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0471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其包括有药液容器,药液容器的端部设置有微雾化泵,微雾化泵之上设置有延伸至药液容器底部的药液导管,以及延伸至药液容器外部的微雾化喷头;所述微雾化喷头之上连接有采用喇叭形结构的施药眼罩,所述施药眼罩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上述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可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使用者自行调整眼部状态的前提下,实现对于使用者眼部的消毒、清洗或治疗等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
技术介绍
人体眼部为实现消毒、清洗或治疗往往需要外用药品进行处理。目前,市面上的眼用药品大多为液体滴眼剂,液体滴眼剂在使用过程需要同时用手捏住滴眼液容器,并主动撑开眼皮进行药液的滴入;上述操作过程中由于药液由高处滴入眼球过程中易于使得眼球受到冲击,并且其不易使得滴露的药液落入眼球之中;如若使得容器位置过低,则又易于与眼球接触而造成损伤。与此同时,上述药液进入眼球后,由于其始终保持液滴状态,故不易与眼球均匀接触,进而影响其消毒、清洗或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其可在使用者喷涂眼用药液时实现药液的雾化处理,进而使得使用者施药效果得以显著改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其包括有药液容器,药液容器的端部设置有微雾化泵,微雾化泵之上设置有延伸至药液容器底部的药液导管,以及延伸至药液容器外部的微雾化喷头;所述微雾化喷头之上连接有采用喇叭形结构的施药眼罩,所述施药眼罩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施药眼罩的侧边部采用朝向施药眼罩内部进行弯曲的曲面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施药眼罩的弯曲结构以使其与人体的眼部接触时对于眼部的眼皮区域形成扩散向的支撑处理,进而使得人体眼球可完全与微雾化喷头相对,致使药液与人体眼部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均度得以进一步改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施药眼罩的下端连接有药液回收容器,其可针对施药眼罩内残余的药液进行收集处理,进而避免施药眼罩在使用完成后内部药液洒出而影响周边环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施药眼罩与微雾化喷头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药液回收容器与施药眼罩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施药眼罩与微雾化喷头之间采用插拔连接;所述药液回收容器与施药眼罩之间采用插拔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施药眼罩与微雾化喷头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以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将其拆卸或连接,以提高本申请中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的使用体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药液容器内部设置有电热装置,其可使得药液容器内的药液处于适合人体的恒温状态,进而使得药液与人体眼部接触过程中的人体舒适度以及药液的作用效果均可得以改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微雾化泵采用定量微雾化泵,其可使得使用者每一次操作过程中均可实现定量的药液雾化与喷涂处理,进而使得使用者的用药量得以有效控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包括有控制主机,所述电热装置以及定量微雾化泵均与控制主机彼此电性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控制主机以自动实现药液温度以及用量的控制,进而使其操控精度以及便利性得以进一步的改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之中,微雾化喷头之上设置有第一端盖,施药眼罩的外部设置有第二端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端盖以及第二端盖的设置以对于微雾化喷头以及施药眼罩之上分别进行密封固定,进而使其在非使用状态下内部药液得以良好的保存。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其可对于使用者的眼部进行便捷而高效的药剂喷涂处理;上述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者将施药眼罩置于眼部,通过施药眼罩的喇叭形结构对于使用者的眼皮进行支撑处理,进而使得使用者待进行施药处理的眼球暴露于施药眼罩内部,此时,使用者通过操控微雾化泵以将药液容器内的药液抽取并进行雾化,并将雾化后的药液通过微雾化喷头喷洒至施药眼罩中,并在惯性作用下朝向使用者的眼部漂移以完成施药处理。上述药液容器即可为常规规格的药瓶,也可为定制尺寸的药瓶。上述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可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使用者自行调整眼部状态的前提下,实现对于使用者眼部的消毒、清洗或治疗等操作;并且,上述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可有效避免装置中眼罩意外的区域与眼球接触的可能,进而降低其使用风险;而经过雾化处理的药液不仅可实现与人体眼球的均匀接触,并且可使其接触时间以及面积均得以提升,进而使得本申请中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对于人体的消毒、清洗以及治疗的效果得以改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功能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药液容器、2—微雾化泵、3—药液导管、4—微雾化喷头、5—施药眼罩、6—药液回收容器、7—电热装置、8—控制主机、9—第一端盖、10—第二端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其包括有药液容器1,药液容器1的端部设置有微雾化泵2,微雾化泵2之上设置有延伸至药液容器1底部的药液导管3,以及延伸至药液容器1外部的微雾化喷头4;所述微雾化喷头4之上连接有采用喇叭形结构的施药眼罩5,所述施药眼罩5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施药眼罩5的侧边部采用朝向施药眼罩5内部进行弯曲的曲面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施药眼罩的弯曲结构以使其与人体的眼部接触时对于眼部的眼皮区域形成扩散向的支撑处理,进而使得人体眼球可完全与微雾化喷头相对,致使药液与人体眼部的接触面积以及接触均度得以进一步改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施药眼罩5的下端连接有药液回收容器6,其可针对施药眼罩内残余的药液进行收集处理,进而避免施药眼罩在使用完成后内部药液洒出而影响周边环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其可对于使用者的眼部进行便捷而高效的药剂喷涂处理;上述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者将施药眼罩置于眼部,通过施药眼罩的喇叭形结构对于使用者的眼皮进行支撑处理,进而使得使用者待进行施药处理的眼球暴露于施药眼罩内部,此时,使用者通过操控微雾化泵以将药液容器内的药液抽取并进行雾化,并将雾化后的药液通过微雾化喷头喷洒至施药眼罩中,并在惯性作用下朝向使用者的眼部漂移以完成施药处理。上述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可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使用者自行调整眼部状态的前提下,实现对于使用者眼部的消毒、清洗或治疗等操作;并且,上述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可有效避免装置中眼罩意外的区域与眼球接触的可能,进而降低其使用风险;而经过雾化处理的药液不仅可实现与人体眼球的均匀接触,并且可使其接触时间以及面积均得以提升,进而使得本申请中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对于人体的消毒、清洗以及治疗的效果得以改善。实施例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施药眼罩5与微雾化喷头4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药液回收容器6与施药眼罩5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施药眼罩与微雾化喷头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以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将其拆卸或连接,以提高本申请中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的使用体验。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施药眼罩5与微雾化喷头4之间采用插拔连接;所述药液回收容器6与施药眼罩5之间采用插拔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施药眼罩与微雾化喷头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以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包括有药液容器,药液容器的端部设置有微雾化泵,微雾化泵之上设置有延伸至药液容器底部的药液导管,以及延伸至药液容器外部的微雾化喷头;所述微雾化喷头之上连接有采用喇叭形结构的施药眼罩,所述施药眼罩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包括有药液容器,药液容器的端部设置有微雾化泵,微雾化泵之上设置有延伸至药液容器底部的药液导管,以及延伸至药液容器外部的微雾化喷头;所述微雾化喷头之上连接有采用喇叭形结构的施药眼罩,所述施药眼罩采用柔性材料制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药眼罩的侧边部采用朝向施药眼罩内部进行弯曲的曲面结构。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药眼罩的下端连接有药液回收容器。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微雾化眼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药眼罩与微雾化喷头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所述药液回收容器与施药眼罩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联明肖大伟张建业孙柏旺巫军温天文王丛飞贾元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为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