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黄褐斑组合物、应用、复合制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040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祛除黄褐斑组合物,其用烟酰胺抑制黑色素形成,凝血酸抑制黑色素聚集并在抑制血管扩张的同时进行抗炎,用滇山茶花醇提取物抑制黑色素形成并在抑制组胺的释放的同时缓解刺激,用三七总皂苷改善血管微循环,提高皮肤耐受性,四种组分进行合理配比后,可以很好地缓解或长效治疗混合型黄褐斑。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其能够实现烟酰胺、凝血酸、三七总皂苷和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在复合制剂中的有效共溶,从而共同作用缓解或长效治疗混合型黄褐斑,而且无刺激性,保证过敏体质患者也能使用,同时该复合制剂在室温条件下保存时,不会发生分相。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和祛除黄褐斑组合物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祛除黄褐斑组合物、应用、复合制剂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祛除黄褐斑组合物及应用、复合制剂及该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医药和化妆品领域。
技术介绍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疾病,是一种有色皮肤尤其是亚洲人高发的色斑,其致病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的机制主要包括色素沉着、血管反应性增强、血管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针对黄褐斑的分型,何黎等提出了血管型(V)、色素型(M)、混合型的分类,混合型黄褐斑又包括色素优势型(M>V)及血管优势型(V>M)。根据黄褐斑的分型,针对色素型黄褐斑,目前常用的外复合制剂主要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细胞活性来解决色素沉着问题,如氢醌、壬二酸等,化学合成原料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及细胞毒性;针对血管型黄褐斑,主要通过改善血管微循环联合抗炎处理,报道较多的改善血管微循环的包括三七、丹参等,效果较为单一;针对混合型,现有技术也体现了多种机制配合使用的制剂,列举如下:现有技术1:侯伟、黄晓凤等人的《淡斑美白精华液改善黄褐斑的临床观察》中使用经典美白成分熊果苷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淡化并减少黑素形成;三七皂苷改善血管微循环;烟酰胺减少黑素小体转移,提高角质层蛋白含量;马齿苋进行抗炎、抗过敏。本论文未明确指出其辅助性治疗的是哪种分型的黄褐斑症状。现有技术2:专利申请号为201510559435.4,名称为一种含滇山茶叶提取物的复合美白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使用滇山茶叶提取物、构树提取物和火棘果提取物等作为活性成分进行美白祛斑、美化肌肤,但是其只突出了美白,而未从根本上缓解和长效治疗黄褐斑。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祛除黄褐斑组合物,其用烟酰胺抑制黑色素形成,凝血酸抑制黑色素聚集并在抑制血管扩张的同时进行抗炎,用滇山茶花醇提取物抑制黑色素形成并在抑制组胺的释放的同时进行缓解刺激,用三七总皂苷改善血管微循环,提高皮肤耐受性,四种成分进行合理配比后,可以很好地缓解或长效治疗色素型及色素优势型(M>V)黄褐斑,同时四种成分可以在所使用溶剂中有效共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组合物在面膜或膏霜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其添加的祛除黄褐斑组合物能够实现烟酰胺、凝血酸、三七总皂苷和滇山茶花醇提取物的有效共溶,从而共同作用缓解或长效治疗色素型及色素优势型(M>V)黄褐斑,从治疗效果而言,明显优于现有技术,而且安全温和无刺激性,保证过敏体质患者也能使用,同时该复合制剂稳定性好,在室温条件下保存时,不会发生分相。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祛除黄褐斑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包括40~48份烟酰胺、15.5~18.6份凝血酸、1.0~1.2份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和1.0~1.2份三七总皂苷,以及用于同时溶解烟酰胺、凝血酸、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和三七总皂苷的溶剂。进一步的,该祛除黄褐斑组合物中烟酰胺、凝血酸、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和三七总皂苷的质量之比为40:15.5: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包括水相物料、油相物料、祛除黄褐斑组合物以及低温物料,祛除黄褐斑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包括40~48份烟酰胺、15.5~18.6份凝血酸、1.0~1.2份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和1.0~1.2份三七总皂苷,以及用于同时溶解烟酰胺、凝血酸、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和三七总皂苷的溶剂。进一步的,按照各组分在该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中的质量份数;所述水相物料包括0.15~0.2份丙烯酸(酯)类/C10-30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1.5~2.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42~80份去离子水、3.0~3.5份甘油、0.05~0.1份黄原胶和0.05~0.1份卡波姆;所述油相物料包括1.0~2.0份鲸蜡硬脂醇聚醚-25、0.5~1.0份异硬脂醇、0.5~1.0份鲸蜡硬脂醇、0.5~1.0份油菜甾醇类、2.0~3.0份异硬脂醇异硬脂酸酯和0.01~0.02份青刺果油;所述低温物料包括0.5~0.7份苯氧乙醇、0.2~0.5份1,2-己二醇和0.08~0.12份氨甲基丙醇;以及5.75-6.90份所述祛除黄褐斑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是: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乳化步骤和加入低温物料步骤;乳化步骤中,在65~70℃下,通过搅拌使部分水相物料与全部油相物料混合后,再加入余量的水相物料,并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均质搅拌,得到用于溶解低温物料所需的乳液;低温物料加入步骤中,将祛除黄褐斑组合物及低温物料依次加入所述乳液;祛除黄褐斑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包括40~48份烟酰胺、15.5~18.6份凝血酸、1.0~1.2份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和1.0~1.2份三七总皂苷,以及用于同时溶解烟酰胺、凝血酸、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和三七总皂苷的溶剂。