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4166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铜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包括熔铸→双面铣→粗轧→厚带纵剪→中轧→退火→中间清洗→精轧→成品清洗→后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以及轧制工序的加工道次的优化,从而缩短加工流程,减少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对退火温度、升温、保温时间的优化,提升产品的性能。

Production process of short process semi hard red copper strip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pper produ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short process of semi hard copper belt, including casting, double-sided milling, rough rolling, Strip Slitting, rolling, annealing, intermediate cleaning, cleaning, finishing and finishing postprocessing, the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rolling process the optimization of machining process, so as to shorten the process, reduce the processing time,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meanwhile, by optimizing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holding time and heating, improve product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带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铜及铜合金板带材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耐蚀、电连接、电接触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如机械、电子、汽车、电力、通信、交通等各工业领域。由我国生产的铜及铜合金板带材的中低端产品目前已经出现过剩,但高档产品仍依赖进口,我国铜板带加工水平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行业要求。目前现有的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为熔铸→铣面→粗轧→厚带纵剪→中间退火→一次清洗→中轧→退火(400℃保温5h,升温时间控制为4h)→二次清洗→精轧→三次清洗→分切→检验→包装入库。以上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存在工艺流程长、车间占用空间大、成材率低、性能差、生产能耗大等缺点,很难满足我国配套行业的要求。另外,由于紫铜的晶粒长大区间比较特殊,变化区域非常狭窄,所以紫铜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摸索非常重要。同时,由于紫铜的大加工率的特性、以及紫铜的加工率与退火工艺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采用合适的轧制参数与退火工艺参数相配套,可以得到性能更加优良的铜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以及轧制工序的加工道次的优化,从而缩短加工流程,减少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对退火温度、升温、保温时间的优化,提升产品的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熔铸:采用水平连铸的方式将熔融的铜水引锭拉坯形成铜带坯;(2)双面铣:将上述步骤(1)生产的铜带坯上下两面进行铣削;(3)粗轧:采用四辊可逆轧制机组对步骤(2)中的铜带坯进行粗轧,轧制规程为6道次,各道次的加工率为32%~55%;(4)厚带纵剪:将粗轧后的厚料铜带进行剪边处理;(5)中轧:将剪边处理后的铜带经过四辊可逆轧制机组进行中轧,轧制规程为3道次,各道次的加工率为20%~35%;(6)退火:将精轧后的铜带放入钟罩式光亮退火炉中在保护性气体氛围下进行退火,退火温度320~380℃,升温时间2.5h~4h,保温时间3.5~5h;(7)中间清洗:将退火后的铜带进行清洗;(8)精轧:将经过中间清洗的铜带经过四辊可逆轧制机组进行精轧使铜带符合成品所需尺寸,轧制规程为1个道次,加工率为:8%~18%;(9)成品清洗:将精轧后的铜带进行清洗;(10)后处理。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由引锭机通过拉、停、反推、停的循环动作连续引拉,牵引形成的铜带坯的规格为(14~17)mm*(300~450)mm。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步骤(1)中生成的铜带坯的上下两面各铣削0.2~0.5mm,铣削速度1~2m/min。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轧制力≤400T,轧制速度≤200m/min,轧制前张力≤77KN,后张力≤70KN,弯辊力≤250KN,轧制各道次的加工率分别为:32%~35%、35%~40%、38%~50%、45%~55%、43%~4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的轧制力≤250T,轧制速度≤250m/min,轧制前张力≤14KN,后张力≤14.6KN,轧制各道次的加工率分别为:23%~30%、20%~26%、28%~35%。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8)中轧制速度≤250m/min,轧制力≤20T,前张力≤3.5KN,后张力≤4KN。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厚料铜带的两边各剪掉5~15mm,并切除边部的细微裂口使边部整齐。