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雄杰专利>正文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2033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平台,设于支撑平台上的空间支撑体;所述空间支撑体包括在竖向或/和水平方向叠加的多个支撑单元,用于连接相邻支撑单元的多个连接件;所述支撑单元设有通行缺口;所述相邻支撑单元的通行缺口相连通,以形成通行通道;所述空间支撑体与支撑平台可拆式连接。根据建筑结构的外形在支撑平台上搭建多个空间支撑体,并将相邻的空间支撑体通过连接件固定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整体结构,以保证建筑施工时的承重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调整重力线、可调整受力点、可以移动,可以重复使用,还具有减少装拆时间,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技术难度、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

A supporting structure used in engineering building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upport structure, a construction include the support platform, the platform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space on the supporting body; the supporting body comprises a space in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 or superposition of a plurality of support units, a plurality of 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adjacent support unit; the supporting unit is provided with a passage gap pass the gap; adjacent supporting unit is communicated to form a traffic channel; the space can support body and the support platform type connection. 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to build a number of space support on the support platform, and the space adjacent to the support body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connecting piece, forming a stable support structure, to ensure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bearing. The invention can adjust the gravity line, adjustable force, can move, can be reused, can also reduce the disassembly time,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reduce the technical difficult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现阶段的建筑支撑结构的种类较多,大部分都是采用普通钢管立柱搭架来支撑,虽可以实现建筑施工过程中起到支撑功能,但主要有以下不足:1.安装拆卸过程繁琐、灵活性差、生产效率低,使用寿命短,运输和存放不便,使用数量多,占用空间大直致使工程成本增大;2.有的支撑杆上均开设螺纹,螺纹纹路较长,长期裸露在螺母以外很容易生锈或受到伤损而不能继续使用,且调节螺母的调节量大,操作不方便,加工难度也大;3.工人作业危险性高。市场上还有一种可调节的钢管支柱,即在下支管或支撑杆之间设置调节螺母,或在下支管或支撑杆对称地开设销口和与销口相通的销槽,并通过插销来连接。通过插销来调节支柱,虽调节速度较快,但由于销口和销槽过多,从而降低了支柱的钢性强度,在使用中容易变形而不能继续使用,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变形就会受力不均,难以承受上面的重物而出现工程事故。而且用插销定位的支柱无法实现微调,故加工准确度要求高、难度大。也有部分建筑工地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架,设有架体增加支撑架加载区外跨度一一对应的临界荷载要求,没有增加支撑架加载区外跨度提高架体结构承载力方法,现场凭经验搭设,一方面,造成材料浪费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造成安全隐患,有的甚至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平台,设于支撑平台上的空间支撑体;所述空间支撑体包括在竖向或/和水平方向叠加的多个支撑单元,用于连接相邻支撑单元的多个连接件;所述支撑单元设有通行缺口;所述相邻支撑单元的通行缺口相连通,以形成通行通道;所述空间支撑体与支撑平台可拆式连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由多个侧板构成的直棱柱或圆柱体。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单元的一侧或者多侧开口,支撑单元还包括用于支撑侧板且近于所述开口的支撑组件。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由面板组件构成且一侧或者多侧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所述面板组件为一块连接板或二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板或三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板。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直棱柱或圆柱体空间骨架,及设于空间骨架外侧的固定板。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根立柱,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和下盖板固定连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单元还设有通风孔、透光孔、减重孔或用于安装连接件的连接孔。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通行通道包括水平通道和竖直通道;所述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还包括设于支撑单元内且连通于竖直通道的爬梯。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相邻支撑单元之间还设有密封防水层;所述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还包括设于空间支撑体外侧的挡雨件。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还包括用于调节支撑平台高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位于支撑平台的下方;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底座,以及锁紧件;所述支撑平台设有与调节螺杆相配合的调节螺纹孔;所述锁紧件锁紧调节螺杆于支撑平台。