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32496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2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包括一体式结构的顶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顶板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第一顶板位于第二顶板左侧,第一顶板的顶板主体的上表面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条,第一侧板的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二散热条,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上侧板、第二下侧板和过渡连接板,第二下侧板的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凹槽,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形成第三散热条,稳定性好,散热效果好,防尘效果好。

An efficient integrated radia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tegrated and efficient radiator, comprising an integral structure of the roof and floor,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lates;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roof roof roof, roof roof first in the second on the left, the main roof first roof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uniform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radiating strips,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side plate is uniformly provided with some second radiation, including second on the second side plate, second side plates and transitional connection plate, second side plates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uniform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oves, third radiating strips formed between two adjacent grooves of good stability, good radiating effect, good dustproof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大功率电源散热多采用在电源电路板的相关功率器件上设置散热器或散热风扇,同时在电源的机箱上设置一些通风口构成分道进行散热的,这种散热模式,散热效果差,而且只能对某一部位进行散热,散热面积小,若是在大功率电源的外壳上开设多个散热孔,电源的内部容易进灰,密闭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稳定性好,散热效果好,防尘效果好。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包括一体式结构的顶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均包括顶板主体和两个侧顶板,第一顶板的两个侧顶板向外倾斜的固定在顶板主体的下表面的两侧,第二顶板的两个侧顶板向外倾斜的固定在顶板主体上表面的两侧,第一顶板的侧顶板与第二顶板的侧顶板固定连接,第一顶板位于第二顶板左侧,第一顶板的顶板主体的上表面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条,第一散热条的上表面与第一顶板的顶板主体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第一侧板为长方体结构,第一侧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一顶板的左侧,第一侧板与第一顶板之间通过第一圆弧板相连接,第一侧板的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二散热条;所述第二侧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二顶板的右侧,第二侧板与第二顶板之间通过第二圆弧板相连接,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上侧板、第二下侧板和过渡连接板,第二上侧板的厚度小于第二下侧板的厚度,第二上侧板和第二下侧板平行设置、且两者的右侧面相齐平,过渡连接板包括第一过渡连接板、第二过渡连接板和第三过渡连接板,第一过渡连接板和第三过渡板连接平行设置,第二过渡连接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一过渡连接板和第三过渡板之间,第二下侧板的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凹槽,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形成第三散热条,第三散热条的高度大于第二散热条的高度;所述底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上述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其中,第一圆弧板的内壁、第二圆弧板的内壁、第一侧板与底板的连接处和第二侧板与底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个卡接凸条,卡接凸条的截面形状为C形结构。上述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其中,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凸条,第二侧板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定位凸条,第一定位凸条与第二定位凸条对称设置。上述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其中,所述过渡连接板内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一端倾斜的固定在第一过渡连接板上、另一端与第二过渡连接板相接触,第二支撑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第三支撑板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结构,第三支撑板的上表面向上凸起形成圆弧形结构的支撑凸起,支撑凸起中设有缓冲腔,第三支撑板固定在第三过渡连接板上、且第二支撑板的自由端与其支撑凸起相接触。上述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其中,所述缓冲腔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顶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为一体式结构,根据需要散热的箱体的发热情况设置不同的散热条和散热结构,散热效果好,防尘效果好,与此同时,在过渡连接板内设置支撑机构,稳定性好,提高了散热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附图标记顶板1、底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第一顶板5、第二顶板6、顶板主体7、侧顶板8、第一散热条9、第一圆弧板10、第二散热条11、第二圆弧板12、第二上侧板13、第二下侧板14、过渡连接板15、第一过渡连接板16、第二过渡连接板17、第三过渡连接板18、第三散热条19、卡接凸条20、第一定位凸条21、第二定位凸条22、支撑机构23、第一支撑板24、第二支撑板25、第三支撑板26、支撑凸起27、缓冲腔28。