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344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4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饵料池建造;饵料池消毒;消毒5日后采用专用渔肥进行肥水,专用渔肥的施用量为8‑12kg/667m

An ecological feeding method for sturgeon larva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urgeon larvae feed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bait bait pool pool construction; disinfection; disinfection 5 days after using special fish fertilizer to fertilizer, fertilizer for fish fertilizer is 8 12kg/667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鲟鱼仔鱼饵料
,尤其涉及一种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水蚯蚓,又名红丝虫、赤线虫,属环节动物中水生寡毛类,体色鲜红或肉红、橙黄色。它们多生活在排放污水或废水的阴沟污泥中(一般是缓流水黑污泥中),密集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伸出污泥在水中颤动,一遇到惊动,立刻缩回污泥中。水蚯蚓的营养价值极高,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水产养殖过程中往往采用水蚯蚓作为仔鱼的饵料。水蚯蚓遇到强光、高温会大量死亡并发出腥臭。同时由于其携带大量细菌亦会造成仔鱼患病,甚至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本专利技术可促进鲟鱼仔鱼进食,提高鲟鱼仔鱼的生长速度,而且还能增强水蚯蚓免疫力,降低鲟鱼仔鱼活体所携带的病菌,能减少鲟鱼仔鱼患病几率。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饵料池建造;S2、饵料池消毒;S3、消毒5日后采用专用渔肥进行肥水,专用渔肥的施用量为8-12kg/667m3;S4、每年3月将饵料池内水排干,将水蚯蚓种苗均匀地撒布于饵料池底,然后加水覆盖位于饵料池底的水蚯蚓种苗;S5、饵料池中水深为3-6cm,其中白天饵料池中水深为3-4cm,夜晚饵料池中水深为5-6cm;水质调节频率为14-16天/次;S6、采捕。优选地,S1中,饵料池为长方体,其底部设有厚度为4-6cm的淤泥,饵料池底面积与鲟鱼仔鱼数量的比例为265-270m2/万尾。优选地,S1中,饵料池长28-32m,宽18-22m,深0.4-0.6m。优选地,S2中,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生石灰施用量为48-52kg/667m2。优选地,S2中,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具体操作如下:将装有生石灰的麻袋沿池塘四周运动直至麻袋中的生石灰完全溶解于池水中。优选地,S3中,专用渔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黑芝麻粉10-20份,荞麦粉8-15份,发酵玉米芯粉35-55份,发酵豆粕4-8份,菊花粕4-10份,发酵血粉2-6份,腐熟鸡粪15-35份,芦荟粉0.5-1.2份,茯苓0.6-1份,蛋氨酸0.1-0.6份,苏氨酸0.5-0.9份,黄腐酸二胺铁2-5份,磷酸氢钙0.2-0.6份,单胞藻促长因子6-10份,肥水菌1-2份,β-环糊精复合物1-3份。优选地,S3中,β-环糊精复合物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β-环糊精溶解在水中,调节温度,加入聚乙二醇、氧化淀粉搅拌,降温继续搅拌,静置,抽滤,干燥得到β-环糊精复合物。优选地,S3中,β-环糊精复合物采用如下工艺制备:按重量份将2-8份β-环糊精溶解在60-80份水中,调节温度至70-85℃,加入4-10份聚乙二醇、20-50份氧化淀粉搅拌20-40min,降温至50-58℃继续搅拌0.5-1.5h,静置,抽滤,干燥得到β-环糊精复合物。优选地,S4中,水蚯蚓种苗用量为0.4-0.6kg/m2。优选地,S5中,采用EM菌进行水质调节,EM菌用量为95-105g/667m2。优选地,S6中,采捕频率为29-31天/次,采捕时间为夜晚;采捕的具体操作如下:向饵料池中加注冷水,然后用灯光照射饵料池水面以引水蚯蚓集聚,接着用40目网袋将水蚯蚓捕出。优选地,S6中,网袋材质为乙纶。本专利技术通过生态的方式,合理控制饵料池中水蚯蚓的密度,防止过度繁殖引起死亡;而采用专用渔肥,可大大促使水蚯蚓繁殖、生长。