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还包括用于检测调节组件受力的压力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连接的处理器,分别与处理器连接的显示屏和报警器。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平台包括若干横梁,以及与横梁固定连接的若干纵梁;所述调节组件与横梁或纵梁可调式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技术效果是: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根据建筑结构的外形在支撑平台上搭建多个空间支撑体,并将相邻的空间支撑体通过连接件固定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整体结构,以保证建筑施工时的承重要求。本专利技术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改进现在的点面支撑为面体支撑,使支撑部分为一个整体,支撑的重量均匀分散到各个受力面上,这样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并且还可以调整重力线、可调整受力点、可以移动,可以重复使用,并具有减少装拆时间,降低施工成本,降低技术难度、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进一步,支撑单元包括由多个侧板构成的直棱柱或圆柱体,采用侧板拼装成可受力的稳定箱体结构。可实现快速拼装,在支撑平台上的搭建速度也非常快,并且,受力对象为支撑单元的面板。支撑结构的受力均衡,能承载的载荷大,稳定性高,施工人员在支撑单元内通行作业时的安全性也高。进一步,支撑单元的一侧或多侧开口,并在开口设置有支撑组件以保证支撑单元的受力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减轻整体的重量,减低制造成本。进一步,支撑单元为由面板组件构成且一侧或者多侧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面板拆卸后,可以相互叠加运输,以减少运输空间。进一步,支撑单元包括直棱柱或圆柱体、立柱构成的空间骨架并结合固定面板,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既能够承重又能减轻重量。进一步,支撑单元内设有通行通道,可以作为操作人员的走道,也可以作为运输作业通道。进一步,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支撑平台的位置或高度,以达到平衡整个支撑结构重心的目的,避免了因局部受力不均而出现安全事故。进一步,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调节组件的受力情况,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大于设定值时,处理器会控制报警器进行预警,使得安全隐患能及时预警,并在发生事故之前就得到解决。进一步,支撑平台下端还设有万向轮组,在修高架桥等建筑物时,只需要拆分部分结构然后平移至下一地点就能重新使用,节约了大量的装拆时间。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用于提示压力数据大小的电路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锁紧件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空间支撑体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支撑单元的侧视面板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支撑单元第二实施例箱体状空间结构的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支撑单元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立柱运输状态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立柱嵌套运输状态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面板组件第一实施例运输状态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面板组件第二实施例运输状态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面板组件第三实施例运输状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支撑结构1支撑平台11横梁111螺纹孔12纵梁2支撑单元21通行缺口22立柱221连接柱23上盖板24下盖板25侧板26面板组件261连接板27支柱28斜柱29支撑柱3连接件4爬梯5调节组件51调节螺杆511插装孔52底座53锁紧件531延伸部532锁紧孔6万向轮组7挡雨件81压力传感器82处理器83显示(屏)器84报警器85按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建筑工程中作为支撑结构使用,需要承载一定的载荷。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平台,设于支撑平台上的空间支撑体。空间支撑体包括在竖向或/和水平方向叠加的多个支撑单元,用于连接相邻支撑单元的多个连接件。支撑单元设有通行缺口,相邻支撑单元的通行缺口相连通,以与支撑单元的内部空间共同形成通行通道,空间支撑体与支撑平台可拆式连接。实际使用时,空间支撑体的搭建是根据建筑体的外形和施工而定。因此,支撑单元的叠加方式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设于支撑平台上的空间支撑体;所述空间支撑体包括在竖向或/和水平方向叠加的多个支撑单元,用于连接相邻支撑单元的多个连接件;所述支撑单元设有通行缺口;所述相邻支撑单元的通行缺口相连通,以形成通行通道;所述空间支撑体与支撑平台可拆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设于支撑平台上的空间支撑体;所述空间支撑体包括在竖向或/和水平方向叠加的多个支撑单元,用于连接相邻支撑单元的多个连接件;所述支撑单元设有通行缺口;所述相邻支撑单元的通行缺口相连通,以形成通行通道;所述空间支撑体与支撑平台可拆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由多个侧板构成的直棱柱或圆柱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的一侧或者多侧开口,支撑单元还包括用于支撑侧板且近于所述开口的支撑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由面板组件构成且一侧或者多侧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所述面板组件为一块连接板或二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板或三个相互垂直的连接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直棱柱或圆柱体空间骨架,及设于空间骨架外侧的固定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筑使用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至少一根立柱,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和下盖板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雄杰
申请(专利权)人:范雄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