进一步的,所述水相物料是通过下列步骤配制的:第一预混料配制步骤:用聚二甲基硅氧烷润湿分散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至均相,得到第一预混料;第二预混料配制步骤:用甘油润湿分散黄原胶至均相,得到第二预混料;水相物料配制步骤:使卡波姆在去离子水中溶胀,并通过搅拌使卡波姆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后,在去离子水中投入第一预混料并继续搅拌直至均相,然后在80~85℃下加入第二预混料,并继续搅拌直至均相,得到所述水相物料;所述油相物料是通过下列步骤配制的:第三预混料配制步骤:在80-85℃下用异硬脂醇异硬脂酸酯和异硬脂醇的混合液,溶解油菜甾醇类,直至均相得到第三预混料;油相物料配料步骤:将鲸蜡硬脂醇加入鲸蜡硬脂醇聚醚-25后,在75-80℃下向鲸蜡硬脂醇聚醚-25中加入第三预混料及青刺果油,并搅拌直至均相,得到所述油相物料;所述加入低温物料步骤包括下列步骤:在40~45℃下,向所述乳液中,依次加入祛除黄褐斑组合物、苯氧乙醇、1,2-己二醇,并搅拌直至均相;中和步骤:向所述乳液中加入氨甲基丙醇对所述乳液进行中和,使所述乳液的pH值在5.0-7.0之间。再进一步的,经过氨甲基丙醇中和的所述乳液过200目筛网,得到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祛除黄褐斑组合物在制备面膜或膏霜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祛除黄褐斑组合物的技术方案,按照质量份数按照质量份数包括40~48份烟酰胺、15.5~18.6份凝血酸、1.0~1.2份滇山茶花醇提取物、1.0~1.2份三七总皂苷,以及用于同时溶解烟酰胺、凝血酸、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和三七总皂苷的溶剂。其技术效果是:其通过四种成分进行合理配比后,可以很好地缓解或长效治疗色素型及色素优势型(M>V)黄褐斑。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也能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祛除黄褐斑组合物在面膜或膏霜中的应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能更好地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祛除黄褐斑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包括40~48份烟酰胺、15.5~18.6份凝血酸、1.0~1.2份滇山茶花醇提取物、1.0~1.2份三七总皂苷,以及用于同时溶解烟酰胺、凝血酸、滇山茶花提取物和三七总皂苷的溶剂,溶剂为水或1,3-丁二醇。烟酰胺、凝血酸、滇山茶花醇提取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祛除黄褐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祛除黄褐斑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包括40~48份烟酰胺、15.5~18.6份凝血酸、1.0~1.2份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和1.0~1.2份三七总皂苷,以及用于同时溶解烟酰胺、凝血酸、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和三七总皂苷的溶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祛除黄褐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祛除黄褐斑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包括40~48份烟酰胺、15.5~18.6份凝血酸、1.0~1.2份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和1.0~1.2份三七总皂苷,以及用于同时溶解烟酰胺、凝血酸、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和三七总皂苷的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除黄褐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祛除黄褐斑组合物中烟酰胺、凝血酸、滇山茶花醇提取物和三七总皂苷的质量之比为40:15.5:1:1。3.一种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制剂中包括水相物料、油相物料、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祛除黄褐斑组合物以及低温物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各组分在该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中的质量份数;所述水相物料包括0.15~0.2份丙烯酸(酯)类/C10-30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1.5~2.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42~80份去离子水、3.0~3.5份甘油、0.05~0.1份黄原胶和0.05~0.1份卡波姆;所述油相物料包括1.0~2.0份鲸蜡硬脂醇聚醚-25、0.5~1.0份异硬脂醇、0.5~1.0份鲸蜡硬脂醇、0.5~1.0份油菜甾醇类、2.0~3.0份异硬脂醇异硬脂酸酯和0.01~0.02份青刺果油;所述低温物料包括0.5~0.7份苯氧乙醇、0.2~0.5份1,2-己二醇和0.08~0.12份氨甲基丙醇;以及5.75-6.90份所述祛除黄褐斑组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祛除黄褐斑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乳化步骤和加入低温物料步骤;乳化步骤中,在65~70℃下,通过搅拌使部分水相物料与全部油相物料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黎宋春晓马骁王飞飞刘海洋郭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