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4095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手环,其包括充电组件,以及分别活动连接于充电组件两侧的腕带,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壳体,固定设置于壳体内的充电线圈以及可储电并且可对充电线圈进行放电的储电单元,所述壳体内还固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活动连接有可固定大尺寸设备的第一固定件以及可固定小尺寸设备的第二固定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较传统技术而言充电稳定率高,适配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手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小型无线充电装置通常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发送和接收端用相应的线圈来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来进行充电的的,用户只需要将充电设备放在一个“平板”上即可进行充电,所以绝大部分的无线充电技术采用的是接触式无线充电。然后,在接触式无线充电装置在应用领域上的逐渐发展,传统的接触式无线充电装置无法满足更多的使用情况,例如在一些交通设备或者其他对无线充电装置起到较大位移的应用场合上,无线充电装置以及被充电装置的相应线圈就会产生偏移,从而无法很好的进行充电,在另一方面,无线充电装置由于其体积较大从而导致便携性较差,使得使用者携带起来较为不便。所以,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形式也在不断的变化,比如申请号为201510113043.5公开的一种用于智能手表的无线充电手环,其采用一种环状佩戴式无线充电装置,只需将其带于手上,再将智能手表戴上便可进行充电。但是这样的腕带式无线充电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固定效果较差,由于其佩戴效果与手表相似,而这种腕带式佩戴方法往往因为只有一个方向的固定,而存在腕带滑落或者佩戴固定效果差的情况,对于依靠线圈进行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装置而言,其需要精准的配对以及较强的固定效果,简单的利用腕带式无线充电装置可能无法进行很好的充电。2、携带起来较为繁琐,需要与智能手表一起配合,并且体积较大,戴于手上较为不便。3、该环带式无线充电装置可扩展尺寸较差,现有的智能设备小至蓝牙耳机大至平板电脑,利用该腕带式无线充电装置无法满足较多的设备尺寸,其市场应用场所较为狭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稳定率高,适配性好的无线充电手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包括充电组件,以及分别活动连接于充电组件两侧的腕带,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充电线圈以及可储电并且可对充电线圈进行放电的储电单元,所述壳体内还固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活动连接有可固定大尺寸设备的第一固定件以及可固定小尺寸设备的第二固定件。采用了上述结构后,由于壳体下方设置有连接件,而且连接件又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的使用,使得原先简单的利用腕带来固定被充电设备时又增加了新的固定方式,使得充电时更加稳固,而且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其都采用了活动连接的方式,当无线充电手环不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无线充电手环就相当于一个轻便易携带的手环,携带者只需将其佩戴在手上,当需要充电时从手中拿下,便可进行充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为固设于壳体下方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一连接槽。采用了上述结构后,连接槽的设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对于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适配到固定块时,其适配效果较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件为与腕带垂直相交的连接带,并且连接带上设置有与连接槽相卡接的第一连接块。所述壳体包括靠近连接件的上表面及远离连接件的下表面,所述上表面的朝向与充电线圈发射磁场方向相一致,被充物体靠近于壳体上表面时,充电线圈对被充物体进行充电。采用了上述结构后,利用腕带以及连接带的设置,而且连接带又与腕带垂直相交,如果仅仅只设置腕带的话,通常只能提供一个方向的固定力,而本身一些智能设备存在一定的重量,在重力的影响下会发生滑落,而增加了垂直相交的连接带后,等于在横向以及纵向都提供了紧缚力,大大增强了固紧效果,而由于被充物体在被连接带与腕带相固紧后,其必然会从原先的直接接触式充电转换成非接触式充电,但是利用磁感应效应是可以实现其非接触式充电的技术效果,但是被接触物体其与充电组件的距离不能大于线圈充电的最远距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腕带以及连接带均为柔性可弯曲材质。所述连接带以及腕带的材质为聚碳酸酯。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柔性可弯曲材质增强了整个手环的便携以及佩戴舒适度,而聚碳酸酯不仅对身体无害,而且具有很强的耐性以及抗形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件为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靠近连接槽的固定面以及与固定面相反设置的夹紧面,所述固定面上设置有连接槽相卡接的第二连接块,所述夹紧面平设有两个相互抵靠的夹紧块,所述相互抵靠在一起的夹紧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将两个夹紧块相互抵靠的弹簧。