如图所示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包括一体式结构的顶板1、底板2、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所述顶板包括第一顶板5和第二顶板6,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均包括顶板主体7和两个侧顶板8,第一顶板的两个侧顶板向外倾斜的固定在顶板主体的下表面的两侧,第二顶板的两个侧顶板向外倾斜的固定在顶板主体上表面的两侧,第一顶板的侧顶板与第二顶板的侧顶板固定连接,第一顶板位于第二顶板左侧,第一顶板的顶板主体的上表面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条9,第一散热条的上表面与第一顶板的顶板主体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第一侧板为长方体结构,第一侧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一顶板的左侧,第一侧板与第一顶板之间通过第一圆弧板10相连接,第一侧板的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二散热条11;所述第二侧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二顶板的右侧,第二侧板与第二顶板之间通过第二圆弧板12相连接,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上侧板13、第二下侧板14和过渡连接板15,第二上侧板的厚度小于第二下侧板的厚度,第二上侧板和第二下侧板平行设置、且两者的右侧面相齐平,过渡连接板包括第一过渡连接板16、第二过渡连接板17和第三过渡连接板18,第一过渡连接板和第三过渡板连接平行设置,第二过渡连接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一过渡连接板和第三过渡板之间,第二下侧板的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凹槽,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形成第三散热条19,第三散热条的高度大于第二散热条的高度;所述底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弧板的内壁、第二圆弧板的内壁、第一侧板与底板的连接处和第二侧板与底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一个卡接凸条20,卡接凸条的截面形状为C形结构。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凸条21,第二侧板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定位凸条22,第一定位凸条与第二定位凸条对称设置。所述过渡连接板内设有支撑机构23,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24、第二支撑板25和第三支撑板26,第一支撑板一端倾斜的固定在第一过渡连接板上、另一端与第二过渡连接板相接触,第二支撑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上,第三支撑板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结构,第三支撑板的上表面向上凸起形成圆弧形结构的支撑凸起27,支撑凸起中设有缓冲腔28,第三支撑板固定在第三过渡连接板上、且第二支撑板的自由端与其支撑凸起相接触;所述缓冲腔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其特征为,包括一体式结构的顶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均包括顶板主体和两个侧顶板,第一顶板的两个侧顶板向外倾斜的固定在顶板主体的下表面的两侧,第二顶板的两个侧顶板向外倾斜的固定在顶板主体上表面的两侧,第一顶板的侧顶板与第二顶板的侧顶板固定连接,第一顶板位于第二顶板左侧,第一顶板的顶板主体的上表面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条,第一散热条的上表面与第一顶板的顶板主体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第一侧板为长方体结构,第一侧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一顶板的左侧,第一侧板与第一顶板之间通过第一圆弧板相连接,第一侧板的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二散热条;所述第二侧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二顶板的右侧,第二侧板与第二顶板之间通过第二圆弧板相连接,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上侧板、第二下侧板和过渡连接板,第二上侧板的厚度小于第二下侧板的厚度,第二上侧板和第二下侧板平行设置、且两者的右侧面相齐平,过渡连接板包括第一过渡连接板、第二过渡连接板和第三过渡连接板,第一过渡连接板和第三过渡板连接平行设置,第二过渡连接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一过渡连接板和第三过渡板之间,第二下侧板的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凹槽,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形成第三散热条,第三散热条的高度大于第二散热条的高度;所述底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一体化散热器,其特征为,包括一体式结构的顶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均包括顶板主体和两个侧顶板,第一顶板的两个侧顶板向外倾斜的固定在顶板主体的下表面的两侧,第二顶板的两个侧顶板向外倾斜的固定在顶板主体上表面的两侧,第一顶板的侧顶板与第二顶板的侧顶板固定连接,第一顶板位于第二顶板左侧,第一顶板的顶板主体的上表面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一散热条,第一散热条的上表面与第一顶板的顶板主体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第一侧板为长方体结构,第一侧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一顶板的左侧,第一侧板与第一顶板之间通过第一圆弧板相连接,第一侧板的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第二散热条;所述第二侧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二顶板的右侧,第二侧板与第二顶板之间通过第二圆弧板相连接,第二侧板包括第二上侧板、第二下侧板和过渡连接板,第二上侧板的厚度小于第二下侧板的厚度,第二上侧板和第二下侧板平行设置、且两者的右侧面相齐平,过渡连接板包括第一过渡连接板、第二过渡连接板和第三过渡连接板,第一过渡连接板和第三过渡板连接平行设置,第二过渡连接板垂直的固定在第一过渡连接板和第三过渡板之间,第二下侧板的外壁上均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文巍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巍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