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的冷却时间为7h~11h,所述铜带的出炉温度小于7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的保护性气体包括65~85vt%的氮气以及15~35vt%的氢气,退火过程中的升温和保温阶段保护气体流量≥2.8m3/h,冷却阶段的气体流量为0.8~1.5m3/h。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中将经过退火处理的铜带进行表面脱脂处理,去除退火后所述铜带表面残留的油迹、氧化、灰分,所述步骤(9)中依次包括碱液脱脂、酸液清洗、磨料处理、清水清洗、钝化处理和烘干工艺用以去除铜带表面的油迹、氧化和润滑液残留。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优点:1、减少了一道退火与一道清洗工序,有效减少了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生产能耗。2、在粗轧和中轧工序中通过控制各个道次的参数,使粗轧和中轧的道次数相对传统的轧制工艺减少,且加工精度提高,而且因大加工率,也能降低退火时的退火温度、升温时间以及保温时间,不仅降低了生产能耗和生产成本,也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能有效细化成品的晶粒度,晶粒尺寸由传统工艺的0.035mm细化到小于0.02mm。3、将传统生产工艺中退火过程中保护气体在升温阶段、保温阶段和冷却阶段的气体流量相同改为现有生产工艺中将冷却阶段的气体流量降低,从而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减少了保护气体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优化,在满足原有带材性能要求下,缩短了加工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加工时间。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包括熔铸→双面铣→粗轧→厚带纵剪→中轧→退火→中间清洗→精轧→成品清洗→分切→检验→包装入库。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熔铸采用水平连铸的方式引锭拉坯形成铜带坯。连续引拉基础步骤:牵引长度7.0毫米、牵引时间0.8秒、牵引暂停时间3.0秒、反退长度0.15毫米、反退时间0.2秒,反退暂停时间0.15秒。牵引形成的铜带坯的截面尺寸为(14-17)mm*(300-450)mm。本实施例中选取规格为16.9mm*400mm的铜带坯。步骤(2):双面铣将上述步骤(1)生产的铜带坯上下两面各铣削0.3mm,铣削速度1.5m/min,进行双面铣操作,去除表面缺陷层,具体为将铸坯达到表面光洁,无缺陷的标准。步骤(3):粗轧采用四辊可逆轧制机组对步骤(2)中的铜带坯进行粗轧,轧制规程为6道次,将铜带由入口辊缝的16.3mm加工成厚度为0.6mm的半成品,其中每道轧制的主要参数为:第一道次:入口辊缝16.3mm,出口辊缝10.8mm,加工率33.7%,速度60m/min,轧制力385t,前张力73KN,后张力70KN,弯辊力10t。第二道次:入口辊缝10.8mm,出口辊缝6.8mm,加工率37%,速度100m/min,轧制力400t,前张力73KN,后张力70KN,弯辊力12t。第三道次:入口辊缝6.8mm,出口辊缝4mm,加工率41.2%,速度150m/min,轧制力363t,前张力77KN,后张力65KN,弯辊力14t。第四道次:入口辊缝4mm,出口辊缝2mm,加工50%,速度150m/min,轧制力330t,前张力75KN,后张力68KN,弯辊力20t。第五道次:入口辊缝2mm,出口辊缝1.1mm,加工率45%,速度150m/min,轧制力274t,前张力50KN,后张力58KN,弯辊力25t。第六道次:入口辊缝1.1mm,出口辊缝0.6mm,加工率45.5%,速度200m/min,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熔铸:采用水平连铸的方式将熔融的铜水引锭拉坯形成铜带坯;(2)双面铣:将上述步骤(1)生产的铜带坯上下两面进行铣削;(3)粗轧:采用四辊可逆轧制机组对步骤(2)中的铜带坯进行粗轧,轧制规程为4‑6道次,各道次的加工率为32%~55%;(4)厚带纵剪:将粗轧后的厚料铜带进行剪边处理;(5)中轧:将剪边处理后的铜带经过四辊可逆轧制机组进行中轧,轧制规程为1‑3道次,各道次的加工率为20%~35%;(6)退火:将精轧后的铜带放入钟罩式光亮退火炉中在保护性气体氛围下进行退火,退火温度320~380℃,升温时间2.5h~4h,保温时间3.5~5h;(7)中间清洗:将退火后的铜带进行清洗;(8)精轧:将经过中间清洗的铜带经过四辊可逆轧制机组进行精轧使铜带符合成品所需尺寸,轧制规程为1个道次,加工率为:8%~18%;(9)成品清洗:将精轧后的铜带进行清洗;(10)后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熔铸:采用水平连铸的方式将熔融的铜水引锭拉坯形成铜带坯;(2)双面铣:将上述步骤(1)生产的铜带坯上下两面进行铣削;(3)粗轧:采用四辊可逆轧制机组对步骤(2)中的铜带坯进行粗轧,轧制规程为4-6道次,各道次的加工率为32%~55%;(4)厚带纵剪:将粗轧后的厚料铜带进行剪边处理;(5)中轧:将剪边处理后的铜带经过四辊可逆轧制机组进行中轧,轧制规程为1-3道次,各道次的加工率为20%~35%;(6)退火:将精轧后的铜带放入钟罩式光亮退火炉中在保护性气体氛围下进行退火,退火温度320~380℃,升温时间2.5h~4h,保温时间3.5~5h;(7)中间清洗:将退火后的铜带进行清洗;(8)精轧:将经过中间清洗的铜带经过四辊可逆轧制机组进行精轧使铜带符合成品所需尺寸,轧制规程为1个道次,加工率为:8%~18%;(9)成品清洗:将精轧后的铜带进行清洗;(10)后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由引锭机通过拉、停、反推、停的循环动作连续引拉,牵引形成的铜带坯的规格为(14~17)mm*(300~4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所述步骤(1)中生成的铜带坯的上下两面各铣削0.2~0.5mm,铣削速度1~2m/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流程半硬态紫铜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轧制力≤400T,轧制速度≤200m/min,轧制前张力≤77KN,后张力≤70K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荣华宋国富胡龙龙周海江吴慧忠
申请(专利权)人:富威科技吴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