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篷的警示装置及具有该警示装置的车辆,警示装置包括设置在车篷后部的至少一个第一警示灯,第一警示灯具有独立于车辆的电源的能量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篷后部的第一警示灯提示后方车辆该车的位置,使后方车辆提前减速或提前改道以避开该车,避免事故的发生。
A warning device of the vehicle with the hood and warn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rning device and warning device with the hood of the vehicle, the warning device comprises at least one first warning lamp hood at the rear, the first warning lamp with power independent of vehicle energy source. The first warning lamp of the utility model at the back of the car hood tip position of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the rear of the vehicle to slow down in advance or advance to divert to avoid the car, to avoid accid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篷的警示装置及具有该警示装置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篷的警示装置及具有该警示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尽管有些车辆(如电动车、自行车)前部设置了照明灯,并且后部设置了刹车灯,但是这些灯在夜晚行车时不会一直开启,因此自行车和电动车后方的车辆无法看清它们的轮廓,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自行车或电动车没有夜晚行车警示灯,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篷的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篷后部的至少一个第一警示灯,所述第一警示灯具有独立于车辆的电源的能量源。更进一步,所述警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警示灯,所述第二警示灯设置在所述车篷的顶部、侧边缘以及前部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警示灯具有独立于所述车辆的电源的能量源。更进一步,所述警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篷的后部的至少一个第一反光部。更进一步,所述警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篷的前部的至少一个第二反光部。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警示灯和/或所述第二警示灯包括透明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多个LED灯芯以及电源部,所述多个LED灯芯串联或并联,所述电源部包括电源和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的开关。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警示灯和/或所述第二警示灯的电源为纽扣电池。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警示灯和/或所述第二警示灯为太阳能灯。更进一步,所述车篷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一警示灯和/或所述第二警示灯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用于定位所述外壳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件和用于定位所述电源部的第二定位件。更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件与所述车篷形成袋体,所述电源部容置在所述袋体内。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车篷的警示装置的车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车篷后部的第一警示灯提示后方车辆该车的位置,使后方车辆提前减速或提前改道以避开该车,避免事故的发生;2)车篷的顶部、前部、侧边缘的第二警示灯与第一警示灯配合使得该车的轮廓清晰,提示前后左右的车辆注意避让,避免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车篷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现有的自行车和部分电动车没有设置金属的轿厢,为了遮风挡雨和防晒,很多车主在自行车和电动车上安装了车篷,其自前向后跨越驾驶位。如图1所示,车篷1的中部为透明的PVC材料17,其余部分由不透明材料制成。本技术是在自行车或电动车的车篷上设置了警示装置。实施例1作为一个实施例,车篷的后部设置了至少一个第一警示灯,第一警示灯的电源独立于电动车或自行车的电源。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车篷1的后部设置了一个第一警示灯11。关于第一警示灯的结构,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警示灯11包括透明的外壳111、设置在外壳111内的多个LED灯芯112以及电源部113,多个LED灯芯112串联或并联后与电源连接,电源部113包括电源和用于控制电源的开关114。优选地,第一警示灯11的电源为纽扣电池,可缩小电源部的尺寸,提高其便携性。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第一警示灯可以是太阳能灯,其在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内,晚上将该电能提供给警示灯的LED灯芯,使其发光。太阳能灯的技术比较成熟,在此不再赘述。关于第一警示灯与车篷的连接方式,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警示灯11可以直接粘接在车篷的外侧面的不透明部分,也可以粘接在PVC材料17的内侧或外侧。作为另一个实施例,第一警示灯11可以通过定位组件定位在车篷的上述位置。定位组件包括用于定位第一警示灯的外壳111的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件13和用于定位电源部113的第二定位件14。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警示灯11的外壳111通过两个第一定位件13定位在PVC材料17的外侧面上,第一定位件13与车篷形成环形孔,供外壳111穿过;并且第一警示灯11的电源部113通过第二定位件14定位在PVC材料17的内侧面上,第二定位件14与车篷1形成透明袋体,电源部113容置在袋体内,这样的结构在不影响电源开关114操作的情况下可以稳定地将电源部定位在车篷上,并且可对电源部起到防水作用。夜晚行车时,第一警示灯11开启后LED灯的闪烁可警示后方车辆该自行车或电动车的位置,避免事故的发生。实施例2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车篷的顶部、侧边缘以及前部的至少一者设置至少一个第二警示灯15,第二警示灯的结构和安装方式与第一警示灯相同。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车篷1的顶部设置了一个第二警示灯15。作为一个实施例,可以将第一警示灯和第二警示灯的电源集成到一个电源部,通过集成电源部控制所有警示灯的开启,便于管理。在车篷的顶部、侧边缘、前部设置警示灯,其与后部的警示灯配合将自行车或电动车的外部轮廓显示了出来,使前后左右的车辆能够准确判断出该车的位置及大小,避免事故的发生。实施例3该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警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车篷的后部的至少一个第一反光部。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车篷1的后部设置了一个第一反光部12。第一反光部与第一警示灯配合使得后方车辆对该车具有更清晰的判断。实施例4该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警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车篷前部的至少一个第二反光部。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车篷1前部的两侧分别设置了纵向的第二反光部16,并且还设置了横向的第二反光部16。第二反光部与第二警示灯配合使得对向车辆对该车具有更清晰的判断,可提前避开,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警示装置及车篷的车辆,如自行车或电动车。本技术中车篷后部的第一警示灯提示后方车辆该车的位置,使后方车辆提前减速或提前改道以避开该车,避免事故的发生;车篷的顶部、前部、侧边缘的第二警示灯与第一警示灯配合使得该车的轮廓清晰,提示前后左右的车辆注意避让,避免事故的发生。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篷的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篷后部的至少一个第一警示灯,所述第一警示灯具有独立于车辆的电源的能量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篷的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车篷后部的至少一个第一警示灯,所述第一警示灯具有独立于车辆的电源的能量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篷的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警示灯,所述第二警示灯设置在所述车篷的顶部、侧边缘以及前部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警示灯具有独立于所述车辆的电源的能量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篷的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篷的后部的至少一个第一反光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篷的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篷的前部的至少一个第二反光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篷的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警示灯和/或所述第二警示灯包括透明的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多个L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智,
申请(专利权)人:刘军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