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收容容器及墨水倒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44074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墨水倒出系统及墨水收容容器。在墨水倒出系统中,将墨水收容容器的墨水倒出部插入墨水罐的墨水注入部,并通过墨水倒出部及墨水注入部,将墨水从墨水收容容器注入墨水罐。在墨水收容容器中,在将墨水倒出部插入墨水注入部时,突出部与墨水注入部的外侧端部抵接,并且墨水倒出部与墨水注入部的内侧端部抵接。由此,能够形成墨水倒出部的前端卡于内侧端部的状态,因此即使按压墨水袋,墨水倒出部也难以发生振动,并且墨水倒出部难以从墨水注入部脱落。

Ink storage container and ink pour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k pouring system and an ink storing container. In the ink pouring system, the ink pouring part of the ink holding container is inserted into the ink injection part of the ink tank, and the ink is injected into the ink container from the ink storage container through the ink pouring part and the ink injection part. In the ink storing container, when the ink pouring part is inserted into the ink injection part, the projecting part is abutted with the outer end of the ink injection part, and the ink pouring part is abutted with the inner end part of the ink injection part. As a result, the front end of the ink pouring part can be clamped at the inner end part, so even if the ink bag is pressed, the ink pouring part can hardly vibrate, and the ink pouring part is difficult to fall off from the ink injection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墨水收容容器及墨水倒出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收容用于注入墨水罐的墨水的墨水收容容器,及从墨水收容容器向墨水罐倾注墨水的墨水倒出(outpour)系统。
技术介绍
打印机通过来自于墨水罐的墨水的供给而进行印刷。在墨水罐由于墨水的使用而变空的情况下,使用墨水倒出系统,上述墨水倒出系统通过从收容有补充用的墨水的墨水收容容器向墨水罐倾注墨水来进行补充。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墨水倒出系统。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收容补充用的墨水的墨水收容容器,使用具有袋状的墨水袋及排出口的墨水收容容器,其中上述袋状的墨水袋由具有可挠性的膜构成,上述排出口由通过热熔覆固定于墨水袋角部的筒状部件构成。在专利文献1中,将墨水从墨水收容容器的墨水倒出部(排出口)注入作为装卸式的墨水罐的盒的墨水注入部(墨水注入口)。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465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专利文献1,将构成排出口的筒状部件插入墨水罐的墨水注入部来进行墨水的注入的结构存在如下问题:因为排出口在墨水注入部的内侧容易振动,并且墨水收容容器的姿势难以稳定,所以排出口容易从墨水注入部脱落。如果排出口在墨水的注入作业中从墨水注入部脱落,则墨水将会飞散到墨水注入部的外部。