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0533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该装置包括:落料管;导料槽总成,包括导料槽和皮带运输机;物料经落料管进入导料槽,经导料槽转至皮带运输机,最终到达转运站;在导料槽总成上设置多功能除尘室;多功能除尘室上方设置缓尘回流室;多功能除尘室后依次设置尘气分离室和粉尘微循环室;尘气分离室使粉尘与气流分离;粉尘微循环室内置倾斜折向板和垂悬的橡胶条,进一步沉降剩余的粉尘,并将沉降的粉尘循环至导料槽总成最终运输至转运站。使用该装置进行的除尘方法可达到粉尘捕集率大于99.9%,设备安装后粉尘外溢量达到或低于国家标准。并且除尘设备无动力消耗,无人员操作,无运行费用。

Dust removing device and dedusting method for auxiliary machine of power st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ust removing device for a power station auxiliary machine and a dust removing method thereof. The device comprises a feeding pipe; the guide groove assembly, including guide groove and belt conveyer; material blanking pipe into the guide groove, the guide groove to the belt conveyor, finally arrived at the transfer station; in the guide chute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multifunctional dust chamber; multifunctional dust chamber top. The slow return dust chamber; multifunctional dust chamber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behind the dust gas separation chamber and a dust chamber dust gas separation chamber microcirculation; the dust and dust separation; microcirculation chamber inclined rubber strip bends to the plate and hanging, further settlement remaining dust, and the dust sedimentation cycle to guide trough the final assembly transported to the transfer station. The dust collection rate can reach the dust collection rate of more than 99.9% by using the device, and the dust overflow after the equipment installation is up to or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standard. And dust removal equipment has no power consumption, no personnel operation, no operating co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厂运输皮带转运站内的粉尘污染,主要是由于上方物料向下掉落时产生的冲击气流将粉尘携带而出并向周边空气中弥散而形成。在冲击气流的作用下,物料中夹带的部分细微粉尘获得逃逸动力向周边空气弥散飘逸,从而造成对工作环境一定距离和范围内的空气粉尘污染,这一定距离和范围内污染的轻重,与物料下落的高度有关。下落的高度差越大,则造成的污染越严重。在治理这一污染的方法上,目前广泛采用高压静电、布袋式、冲击式或水膜式等各种除尘设备和方法,对逃逸出的粉尘进行捕捉,收集后再集中处理,虽然对减轻粉尘污染有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倒料槽密封不严,挡煤胶皮运行中与煤直接接触,磨损严重,很快就失去其密封作用,形成漏粉、漏煤通道,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存在重大火灾隐患。并且运转除尘设备的能耗方式除尘,除尘效果以消耗一定能耗为代价,所收集到的粉尘进行清理、处置,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工时,运输以及水、电的消耗,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之一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粉尘捕集率大于99.9%,设备安装后粉尘外溢量达到或低于国家标准,工作现场空气较清洁,粉尘浓度确保小于10mg/m2(国标)。并且无动力消耗,无人员操作,无运行费用,另外此系统还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施工周期短、使用安全可靠、运行平稳等优点。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站辅机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落料管;导料槽总成,包括导料槽和皮带运输机;物料经落料管进入导料槽,经导料槽转至皮带运输机,最终到达转运站;在导料槽总成上设置多功能除尘室;多功能除尘室上方设置缓尘回流室,对多功能除尘室的上扬尘气沉降大颗粒,对细粉尘在下料口产生负压,使回流至落料管下端;多功能除尘室后依次设置尘气分离室和粉尘微循环室;尘气分离室使粉尘与气流分离,采用上置的倾斜折向板改变气流方向和粉尘运动速度,使粉尘与气流分离;粉尘微循环室内置倾斜折向板和垂悬的橡胶条,进一步沉降剩余的粉尘,并将沉降的粉尘循环至导料槽总成最终运输至转运站。优选地,所述多功能除尘室内设置密封气体回流管,将微正压气流引至物料下料口前,保持压力平衡,实现除尘器内正压、负压的平衡空间,保证粉尘连续沉降;除尘室上置缓尘回流室,对除尘室的上扬尘气沉降大颗粒,对细粉尘在下料口产生负压,使回流至落料管下端。优选地,所述尘气分离室采用上置的倾斜折向板改变气流方向和粉尘运动速度;所述倾斜折向板与水平方向为15-45°夹角。优选地,所述粉尘微循环室内的折向板设置在粉尘微循环室的前端,橡胶条设置在粉尘微循环室的后端。