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边框超薄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312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载后视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边框超薄后视镜,通过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朝远离透明保护板的一侧弯曲,柔性电路板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朝向柔性显示面板弯曲,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分别焊接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上,从而去掉后视镜显示屏的边框结构,除此之外,柔性显示面板层叠于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本身是由铟锡氧化物构造成的薄膜形状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覆盖在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上设置有信号输出端,由于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只包括铟锡氧化物薄膜,不包括基板,减小了压力传感器的厚度,从而减小了后视镜的厚度。

An ultra thin rearview mirror without border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vehicle rearview mirror equipment technical field,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borderless ultra-thin mirror, through the flexible display panel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edges toward the far away from the transparent protective plate side is bent, the flexible circuit board third and fourth edges toward the flexible display panel bending, third and fourth edges are respectively welded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edges on the frame to remove the rearview mirror screen, in additio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is laminated on the pressure sensor, the pressure sensor is composed of a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or of indium tin oxide thin film shape structure of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or in flexible covering the surface of the display panel, set the capacitance pressure transducer a signal output terminal, the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or includes only the indium tin oxide films, including base The thickness of the pressure sensor is reduced, so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rearview mirror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边框超薄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车载后视镜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无边框超薄后视镜。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的增多,对保障车辆的安全驾驶的要求越来越高,车内后视镜方便驾驶员看到车后方及周围的行车情况,有利于驾驶员的安全驾驶。现有的后视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驾驶员的要求,但是,后视镜的边框无疑使得后视镜中驾驶员的视野受到限制。与此同时,后视镜的显示屏的厚度越来越薄,而压力传感器作为后视镜显示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传感器,它的厚度对后视镜的厚度影响较大。目前,后视镜中显示屏的压力传感器是在树脂、玻璃等基板上电镀一层导电的铝或者铜制成的。由于压力传感器包括基板和导电层,因此,压力传感器的厚度较厚,从而增大了后视镜的厚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后视镜有边框且较厚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无边框超薄后视镜,该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无边框超薄后视镜,其中,包括:透明保护板;柔性显示面板,层叠设置于所述透明保护板的一侧,包括第一边缘和相对于第一边缘设置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朝远离所述透明保护板的一侧弯曲;压力传感器,层叠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侧,所述压力传感器上设置有信号输出端;柔性电路板,层叠设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另一侧,包括第三边缘和相对于第三边缘设置的第四边缘,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曲,所述第三边缘焊接于所述第一边缘上,所述第四边缘焊接于所述第二边缘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可视显示区、有效显示区和外形尺寸相当。上述无边框超薄后视镜,其中,所述无边框超薄后视镜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信号发送端和驱动信号接收端,所述驱动信号发送端独立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设置,用于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驱动信号接收端用于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内,以传输驱动信号至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内的各像素。上述无边框超薄后视镜,其中,所述透明保护板为玻璃板。上述无边框超薄后视镜,其中,所述透明保护板和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之间涂有光学胶。上述无边框超薄后视镜,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面积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面积相同,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中轴线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中轴线重合。上述无边框超薄后视镜,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是由铟锡氧化物构成的薄膜形状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无边框超薄后视镜,通过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朝远离透明保护板的一侧弯曲,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朝向柔性显示面板弯曲,柔性电路板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分别焊接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上,从而去掉后视镜显示屏的边框结构,除此之外,柔性显示面板层叠于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本身是由铟锡氧化物构造成的薄膜形状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覆盖在柔性显示面板的表面,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上设置有信号输出端,由于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只包括铟锡氧化物薄膜,不包括基板,减小了压力传感器的厚度,从而减小了后视镜的厚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无边框超薄后视镜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包含有驱动电路的无边框超薄后视镜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参见图1所示结构,本技术提供的无边框超薄后视镜主要包括透明保护板10、柔性显示面板20、压力传感器40和柔性电路板30,其中,柔性显示面板20层叠设置于透明保护板10的一侧,该柔性显示面板20包括第一边缘21和相对于第一边缘设置的第二边缘22,第一边缘21和所述第二边缘22朝远离透明保护板10的一侧弯曲;压力传感器23层叠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20的另一侧,压力传感器40上设置有信号输出端;柔性电路板30,层叠设置于压力传感器40的另一侧,与设置柔性显示面板20的一侧构成压力传感器40的相对的两侧,柔性电路板30包括第三边缘31和相对于第三边缘设置的第四边缘32,第三边缘31和第四边缘32均朝向柔性显示面板20弯曲,第三边缘31焊接于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11上,第四边缘32焊接于第二边缘22上,柔性显示面板20的可视显示区、有效显示区和外形尺寸相当。参见图2所示结构,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无边框超薄后视镜还包括驱动电路40,驱动电路60包括驱动信号发送端61和驱动信号接收端62,驱动信号发送端61和驱动信号接收端62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驱动信号发送端61独立于柔性显示面板20设置,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30,驱动信号接收端62用于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20内,以传输驱动信号至柔性显示面板20内的各像素。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透明保护板10为玻璃板。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透明保护板10和柔性显示面板20之间涂有光学胶50。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压力传感器40的面积与柔性显示面板20的面积相同,柔性显示面板20的中轴线与所述压力传感器40的中轴线重合。作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压力传感器40是由铟锡氧化物构成的薄膜形状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无边框超薄后视镜通过将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弯曲,同时将柔性电路板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朝向柔性显示面板弯曲,将第一边缘与第三边缘焊接,将第二边缘与第四边缘焊接,达到无边框的技术效果,同时,采用铟锡氧化物材质的薄膜取代传统的基板,达到后视镜的显示屏减薄的技术效果,从而达到减薄了后视镜厚度的技术效果。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无边框超薄后视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边框超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保护板;柔性显示面板,层叠设置于所述透明保护板的一侧,包括第一边缘和相对于第一边缘设置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朝远离所述透明保护板的一侧弯曲;压力传感器,层叠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侧,所述压力传感器上设置有信号输出端;柔性电路板,层叠设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另一侧,包括第三边缘和相对于第三边缘设置的第四边缘,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曲,所述第三边缘焊接于所述第一边缘上,所述第四边缘焊接于所述第二边缘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可视显示区、有效显示区和外形尺寸相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边框超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保护板;柔性显示面板,层叠设置于所述透明保护板的一侧,包括第一边缘和相对于第一边缘设置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朝远离所述透明保护板的一侧弯曲;压力传感器,层叠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另一侧,所述压力传感器上设置有信号输出端;柔性电路板,层叠设置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另一侧,包括第三边缘和相对于第三边缘设置的第四边缘,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弯曲,所述第三边缘焊接于所述第一边缘上,所述第四边缘焊接于所述第二边缘上,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可视显示区、有效显示区和外形尺寸相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边框超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边框超薄后视镜还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兴科迪电子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