采用了上述结构后,利用夹紧块与弹簧相互配合形成了夹紧的动作,一些尺寸较小的设备就可夹在两个夹紧块之中,并且再与腕带配合,形成两个方向上的固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腕带一端设有若干个沿着腕带间隔排列的第一限位孔,所述腕带的另一端设有与该限位孔紧配的第一限位柱,所述连接带一端设有若干个沿着腕带间隔排列的第二限位孔,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设有与该限位孔紧配的第二限位柱。采用了上述结构后,限位孔与限位柱相互配合实现了多个档位的调节,从而实现了多个尺寸都可调节适应的技术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与腕带以及连接处均设有一凹形卡槽,所述腕带两侧上设有与上述凹形卡槽相适配的卡钩。采用了上述结构后,腕带的可活动性,体现了其可拆卸并且易更换的技术特点,为后续的拆装以及携带都增加了不少的便利。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该点火锁内部结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包括充电组件,以及分别活动连接于充电组件两侧的腕带,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壳体,固定平放设置于壳体内的充电线圈以及可储电并且可对充电线圈进行放电的储电单元,所述壳体下方还固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活动连接有可固定大尺寸设备的第一固定件以及可固定小尺寸设备的第二固定件。由于壳体下方设置有连接件,而且连接件又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的使用,使得原先简单的利用腕带来固定被充电设备时又增加了新的固定方式,使得充电时更加稳固,而且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其都采用了活动连接的方式,当无线充电手环不对被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无线充电手环就相当于一个轻便易携带的手环,携带者只需将其佩戴在手上,当需要充电时从手中拿下,便可进行充电。所述连接件为固设于壳体下方的固定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一连接槽。连接槽的设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对于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适配到固定块时,其适配效果较好。所述第一固定件为与腕带垂直相交的连接带,并且连接带上设置有与连接槽相卡接的第一连接块。利用腕带以及连接带的设置,而且连接带又与腕带垂直相交,如果仅仅只设置腕带的话,通常只能提供一个方向的固定力,而本身一些智能设备存在一定的重量,在重力的影响下会发生滑落,而增加了垂直相交的连接带后,等于在横向以及纵向都提供了紧缚力,大大增强了固紧效果。所述腕带以及连接带均为柔性可弯曲材质。所述连接带以及腕带的材质为聚碳酸酯。柔性可弯曲材质增强了整个手环的便携以及佩戴舒适度,而聚碳酸酯不仅对身体无害,而且具有很强的耐性以及抗形变。所述腕带一端设有若干个沿着腕带间隔排列的第一限位孔,所述腕带的另一端设有与该限位孔紧配的第一限位柱,所述连接带一端设有若干个沿着腕带间隔排列的第二限位孔,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设有与该限位孔紧配的第二限位柱。所述壳体与腕带以及连接处均设有一凹形卡槽,所述腕带两侧上设有与上述凹形卡槽相适配的卡钩。所述第二固定件为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靠近连接槽的固定面以及与固定面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无线充电手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手环,包括充电组件,以及分别活动连接于充电组件两侧的腕带,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壳体,固定设置于壳体内的充电线圈以及可储电并且可对充电线圈进行放电的储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固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活动连接有可固定大尺寸设备的第一固定件以及可固定小尺寸设备的第二固定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手环,包括充电组件,以及分别活动连接于充电组件两侧的腕带,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壳体,固定设置于壳体内的充电线圈以及可储电并且可对充电线圈进行放电的储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固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活动连接有可固定大尺寸设备的第一固定件以及可固定小尺寸设备的第二固定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固设于壳体下方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一连接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为与腕带垂直相交的连接带,并且连接带上设置有与连接槽相卡接的第一连接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以及连接带均为柔性可弯曲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以及腕带的材质为聚碳酸酯。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一端设有若干个沿着腕带间隔排列的第一限位孔,所述腕带的另一端设有与该限位孔紧配的第一限位柱,所述连接带一端设有若干个沿着腕带间隔排列的第二限位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鹿城区中津先进科技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