。第二水管55还可与一移动水管连接,移动水管可任意移动到需要过滤净化的水体处。参见图1和图2,所述过滤桶4侧壁上填充有吸附性材料,过滤桶4侧壁为两层带通孔的结构,两层之间填充有活性炭,水体流经过滤桶4,活性炭吸附水体中的部分污染物,净化水体。参见图3,所述筒体1顶部设置有顶板11,所述顶板11包括与筒体1的侧壁上端连接的圆环111以及可套设在排水管护套管2外的套环112,所述圆环与套环间通过若干棒体113连接。顶板11上的套环112对准排水管护套管2并套在其外侧,圆环111与筒体1的侧壁上端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棒体113起到支撑固定套环112的作用,并将排水管护套管2相对固定住。进一步的,所述水体净化过滤装置还包括与筒体1外侧壁连接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升降架体或浮球体或船体;筒体1设置在升降架体上,可根据水位高低调整位置,或者筒体1可与浮球体62连接,随着浮球体62在水面上漂浮;或者筒体1固定在船体外侧,随船体漂浮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泵体设置在蓄水空间32内或设置在筒体1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体净化过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排水管护套管(2)、螺旋导流片(3)、过滤桶(4)和抽水装置(5),所述排水管护套管(2)竖直设置在筒体(1)中部,所述螺旋导流片(3)螺旋绕设在排水管护套管(2)上且其外侧和筒体(1)内侧壁连接,筒体(1)、排水管护套管(2)和螺旋导流片(3)之间围合形成螺旋形的旋流通道(31),螺旋导流片(3)下方设有蓄水空间(32),旋流通道(31)与蓄水空间(32)间相互连通,旋流通道(31)与蓄水空间(32)连通处设置有过滤桶(4);所述抽水装置(5)包括第一喷头(51)、第一水管(52)、与第一水管(52)连接的第一泵体(53)、第二喷头(54)、第二水管(55)以及与第二水管(55)连接的第二泵体(56),所述第一水管(52)的进水端设置在蓄水空间(32)底部,出水端与第一喷头(51)连通,第一喷头(51)设置在排水管护套管(2)顶部且朝向筒体(1)外周喷射;所述第二水管(55)的进水端设置在筒体(1)下方或侧面,出水端与第二喷头(54)连通,第二喷头(54)设置在排水管护套管(2)侧壁且朝向筒体(1)内喷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排水管护套管(2)、螺旋导流片(3)、过滤桶(4)和抽水装置(5),所述排水管护套管(2)竖直设置在筒体(1)中部,所述螺旋导流片(3)螺旋绕设在排水管护套管(2)上且其外侧和筒体(1)内侧壁连接,筒体(1)、排水管护套管(2)和螺旋导流片(3)之间围合形成螺旋形的旋流通道(31),螺旋导流片(3)下方设有蓄水空间(32),旋流通道(31)与蓄水空间(32)间相互连通,旋流通道(31)与蓄水空间(32)连通处设置有过滤桶(4);所述抽水装置(5)包括第一喷头(51)、第一水管(52)、与第一水管(52)连接的第一泵体(53)、第二喷头(54)、第二水管(55)以及与第二水管(55)连接的第二泵体(56),所述第一水管(52)的进水端设置在蓄水空间(32)底部,出水端与第一喷头(51)连通,第一喷头(51)设置在排水管护套管(2)顶部且朝向筒体(1)外周喷射;所述第二水管(55)的进水端设置在筒体(1)下方或侧面,出水端与第二喷头(54)连通,第二喷头(54)设置在排水管护套管(2)侧壁且朝向筒体(1)内喷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52)和第二水管(55)穿过筒体(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净化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管(55)进水端与一U形管(551)连接,所述U形管(551)开口朝上且末端为喇叭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净化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锦
申请(专利权)人:张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