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电声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8960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6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电声转换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中的通过连接杆相连接的马达组件和膜片组件,马达组件包括电枢、线圈、磁铁框以及两块磁铁,磁铁框与壳体的内底部连接,磁铁框内设有两块磁铁,线圈位于磁铁框的上方,电枢包括连接部以及分别连接在连接部两端的固定板和振动板,固定板和振动板位于连接部的同一侧,固定板穿设于线圈中且不与线圈接触,固定板的自由端部与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振动板穿设在两块磁铁中且不与两块磁铁接触。由于将固定板穿设于线圈中,使得线圈可以设置于磁铁框的上方,由此将马达组件制成立式的,减小其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电声转换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声转换装置领域,更具体设计一种立式电声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声转换装置为卧式设计,即组成马达组件的线圈、磁铁和磁铁框沿线圈通道的方向排列。这种设计的结构会增大马达组件的体积,从而增大了电声转换装置的体积,不利于电声转换装置微型化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立式电声转换装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立式电声转换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中的通过连接杆相连接的马达组件和膜片组件,所述马达组件包括电枢、线圈、磁铁框以及两块磁铁,所述磁铁框与所述壳体的内底部连接,所述磁铁框内设有两块磁铁,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磁铁框的上方,所述电枢包括连接部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两端的固定板和振动板,所述固定板和振动板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侧,所述固定板穿设于所述线圈中且不与所述线圈接触,所述固定板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振动板穿设在两块所述磁铁中且不与两块所述磁铁接触。由于将固定板穿设于线圈中,使得线圈可以设置于磁铁框的上方,由此将马达组件制成立式的,减小其体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U型。提高电枢的劲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和振动板平行设置。由此便于马达组件的制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片组件包括依次贴合连接的膜片框、膜片和震动翼,所述震动翼的一边与膜片框重叠,所述震动翼的其余边与膜片框的内孔之间设有空隙,所述膜片框的外边缘与壳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振动板的端部通过连接杆和震动翼连接,所述固定板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中。由此实现膜片组件和马达组件的连接,马达组件的线圈通电后,将电枢电磁化,在磁铁的作用下,电枢产生振动,通过连接杆带动震动翼震动从而形成能量辐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和振动板垂直设置,所述连接杆和震动翼垂直设置。由此便于连接杆和振动板与震动翼的连接,且利于振动板通过连接杆带动震动翼的振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设有出音口,所述出音口和所述马达组件位于所述膜片组件的两侧。膜片组件形成的能量辐射通过出音口进行传递。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为类立方体状。类立方体状的马达组件和方形的膜片组件易于放置于立方体状的壳体内,不会造成空间的浪费。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固定板的端部固定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制作电声转换装置时,需将马达组件和膜片组件放置于壳体中,壳体分为上、下壳体便于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音口位于上壳体的顶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焊接连接。使得电枢较为牢度的连接在壳体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立式电声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意性的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式电声转换装置。如图1所示,该立式电声转换装置包括壳体2以及位于壳体2内的通过连接杆4连接的膜片组件3和上述马达组件1。壳体2为类立方体状。类立方体状的马达组件1和方形的膜片组件3易于放置于立方体状的壳体2内,不会造成空间的浪费。壳体2包括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焊接连接。制作电声转换装置时,需将马达组件1和膜片组件3放置于壳体2中,壳体2分为上、下壳体便于操作。马达组件1包括电枢11、线圈12、磁铁框13以及两块磁铁14。磁铁框13为方框结构。磁铁框13和下壳体22连接。磁铁框13内设有两块磁铁14。两块磁铁14分别位于磁铁框13内部的顶部和底部。两块磁铁14不接触。线圈12位于磁铁框13的上方,线圈12的底面和磁铁框13的顶面连接。电枢11包括固定板111、振动板112和连接部113。固定板111和振动板112通过连接部113连接,连接部113的一端和固定板连接,连接部113的另一端和振动板112连接,连接部13为U型,从而使得电枢11的整体为U型,增大了电枢11的劲度。为了方便马达组件的制作,固定板111和振动板112平行设置。固定板111穿设于线圈12中,且不与线圈12接触,利于线圈12将固定板111电磁化。固定板111的端部固定于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之间。固定板111分别与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连接。使得U型电枢11较为牢度的连接在壳体2上。振动板112穿设在两块磁铁14中,且不与两块磁铁14接触。由于将固定板111穿设于线圈12中,使得线圈12可以设置于磁铁框13的上方,由此将马达组件1制成立式的,减小其体积。膜片组件3包括依次连接的膜片框31、膜片32和震动翼33。膜片框31设有内孔,膜片32将膜片框31的内孔覆盖。震动翼33的一边与膜片框31重叠,震动翼33的其余边与膜片框31的内孔之间设有空隙,便于震动翼33的振动。膜片框31的外边缘与上壳体21连接。振动板112的端部通过连接杆4和震动翼33连接。连接杆3和振动板112垂直设置,连接杆3和震动翼33垂直设置。由此便于连接杆3和振动板112与震动翼33的连接,且利于振动板112通过连接杆3带动震动翼4的振动。固定板111设有通孔1111,连接杆4穿设于通孔1111中。通孔1111的内径大于连接杆4的直径,保证连接杆4可在通孔1111中来回移动。将立式的马达组件1放置于壳体2中,通过在电枢11的固定板111上开设通孔1111使马达组件1与膜片组件3连接,构成体积较小的立式电声转换装置,易于制成微型化电声转换装置。出音口23位于上壳体21的顶部,利于形成立式电声转换装置。上壳体21在出音口23处设有导音管5,导音管5余出音口23连通。出音口23和马达组件1位于膜片组件3的两侧。马达组件1的线圈12通电后,将电枢11电磁化,在磁铁14的作用下,电枢11产生振动,通过连接杆4带动膜片组件3的震动翼33震动从而形成能量辐射,形成的能量辐射通过出音口23进行传递。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立式电声转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电声转换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中的通过连接杆相连接的马达组件和膜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包括电枢、线圈、磁铁框以及两块磁铁,所述磁铁框与所述壳体的内底部连接,所述磁铁框内设有两块磁铁,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磁铁框的上方,所述电枢包括连接部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两端的固定板和振动板,所述固定板和振动板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侧,所述固定板穿设于所述线圈中且不与所述线圈接触,所述固定板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振动板穿设在两块所述磁铁中且不与两块所述磁铁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电声转换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中的通过连接杆相连接的马达组件和膜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组件包括电枢、线圈、磁铁框以及两块磁铁,所述磁铁框与所述壳体的内底部连接,所述磁铁框内设有两块磁铁,所述线圈位于所述磁铁框的上方,所述电枢包括连接部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两端的固定板和振动板,所述固定板和振动板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侧,所述固定板穿设于所述线圈中且不与所述线圈接触,所述固定板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振动板穿设在两块所述磁铁中且不与两块所述磁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U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和振动板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声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组件包括依次贴合连接的膜片框、膜片和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剑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色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