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88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具头,包括有一个承接件及一个驱动件,承接件凹设有一个容槽,容槽包括有一个第一驱动段及一个第一紧配段,驱动件以插设于容槽内,驱动件包括有一个工作段、一个第二驱动段及一个第二紧配段,第二驱动段位于工作段与第二紧配段之间,第二驱动段以过度配合方式连接于第一驱动段,工作段与第二驱动段的最大硬度形成一个第一硬度,第二紧配段邻近驱动件的连接端,第二紧配段以紧配合且不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于第一紧配段,第二紧配段的最大硬度形成一个第二硬度,第二硬度小于第一硬度,工具头如此使驱动件能够紧密的结合于承接件,且不会降低驱动件的结构强度而能够承受大扭力。

Tool head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tool head comprises a bearing piece and a driving member, a bear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concave groove, groove comprises a first driving section and a first driving part with tight fitting, inserted in the containing groove, the drive includes a work section, a second drive section and a second section tight match between second, driving section is located in the working section and second section second driver tightly, with excessive coordination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drive section, the maximum hardness of work piece with the second drive section to form a first hardness, second tight end pieces connected adjacent to the drive section second, tight fitting section in tight fit and can not be separated in the first period of tight fitting, maximum hardness of second tightly matched segments form a second hardness, hardness of second less than the first hardness, so that the tool head drive component can b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bearing The connector does not reduce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driver and can bear the large torsion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具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具头,尤指结合稳固的工具头。
技术介绍
一般工具头具有一个承接端与一个驱动端,承接端能够承接于工具柄,驱动端用以驱动待驱动件。这种一件式的工具头的承接端与驱动端之间的距离短,因此能够有效节省一件式工具头的用料。一般而言,工具头的驱动端壁须采用硬度高的材质,令工具头驱动待驱动件时,工具头不会被待驱动件磨耗。而某些承接工具头的工具柄需要较大的承接部位,因此工具头的承接端与驱动端之间的距离较长,而需要增加工具头的用料,后来有了两件式的工具头而解决的用料成本增加的问题。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第M389617号的“工具头结构”专利案,其为一种工具头结构,其工具头包含有锻造而成的一延伸杆件与一作用杆件,且该延伸杆件与作用杆件系相固接,延伸杆件的硬度并低于作用杆件,俾利用延伸杆件的加长,配合两者材质硬度的差异,而令工具头能在延伸杆件处形成较佳的延展性。然而,采用上述结构的工具头结构,连续经气动工具高速回转后,延伸杆件的卡孔可能会变形而导致作用杆件脱离延伸杆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具头,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结构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承接件,该承接件沿一个虚拟延伸线的轴向延伸,该承接件沿该虚拟延伸线轴向的一端形成一个头端并在相异的另一端形成一个末端,该承接件以该虚拟延伸线为中心凹设有一个容槽,该容槽由该承接件的末端往头端的方向延伸,该容槽包括有一个第一驱动段及一个第一紧配段,该第一驱动段邻近该承接件的末端,该第一紧配段连接于该第一驱动段相异于该承接件末端的一端;一个驱动件,该驱动件包括有一个连接端及一个相异于该连接端的工作端,该驱动件以该连接端沿该虚拟延伸线轴向由该承接件的末端插设于该容槽内,该驱动件的工作端凸伸出该容槽外,该驱动件包括有一个工作段、一个第二驱动段及一个第二紧配段,该工作段邻近该驱动件的工作端,该第二驱动段位于该工作段与该第二紧配段之间,该第二驱动段以过度配合方式连接于该第一驱动段,该工作段与该第二驱动段的最大硬度形成一个第一硬度,该第二紧配段邻近该驱动件的连接端,该第二紧配段以紧配合且不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第一紧配段,该第二紧配段的最大硬度形成一个第二硬度,该第二硬度小于该第一硬度。所述的工具头,其中:该第一紧配段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具有一个第一宽度,在该驱动件组装于该承接件前,该第二紧配段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具有一个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所述的工具头,其中:该容槽具有一个防脱段,该防脱段连接于该第一紧配段相异于该第一驱动段的一端,该防脱段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该驱动件组装于该承接件后,该驱动件于该第二紧配段相异于该工作端的一端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形成有一个防脱凸缘,该防脱凸缘对应该防脱段,且该防脱凸缘抵靠于该防脱段邻近该第一紧配段一侧的端面。所述的工具头,其中:该第二驱动段沿该虚拟延伸线轴向的长度形成一个第一长度,该第二紧配段沿该虚拟延伸线轴向的长度形成一个第二长度,该第二长度小于该第一长度。所述的工具头,其中:该第一驱动段沿该虚拟延伸线轴向的长度形成一个第一深度,该第一紧配段沿该虚拟延伸线轴向的长度形成一个第二深度,该第二深度小于该第一深度,该第一长度大于该第一深度,该第二长度大于该第二深度。所述的工具头,其中:该防脱段沿该虚拟延伸线轴向的长度形成一个第三深度,该第三深度小于该第二深度。所述的工具头,其中:该第一宽度小于该第一驱动段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的最小宽度,该第二宽度小于该第二驱动段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的最小宽度。所述的工具头,其中:该承接件的最大硬度形成一个本体硬度,该第一硬度大于该本体硬度,该第二硬度小于该本体硬度。