优选地,所述导料槽的内侧板采用6mm材料Q235制作,长度为1.5米/段,采用螺栓方式连接。优选地,所述导料槽底部距离皮带运输机的胶带高度不大于50mm,导料槽外侧密封使用5mm聚氯乙烯密封。优选地,所述导料槽设计为1.5米每段;导料槽长度为模块化设计,方便安装、维修期更换。优选地,所述多功能除尘室的处理风量为4000m3/h,外壳材质为碳钢,本体漏风率≤2%;所述尘气分离室的处理风量3200m3/h,外壳材质为碳钢,本体漏风率≤2%;所述粉尘微循环室的处理风量4300m3/h,外壳材质为碳钢,本体漏风率≤2%;出口含尘浓度小于10mg/m3。优选地,所述粉尘微循环室的倾斜折向板与水平方向为15-45°夹角。一种根据上述电站辅机除尘装置进行的除尘方法,包括以下流程:物料经过落料管,进入导料槽,经导料槽转至皮带运输机,最终到达转运站;物料在导料槽总成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入多功能除尘室,在此实现多功能除尘室内正压、负压的平衡,使粉尘连续沉降;多功能除尘室的上扬尘气进入多功能除尘室上方的缓尘回流室,在此沉降大颗粒,使细粉尘回流至落料管下端;在多功能除尘室内未沉降的粉尘进入尘气分离室,在此实现粉尘与气流的分离;粉尘微循环室进一步沉降剩余的粉尘,并将沉降的粉尘循环至导料槽总成最终运输至转运站。本专利技术粉尘捕集率大于99.9%,设备安装后粉尘外溢量达到或低于国家最新标准,工作现场空气较清洁,粉尘浓度确保小于10mg/m2(国标)无动力消耗,无人员操作,无运行费用,另外此系统还具有结构简单、占地小、施工周期短、使用安全可靠、运行平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电站辅机除尘方法可达到粉尘捕集率大于99.9%,设备安装后粉尘外溢量达到或低于国家标准,工作现场空气较清洁,粉尘浓度确保小于10mg/m2(国标)。并且除尘设备无动力消耗,无人员操作,无运行费用,另外此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占地小、施工周期短、使用安全可靠、运行平稳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站辅机除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以上专利技术的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一些方位词,例如“左”、“右”、“上”、“下”等,这些方位词的含义与散热装置的安装情况有关,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案例1物料经过落料管,进入导料槽;导料槽内侧板采用6mm材料Q235制作;设计长度为1.5米/段,采用螺栓方式连接;导料槽底部距离皮带传输机的胶带高度不大于50mm,导料槽外侧密封使用5mm聚氯乙烯密封,可以方便快速的拆卸和安装;导料槽设计1.5米每段,导料槽长度为模块化设计,方便安装、维修期更换。在皮带运输机落料之后,设置多功能除尘室、缓尘回流室、尘气分离室、粉尘微循环室装置。除尘室内设置密封气体回流管,将微正压气流引至物料下料口前,保持压力平衡,实现除尘器内正压、负压的平衡空间,保证粉尘连续沉降;多功能除尘室上置缓尘回流室,对多功能除尘室的上扬尘气沉降大颗粒,对细粉尘在下料口产生负压,使回流至落料管下端;多功能除尘室,处理风量4000m3/h,外壳材质为碳钢,本体漏风率≤2%;在尘气分离室采用上置的倾斜折向板改变气流方向和运动速度,使粉尘与气流分离;所述尘气分离室,处理风量3200m3/h,外壳材质为碳钢,本体漏风率≤2%;在粉尘微循环室内置倾斜折向板和垂悬的橡胶条,折向板设置在室的前端,橡胶条设置在室的后端。进一步沉降剩余的粉尘。所述粉尘微循环室,处理风量4300m3/h,外壳材质为碳钢,本体漏风率≤2%;出口含尘浓度小于10mg/m3;所述倾斜折向板与水平方向为15-45°夹角。对比案例1布袋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除尘效果不错,但体积较大,造价高,尤其在改造项目中,对场地要求较高,同时还要提供大功率鼓风机,能耗大。适合基建期间选择使用。对比案例2水膜除尘器除尘效果不错,造价低,但存在能耗大、用水量大、有废液、粉尘浆污染的处理问题。本专利技术对比布袋除尘器换和水膜除尘器,环境粉尘浓度可从1000mg/m3降到10mg/m3;无人员操作,无运行费用,另外此除尘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占地小、施工周期短、使用安全可靠、运行平稳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落料管;导料槽总成,包括导料槽和皮带运输机;物料经落料管进入导料槽,经导料槽转至皮带运输机,最终到达转运站;在导料槽总成上设置多功能除尘室;多功能除尘室上方设置缓尘回流室;多功能除尘室后依次设置尘气分离室和粉尘微循环室;尘气分离室使粉尘与气流分离;粉尘微循环室内置倾斜折向板和垂悬的橡胶条,进一步沉降剩余的粉尘,并将沉降的粉尘循环至导料槽总成最终运输至转运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落料管;导料槽总成,包括导料槽和皮带运输机;物料经落料管进入导料槽,经导料槽转至皮带运输机,最终到达转运站;在导料槽总成上设置多功能除尘室;多功能除尘室上方设置缓尘回流室;多功能除尘室后依次设置尘气分离室和粉尘微循环室;尘气分离室使粉尘与气流分离;粉尘微循环室内置倾斜折向板和垂悬的橡胶条,进一步沉降剩余的粉尘,并将沉降的粉尘循环至导料槽总成最终运输至转运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除尘室内设置密封气体回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气分离室采用上置的倾斜折向板改变气流方向和粉尘运动速度;所述倾斜折向板与水平方向为15-45°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微循环室内的折向板设置在粉尘微循环室的前端,橡胶条设置在粉尘微循环室的后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槽的内侧板采用6mm材料Q235制作,长度为1.5米/段,采用螺栓方式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站辅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槽底部距离皮带运输机的胶带高度不大于50mm,导料槽外侧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兰图郭永广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众联力合装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