本技术的课题在于,鉴于以上要点,提出一种在墨水的注入作业中,墨水收容容器的姿势稳定,并且墨水难以漏出至外部的墨水倒出系统及墨水收容容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其为用于通过设于墨水罐的墨水注入部对上述墨水罐注入墨水的墨水收容容器,并具有:墨水袋、墨水倒出部以及突出部,上述墨水袋能够收容上述墨水,上述墨水倒出部用于将上述墨水袋内部的墨水向外部倒出,上述突出部在与上述墨水倒出部的前端沿上述墨水倒出部的中心轴方向相距指定距离的位置,并从上述墨水倒出部的外周面向与上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突出;从上述突出部到墨水倒出部的上述前端的距离大于从上述墨水注入部的外侧端部到内侧端部的长度;当将上述墨水倒出部插入上述墨水注入部时,上述突出部与上述外侧端部抵接,并且位于上述前端与上述突出部之间的部位与上述内侧端部抵接,从而定位上述墨水倒出部。根据本技术,当将墨水倒出部插入墨水注入部时,通过使突出部与墨水注入部的外侧端部抵接,将墨水倒出部定位于插入方向。此外,因为墨水倒出部与墨水注入部的内侧端部抵接,所以能够形成墨水倒出部的前端卡于内侧端部的状态。如此,如果墨水倒出部的前端卡于墨水注入部的内侧端部,则即使按压墨水袋,墨水倒出部也难以发生振动。因此,能够形成墨水倒出部难以从墨水注入部脱落的状态,并且能够稳定墨水袋的姿势。因此,能够减小注入墨水时墨水泄漏的可能性。在本技术中,上述墨水袋优选具有第1边缘、第2边缘、空气导入孔以及密封部件;上述第1边缘设有上述墨水倒出部,上述第2边缘相对上述第1边缘而位于相反侧,上述空气导入孔设于比起上述墨水倒出部更靠近上述第2边缘的位置,上述密封部件密封上述空气导入孔。如果以这种方式设置,则通过在倒出墨水时解除空气导入孔的密封状态,能够向墨水袋导入空气。由此,在倒出墨水时不需要进行按压墨水袋的操作,因此能够稳定墨水袋的姿势。在本技术中,上述墨水袋优选具有第1侧壁部、第2侧壁部以及空隙形成部件;上述第1侧壁部设有上述空气导入孔,上述第2侧壁部与上述第1侧壁部相对,上述空隙形成部件在上述第1侧壁部与上述第2侧壁部之间形成空隙。如果以这种方式设置,则能够防止空气导入孔被第2侧壁部堵塞,因此在倒出墨水时,能够向墨水袋顺利地导入空气。在本技术中,优选在上述空隙形成部件形成与上述空气导入孔重合的贯通孔。如果以这种方式设置,则空气导入孔不会被空隙形成部件堵塞,因此能够使空气导入孔可靠地与空隙连通。因此,在倒出墨水时,能够向墨水袋顺利地导入空气。在本技术中,上述密封部件优选由薄膜构成,上述薄膜以密封上述空气导入孔的方式粘贴于上述墨水袋的外侧面,并能够从上述外侧面剥离。如果以这种方式设置,则能够通过剥开薄膜这种简单的操作来解除空气导入孔的密封状態。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墨水的倒出作业。下面,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墨水罐及墨水收容容器的墨水倒出系统,上述墨水罐具有用于向内部注入墨水的墨水注入部,上述墨水收容容器能够通过上述墨水注入部对上述墨水罐注入墨水;上述墨水收容容器具有墨水袋、墨水倒出部以及突出部;上述墨水袋能够收容上述墨水,上述墨水倒出部用于将上述墨水袋内部的墨水向外部倒出,上述突出部在与上述墨水注入部的前端沿上述墨水倒出部的中心轴方向相距指定距离的位置,从上述墨水倒出部的外周面向与上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突出;在上述墨水收容容器中,从上述突出部到墨水倒出部的上述前端的距离大于从上述墨水注入部的外侧端部到内侧端部的长度;在上述墨水罐中,上述墨水注入部具有能够与上述墨水收容容器的突出部卡合的卡合部。根据本技术,因为能够使突出部与墨水注入部卡合,所以即使按压墨水袋,墨水倒出部也难以发生振动。因此,能够形成墨水倒出部难以从墨水注入部脱落的状态,并且能够稳定墨水袋的姿势。因此,能够减小注入墨水时墨水泄漏的可能性。下面,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其为用于通过设于上述墨水罐的墨水注入部对墨水罐注入墨水的墨水收容容器,上述墨水收容容器具有:墨水袋、墨水倒出部、突出部、空气导入孔以及空隙形成部件;上述墨水袋能够收容上述墨水;上述墨水倒出部用于将上述墨水袋内部的墨水向外部倒出;上述突出部在与上述墨水注入部的前端沿上述墨水倒出部的中心轴方向相距指定距离的位置,从上述墨水倒出部的外周面向与上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突出,其中上述指定距离大于从上述墨水注入部的外侧端部到内侧端部的长度;上述空气导入孔设于上述墨水袋,比起上述墨水倒出部,相对设有上述墨水倒出部的第1边缘而位于相反侧的第2边缘更靠近上述空气导入孔;上述空隙形成部件在上述墨水倒出部与上述空气导入孔之间并在上述墨水袋的内部形成空隙。根据本技术,在倒出墨水时能够从空气导入孔向墨水袋导入空气,并且不需要进行按压墨水袋的操作。因此,能够稳定墨水袋的姿势。此外,能够通过空隙形成部件防止空气导入孔被堵塞,因此在倒出墨水时能够向墨水袋顺利地导入空气。附图说明图1为墨水倒出系统的立体图。图2为墨水罐的立体图。