专用渔肥能够增强水蚯蚓的病疫抵抗力,促进水蚯蚓的生长发育,通过加入黑芝麻粉、荞麦粉、发酵玉米芯粉、腐熟鸡粪,可提供水蚯蚓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与发酵豆粕、菊花粕、发酵血粉协同作用,有效保证水蚯蚓所需的蛋白质、纤维素及脂肪之间均衡;β-环糊精复合物可促使其他物料间分散,同时结合程度高,不仅使物料适口性好,且更利于水蚯蚓进食;在β-环糊精复合物中,β-环糊精与聚乙二醇结合,可有效改善β-环糊精的溶解性能,与氧化淀粉的相容性极好,与其他组分间分散程度极高,可有效促使制品成型,成粒性好,便于水蚯蚓进食;而芦荟粉、茯苓、蛋氨酸、苏氨酸、黄腐酸二胺铁、磷酸氢钙、单胞藻促长因子、肥水菌协同作用,不仅可提高水蚯蚓体内的酶含量,而且可有效促进水蚯蚓快速繁殖生长,满足鲟鱼仔鱼的需求,促进鲟鱼仔鱼进食,提高鲟鱼仔鱼的生长速度,而且还能增强水蚯蚓免疫力,降低鲟鱼仔鱼活体所携带的病菌,能减少鲟鱼仔鱼患病几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饵料池建造;S2、饵料池消毒;S3、消毒5日后采用专用渔肥进行肥水,专用渔肥的施用量为10kg/667m3;S4、每年3月将饵料池内水排干,将水蚯蚓种苗均匀地撒布于饵料池底,然后加水覆盖位于饵料池底的水蚯蚓种苗;S5、饵料池中水深为3-6cm,其中白天饵料池中水深为3-4cm,夜晚饵料池中水深为5-6cm;水质调节频率为15天/次;S6、采捕。实施例2一种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造饵料池,饵料池为长方体,其底部设有厚度为4cm的淤泥,饵料池底面积与鲟鱼仔鱼数量的比例为270m2/万尾;S2、采用生石灰对进行饵料池消毒,生石灰施用量为48kg/667m2;S3、消毒5日后采用专用渔肥进行肥水,专用渔肥的施用量为12kg/667m3;S4、每年3月将饵料池内水排干,将水蚯蚓种苗均匀地撒布于饵料池底,水蚯蚓种苗用量为0.4kg/m2,然后加水覆盖位于饵料池底的水蚯蚓种苗;S5、饵料池中水深为3-6cm,其中白天饵料池中水深为3cm,夜晚饵料池中水深为6cm;采用EM菌进行水质调节,水质调节频率为14天/次,EM菌用量为105g/667m2;S6、向饵料池中加注冷水,然后用灯光照射饵料池水面以引水蚯蚓集聚,接着用40目网袋将水蚯蚓捕出;采捕频率为29天/次,采捕时间为夜晚。实施例3一种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造饵料池,饵料池为长方体,其底部设有厚度为6cm的淤泥,饵料池底面积与鲟鱼仔鱼数量的比例为265m2/万尾;S2、采用生石灰对进行饵料池消毒,生石灰施用量为52kg/667m2;S3、消毒5日后采用专用渔肥进行肥水,专用渔肥的施用量为8kg/667m3;专用渔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黑芝麻粉10份,荞麦粉15份,发酵玉米芯粉35份,发酵豆粕8份,菊花粕4份,发酵血粉6份,腐熟鸡粪15份,芦荟粉1.2份,茯苓0.6份,蛋氨酸0.6份,苏氨酸0.5份,黄腐酸二胺铁5份,磷酸氢钙0.2份,单胞藻促长因子10份,肥水菌1份,β-环糊精复合物3份;β-环糊精复合物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β-环糊精溶解在水中,调节温度,加入聚乙二醇、氧化淀粉搅拌,降温继续搅拌,静置,抽滤,干燥得到β-环糊精复合物;S4、每年3月将饵料池内水排干,将水蚯蚓种苗均匀地撒布于饵料池底,水蚯蚓种苗用量为0.6kg/m2,然后加水覆盖位于饵料池底的水蚯蚓种苗;S5、饵料池中水深为4-5cm,其中白天饵料池中水深为4cm,夜晚饵料池中水深为5cm;采用EM菌进行水质调节,水质调节频率为16天/次,EM菌用量为95g/667m2;S6、向饵料池中加注冷水,然后用灯光照射饵料池水面以引水蚯蚓集聚,接着用40目网袋将水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饵料池建造;S2、饵料池消毒;S3、消毒5日后采用专用渔肥进行肥水,专用渔肥的施用量为8‑12kg/667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饵料池建造;S2、饵料池消毒;S3、消毒5日后采用专用渔肥进行肥水,专用渔肥的施用量为8-12kg/667m3;S4、每年3月将饵料池内水排干,将水蚯蚓种苗均匀地撒布于饵料池底,然后加水覆盖位于饵料池底的水蚯蚓种苗;S5、饵料池中水深为3-6cm,其中白天饵料池中水深为3-4cm,夜晚饵料池中水深为5-6cm;水质调节频率为14-16天/次;S6、采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饵料池为长方体,其底部设有厚度为4-6cm的淤泥,饵料池底面积与鲟鱼仔鱼数量的比例为265-270m2/万尾。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生石灰施用量为48-52kg/667m2。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鲟鱼仔鱼饵料生态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专用渔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黑芝麻粉10-20份,荞麦粉8-15份,发酵玉米芯粉35-55份,发酵豆粕4-8份,菊花粕4-10份,发酵血粉2-6份,腐熟鸡粪15-35份,芦荟粉0.5-1.2份,茯苓0.6-1份,蛋氨酸0.1-0.6份,苏氨酸0.5-0.9份,黄腐酸二胺铁2-5份,磷酸氢钙0.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荣章星明陈冬林周洵芮金兵孙德祥沈蓓杰柴继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泾县丰瑞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