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码识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8673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6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条码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条码识读装置。该装置包括保护元件、汇聚透镜、光电腔以及接收器;所述保护元件覆盖于所述透镜的表面;所述汇聚透镜一端为锥形结构,另一端为腔体结构,所述圆柱形腔体结构卡接在所述光电腔的一端;所述光电腔为腔体结构,所述接收器插置于所述光电腔的腔体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装置连接结构简单,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电磁铁驱动机械结构,从而牢固性更好,不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条码识读装置
本技术涉及条码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条码识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条形码识读设备的识读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光栅扫描,一种是影像读取。其中,光栅扫描方式通常是由激光发射器产生激光,经过机械摆件将激光反射投影到被识读的条形码上,再反射回该识读装置的接收器,通过条形码的黑与白、或灰度、或其它对比度较强的颜色的印刷面对于激光吸收或者反射的变化形成一连串的波形数据,然后进行二值化处理,最后通过译码得到条形码的编码内容。然而,现有的基于光栅扫描的条形码识别技术或装置,通常由电磁铁驱动机械结构,即带有软胶弹片的摆动件,将点状激光通过摆反射镜来形成扫描线。因此,现有的基于光栅扫描的条形码识别装置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如果在使用过程遇到跌落、振动的情况,会使装置的机械结构精度变差,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条码识读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条码识读装置结构易损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条码识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保护元件、汇聚透镜、光电腔以及接收器。所述保护元件罩于所述汇聚透镜的表面;所述汇聚透镜一端为锥形结构,另一端为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安装在所述光电腔的一端;所述光电腔为腔体结构,所述接收器插置于所述光电腔的腔体内部。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元件,用于保护所述汇聚透镜,且待扫描条码的反射光经过所述保护元件入射至所述汇聚透镜;所述汇聚透镜,用于对所述反射光进行发散,其中,发散后的反射光入射至所述光电腔;所述光电腔,用于对入射的反射光进行束导,以使束导后的反射光被接收器接收;所述接收器,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的明暗变化,并将所述明暗变化转换成波形信号,以便对所述波形信号进行识读。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置于所述光电腔的腔体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光源,用于在光电腔中发射扫描光线;所述光电腔,还用于对所述扫描光线进行加强,其中,加强后的扫描光线入射至所述汇聚透镜;所述汇聚透镜,还用于将所述加强后的扫描光线汇聚;其中,汇聚后的扫描光线经过所述保护元件,照射至所述待扫描条码。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元件包括保护透镜与透镜保护罩。所述透镜保护罩一端为锥形结构,另一端为腔体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顶部包含通孔;所述保护透镜通过所述通孔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护罩上;所述透镜保护罩罩于所述汇聚透镜上,以实现对所述汇聚透镜的保护。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译码元件:所述译码元件,与所述接收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接收器得到的波形信号转换成预设格式的数据。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束光装置:所述束光装置包含光束引导部件,且所述束光装置包裹在所述光源表面,以对发出的扫描光线进行约束,通过所述引导部件形成定向光束。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光线限制装置:所述光线限制装置包含通孔,且所述光线限制装置包裹在所述接收器表面,以使所述接收器通过所述通孔接收预设方向或预设波长的光线。进一步地,所述保护透镜为平光镜片或者放大缩小镜片。进一步地,所述汇聚透镜为透明镜片或者滤光镜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保护元件、汇聚透镜、光电腔以及接收器;所述保护元件覆盖于所述透镜的表面;所述汇聚透镜一端为锥形结构,另一端为腔体结构,所述圆柱形腔体结构卡接在所述光电腔的一端;所述光电腔为腔体结构,所述接收器插置于所述光电腔的腔体内部。