图3为应用本技术的墨水收容容器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将墨水收容容器定位于墨水罐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为墨水注入部与墨水倒出部的放大截面图。图6(a)~6(b)为空气导入孔、密封部件及空隙形成部件的说明图。图7(a1)~7(b2)为变形例的空隙形成部件的说明图。图8(a)~8(b)为在应用本技术的墨水倒出系统中的墨水注入部与墨水倒出部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墨水收容容器及墨水倒出系统的实施方式予以说明。(墨水倒出系统)图1为墨水倒出系统的立体图。墨水倒出系统1具有墨水罐2与收容用于向墨水罐2进行补充的墨水的墨水收容容器3。墨水罐2设于液体喷射装置4。液体喷射装置4为具有喷墨打印机5与在喷墨打印机5的上部重叠配置的扫描器单元6的复合机。当向后方打开设于液体喷射装置4的上表面后端的开闭盖41时,用纸供给口42向上方开口。在该状态下,开闭盖41作为搭载印刷媒介P的托架而发挥作用。使置于用纸供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墨水收容容器及墨水倒出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墨水收容容器,其用于通过设于墨水罐的墨水注入部对所述墨水罐注入墨水,所述墨水收容容器具有:墨水袋,所述墨水袋能够收容所述墨水;墨水倒出部,所述墨水倒出部用于将所述墨水袋内部的墨水向外部倒出;以及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与从所述墨水倒出部的前端沿所述墨水倒出部的中心轴方向相距指定距离的位置,从所述墨水倒出部的外周面向与所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突出,从所述突出部到墨水倒出部的所述前端的距离大于从所述墨水注入部的外侧端部到内侧端部的长度,在将所述墨水倒出部插入所述墨水注入部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外侧端部抵接,并且位于所述前端与所述突出部之间的部位与所述内侧端部抵接,从而定位所述墨水倒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14 JP 2015-2026861.一种墨水收容容器,其用于通过设于墨水罐的墨水注入部对所述墨水罐注入墨水,所述墨水收容容器具有:墨水袋,所述墨水袋能够收容所述墨水;墨水倒出部,所述墨水倒出部用于将所述墨水袋内部的墨水向外部倒出;以及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与从所述墨水倒出部的前端沿所述墨水倒出部的中心轴方向相距指定距离的位置,从所述墨水倒出部的外周面向与所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突出,从所述突出部到墨水倒出部的所述前端的距离大于从所述墨水注入部的外侧端部到内侧端部的长度,在将所述墨水倒出部插入所述墨水注入部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外侧端部抵接,并且位于所述前端与所述突出部之间的部位与所述内侧端部抵接,从而定位所述墨水倒出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水收容容器,其中,所述墨水袋具有:第1边缘,所述第1边缘设有所述墨水倒出部;第2边缘,所述第2边缘相对所述第1边缘而位于相反侧;空气导入孔,所述空气导入孔设于比所述墨水倒出部更靠近所述第2边缘的位置;以及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密封所述空气导入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水收容容器,其中,所述墨水袋具有:第1侧壁部,所述第1侧壁部设有所述空气导入孔;第2侧壁部,所述第2侧壁部与所述第1侧壁部相对;以及空隙形成部件,所述空隙形成部件在所述第1侧壁部与所述第2侧壁部之间形成空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水收容容器,其中,在所述空隙形成部件形成有与所述空气导入孔重合的贯通孔。5.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墨水收容容器,其中,所述密封部件由薄膜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有贺言也内藤直树尾关洋义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