所述的工具头,其中:该第一驱动段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该第二驱动段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所述的工具头,其中:该第一驱动段的横截面呈六边形,该第一紧配段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的横截面呈圆形,该第二驱动段的横截面呈六边形,该第二紧配段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的工具头,其中:该承接件以该虚拟延伸线为中心凹设有一个插槽,该插槽由该承接件的头端往末端的方向延伸,该插槽与该容槽彼此相连通,该插槽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的呈四边形。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工具头如此使该驱动件能够紧密的结合于该承接件,且不会降低该驱动件的结构强度而能够承受大扭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具头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工具头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工具头组装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工具头的剖面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0工具头;20承接件;21头端;22末端;23容槽;231第一驱动段;232第一紧配段;233防脱段;24插槽;30驱动件;31连接端;32工作端;33工作段;34第二驱动段;35第二紧配段;36防脱凸缘;L虚拟延伸线;D1第一深度;D2第二深度;D3第三深度;W1第一宽度;W2第二宽度;L1第一长度;L2第二长度;HM本体硬度;H1第一硬度;H2第二硬度。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工具头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组装前剖面结构示意图及剖面结构图。本专利技术工具头10包括有一个承接件20及一个驱动件30;其中:该承接件20的最大硬度形成一个本体硬度HM,该承接件20沿一个虚拟延伸线L的轴向延伸,该承接件20沿该虚拟延伸线L轴向的一端形成一个头端21并于相异的另一端形成一个末端22,该承接件20以该虚拟延伸线L为中心凹设有一个容槽23,该容槽23由该承接件20的末端22往头端21的方向延伸。该容槽23包括有一个第一驱动段231、一个第一紧配段232及一个防脱段233,该第一驱动段231邻近该承接件20的末端22,该第一驱动段231沿该虚拟延伸线L径向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该第一驱动段231的横截面在本实施例中呈六边形,该第一驱动段231沿该虚拟延伸线L轴向的长度形成一个第一深度D1。该第一紧配段232连接于该第一驱动段231相异于该承接件20末端22的一端,该第一紧配段232沿该虚拟延伸线L径向的横截面呈圆形,该第一紧配段232沿该虚拟延伸线L径向具有一个第一宽度W1,该第一宽度W1小于该第一驱动段231沿该虚拟延伸线L径向的最小宽度,该第一紧配段232沿该虚拟延伸线L轴向的长度形成一个第二深度D2,该第二深度D2小于该第一深度D1。该防脱段233连接于该第一紧配段232相异于该第一驱动段231的一端,该防脱段233沿该虚拟延伸线L径向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W1,该防脱段233沿该虚拟延伸线L轴向的长度形成一个第三深度D3,该第三深度D3小于该第二深度D2。该承接件20以该虚拟延伸线L为中心凹设有一个插槽24,该插槽24由该承接件20的头端21往末端22的方向延伸,该插槽24与该容槽23彼此相连通,该插槽24沿该虚拟延伸线L径向的呈四边形,该插槽24能够供扳手或气动工具插设连接。该驱动件30包括有一个连接端31及一个相异于该连接端31的工作端32,该驱动件30以该连接端31沿该虚拟延伸线L轴向由该承接件20的末端22插设于该容槽23内,该驱动件30的工作端32凸伸出该容槽23外。该驱动件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工具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承接件,该承接件沿一个虚拟延伸线的轴向延伸,该承接件沿该虚拟延伸线轴向的一端形成一个头端并在相异的另一端形成一个末端,该承接件以该虚拟延伸线为中心凹设有一个容槽,该容槽由该承接件的末端往头端的方向延伸,该容槽包括有一个第一驱动段及一个第一紧配段,该第一驱动段邻近该承接件的末端,该第一紧配段连接于该第一驱动段相异于该承接件末端的一端;一个驱动件,该驱动件包括有一个连接端及一个相异于该连接端的工作端,该驱动件以该连接端沿该虚拟延伸线轴向由该承接件的末端插设于该容槽内,该驱动件的工作端凸伸出该容槽外,该驱动件包括有一个工作段、一个第二驱动段及一个第二紧配段,该工作段邻近该驱动件的工作端,该第二驱动段位于该工作段与该第二紧配段之间,该第二驱动段以过度配合方式连接于该第一驱动段,该工作段与该第二驱动段的最大硬度形成一个第一硬度,该第二紧配段邻近该驱动件的连接端,该第二紧配段以紧配合且不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第一紧配段,该第二紧配段的最大硬度形成一个第二硬度,该第二硬度小于该第一硬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07 TW 1051109511.一种工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承接件,该承接件沿一个虚拟延伸线的轴向延伸,该承接件沿该虚拟延伸线轴向的一端形成一个头端并在相异的另一端形成一个末端,该承接件以该虚拟延伸线为中心凹设有一个容槽,该容槽由该承接件的末端往头端的方向延伸,该容槽包括有一个第一驱动段及一个第一紧配段,该第一驱动段邻近该承接件的末端,该第一紧配段连接于该第一驱动段相异于该承接件末端的一端;一个驱动件,该驱动件包括有一个连接端及一个相异于该连接端的工作端,该驱动件以该连接端沿该虚拟延伸线轴向由该承接件的末端插设于该容槽内,该驱动件的工作端凸伸出该容槽外,该驱动件包括有一个工作段、一个第二驱动段及一个第二紧配段,该工作段邻近该驱动件的工作端,该第二驱动段位于该工作段与该第二紧配段之间,该第二驱动段以过度配合方式连接于该第一驱动段,该工作段与该第二驱动段的最大硬度形成一个第一硬度,该第二紧配段邻近该驱动件的连接端,该第二紧配段以紧配合且不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第一紧配段,该第二紧配段的最大硬度形成一个第二硬度,该第二硬度小于该第一硬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紧配段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具有一个第一宽度,在该驱动件组装于该承接件前,该第二紧配段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具有一个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头,其特征在于:该容槽具有一个防脱段,该防脱段连接于该第一紧配段相异于该第一驱动段的一端,该防脱段沿该虚拟延伸线径向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一宽度,该驱动件组装于该承接件后,该驱动件于该第二紧配段相异于该工作端的一端沿该虚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政维
申请(专利权)人:鸿安国际兴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