本技术所提供的装置连接结构简单,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电磁铁驱动机械结构,从而牢固性更好,不容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条码识读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作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条码识读装置结构示意图。该条码识读装置包括保护元件11、汇聚透镜22、光电腔33以及接收器66。保护元件11罩于汇聚透镜22的表面;汇聚透镜22一端为锥形结构,另一端为腔体结构,其腔体结构端安装在光电腔33的一端;光电腔33为腔体结构,接收器66插置于光电腔33的腔体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汇聚透镜22的腔体结构为圆柱形腔体、光电腔33的腔体结构也为圆柱形腔体,实际应用中,该装置中所出现的腔体结构可以设计成任意一种形状的腔体结构,如其他柱状结构、立方体结构等等,只要保证汇聚透镜22的腔体结构端可以安装在光电腔33上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在对待扫描条码进行识读的过程如下:保护元件11,用于保护汇聚透镜22,且待扫描条码的反射光经过保护元件11入射至汇聚透镜22。由于汇聚透镜22的一端为锥形结构,其尖端顶部在进行条码扫描时,容易被划伤,且汇聚透镜22在扫描时容易发生碰撞而造成滑落,所以将保护元件11罩于汇聚透镜22表面,能够起到固定和保护汇聚透镜22的作用;汇聚透镜22用于对该反射光进行发散,其中,发散后的反射光入射至光电腔33;光电腔33,用于对入射的反射光进行束导,以使束导后的反射光被接收器66接收。其中,由于光电腔33的腔体内较暗,当该条码识读装置扫描划过待扫描条码的黑色或深色部分时,其入射的反射光大部分都被光电腔33吸收,而当扫描划过待扫描条码的白色或浅色部分时,此时入射的反射光较强,光电腔33吸收的该入射反射光程度有所不同;接收器66,用于获取反射光的明暗变化,并将该明暗变化转换成波形信号,以便对该波形信号进行识读。由上述对待扫描条码进行识读的过程可得出,本技术所提供的条码识读装置,可以扫描自发光材料上的条形码,例如手机、电脑显示器上显示的条形码等。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条码识读装置还包括光源55:光源55置于光电腔33的腔体内部。需要说明的是,该装置在对待扫描条码进行扫描的过程如下:光源55,用于在光电腔33中发射扫描光线;光电腔33,还用于对该扫描光线进行加强,其中,加强后的扫描光线入射至汇聚透镜22,同时,光电腔33还用于阻隔外界光线,从而避免外界光线对整个条码识读装置的干扰;汇聚透镜22,还用于将上述加强后的扫描光线汇聚,并将汇聚后的扫描光线由汇聚透镜22的锥形尖端射出;其中,汇聚后的扫描光线经过保护元件11,照射至待扫描条码。进一步地,保护元件11包括保护透镜101与透镜保护罩102。透镜保护罩102一端为锥形结构,另一端为腔体结构,其锥形结构的尖端顶部包含通孔;保护透镜101通过上述通孔安装在透镜保护罩102上;透镜保护罩102罩于汇聚透镜22上,以实现对汇聚透镜22的保护以及固定和对保护透镜101的固定。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还包括译码元件99:译码元件99,与接收器66连接,用于将波形信号转换成预设格式的数据。在本实施例中,译码元件将一连串的波形信号译码成二值化数据。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还包括束光装置77:束光装置77包含光束引导部件,且束光装置77包裹在光源55表面,以对发出的扫描光线进行约束,通过引导部件形成定向光束。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还包括光线限制装置88:光线限制装置88包含通孔,且光线限制装置88包裹在接收器66表面,以使接收器66通过该通孔接收预设方向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条码识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条码识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保护元件、汇聚透镜、光电腔以及接收器;所述保护元件罩于所述汇聚透镜的表面;所述汇聚透镜一端为锥形结构,另一端为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安装在所述光电腔的一端;所述光电腔为腔体结构,所述接收器插置于所述光电腔的腔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条码识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保护元件、汇聚透镜、光电腔以及接收器;所述保护元件罩于所述汇聚透镜的表面;所述汇聚透镜一端为锥形结构,另一端为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安装在所述光电腔的一端;所述光电腔为腔体结构,所述接收器插置于所述光电腔的腔体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光源:所述光源置于所述光电腔的腔体内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包括保护透镜与透镜保护罩;所述透镜保护罩一端为锥形结构,另一端为腔体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尖端顶部包含通孔;所述保护透镜通过所述通孔安装在所述透镜保护罩上;所述透镜保护罩罩于所述汇聚透镜上,以实现对所述汇聚透镜的保护。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天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