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文洁专利>正文

一种耐用型鱼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6846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3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用型鱼缸,包括缸体以及安装在缸体内底部的换水装置,换水装置左侧设有前后设置的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换水装置内设有操纵腔,操纵腔两侧对向立设有第一滑接槽和第二滑接槽,第一滑接槽左右侧壁对立设有与进水管相联通的出水孔,第二滑接槽左右侧壁对立设有与出水管相联通的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内分别设有过滤网,第一滑接槽内滑接有第一滑接块,第二滑接槽内滑接有第二滑接块,第一滑接块上设有用以与出水孔配合连接的第一通联孔,第二滑接块上设有用以与出水管配合连接的第二通联孔。

A durable fish tan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urable type tank, comprising a cylinder body, mounted on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body water changing device, water chang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left side set before and after the inlet pipe and the outlet pipe, a water chang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control chamber, to stan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trol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ing groove and second sliding groove, the first sliding connection the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around the water outlet pipe is opposite China Unicom, the second sliding connection groove opposite left and right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outlet pipe, the water filter and the water outle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hole, the first sliding conn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liding connection block sliding groove, second sliding connection with second sliding connection the sliding block groove, the first sliding connection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mmunication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the second sliding connection block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hole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outlet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用型鱼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缸
,特别是一种耐用型鱼缸。
技术介绍
鱼缸是一种装活鱼的水缸,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通常购买鱼缸进行养鱼提高观赏,养鱼时需要经常换水,这给很多人带来了困扰,现有的人们通过管子往外抽水的方式,这样操作麻烦,也有在鱼缸底部设置排水管,这样鱼缸的摆放难以为落地式的,给人们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用型鱼缸,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耐用型鱼缸,包括缸体以及安装在缸体内底部的换水装置,所述换水装置左侧设有前后设置的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换水装置内设有操纵腔,所述操纵腔两侧对向立设有第一滑接槽和第二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左右侧壁对立设有与所述进水管相联通的出水孔,所述第二滑接槽左右侧壁对立设有与所述出水管相联通的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内分别设有过滤网,所述第一滑接槽内滑接有第一滑接块,所述第二滑接槽内滑接有第二滑接块,所述第一滑接块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出水孔配合连接的第一通联孔,所述第二滑接块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出水管配合连接的第二通联孔,所述第一滑接块贴近所述操纵腔一侧设有伸进所述操纵腔内的第一平接面,所述第一平接面部上方设有第一斜接凸起面,所述第二滑接块贴近所述操纵腔一侧设有伸进所述操纵腔内的第二平接面,所述第二平接面下方设有第二斜接凸起面,所述操纵腔内部中点处设有的螺状杆,所述螺状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活动块,所述螺状杆底部转动连接有驱动机,所述驱动机外部设置有支护器件,所述支护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机底端面上的除震条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机外表面上的除噪棉,所述活动块两侧设有凸起块,所述凸起块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接面和第二平接面相靠的圆轮。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除震条位于所述驱动机的底端面上,所述除震条的顶端面面积积大于所述驱动机的底端面面积,所述除噪棉贴合设置在所述驱动机的外表面上,所述除噪棉的底端面与所述所述除震条的顶端面相接,所述除震条用以在开启所述驱动机运行时降低所述驱动机产生的震动力,所述除噪棉用以在开启所述驱动机时降低所述驱动机产生的噪音,防止所述驱动机因开启运行后而产生较大的噪音,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接槽和第二滑接槽对向侧均与所述操纵腔相联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接槽疏远所述操纵腔一侧设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二滑接槽疏远所述操纵腔一侧设有第二压簧。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螺状杆两侧的所述活动块内滑动配合连接导滑杆,所述导滑杆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操纵腔内顶部和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状杆顶端与所述操纵腔内顶部转动配合连接,所述驱动机嵌进所述操纵腔下方的底壁内且固定连接。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出水孔和进水孔右侧与所述缸体内部相联通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用以实现自动复位,从而实现可重复调节,通过螺状杆、活动块、导滑杆和驱动机,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调节,减少人员劳动力,提高操作效率,且便于导向移动,通过设置换水装置和进水管、出水管连接,从而实现控制缸体内部水的更换,提高换水效率;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从而方便人们给鱼缸进行换水。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耐用型鱼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水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打开出水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打开进水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操纵腔、第一滑接槽和第二滑接槽分布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耐用型鱼缸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耐用型鱼缸,包括缸体1以及安装在缸体1内底部的换水装置4,所述换水装置4左侧设有前后设置的进水管12以及出水管11,所述换水装置4内设有操纵腔41,所述操纵腔41两侧对向立设有第一滑接槽47和第二滑接槽42,所述第一滑接槽47左右侧壁对立设有与所述进水管12相联通的出水孔472,所述第二滑接槽42左右侧壁对立设有与所述出水管11相联通的进水孔422,所述进水孔422和出水孔472内分别设有过滤网2,所述过滤网2用以各种流体物质的分离,以防止鱼缸中的鱼排出缸体1中,所述第一滑接槽47内滑接有第一滑接块44,所述第二滑接槽42内滑接有第二滑接块43,所述第一滑接块44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出水孔472配合连接的第一通联孔441,所述第二滑接块43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出水管11配合连接的第二通联孔431,所述第一滑接块44贴近所述操纵腔41一侧设有伸进所述操纵腔41内的第一平接面443,所述第一平接面部443上方设有第一斜接凸起面442,所述第二滑接块43贴近所述操纵腔41一侧设有伸进所述操纵腔41内的第二平接面433,所述第二平接面433下方设有第二斜接凸起面432,所述操纵腔41内部中点处设有的螺状杆411,所述螺状杆411上螺纹配合连接有活动块45,所述螺状杆411底部转动连接有驱动机46,所述驱动机46外部设置有支护器件,所述支护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驱动机46底端面上的除震条74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机46外表面上的除噪棉75,所述活动块45两侧设有凸起块451,所述凸起块451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接面443和第二平接面433相靠的圆轮452。其中,所述除震条74位于所述驱动机46的底端面上,所述除震条74的顶端面面积积大于所述驱动机46的底端面面积,所述除噪棉75贴合设置在所述驱动机46的外表面上,所述除噪棉75的底端面与所述所述除震条74的顶端面相接,所述除震条74用以在开启所述驱动机46运行时降低所述驱动机46产生的震动力,所述除噪棉75用以在开启所述驱动机46时降低所述驱动机46产生的噪音,防止所述驱动机46因开启运行后而产生较大的噪音,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其中,所述第一滑接槽47和第二滑接槽42对向侧均与所述操纵腔41相联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接槽47疏远所述操纵腔41一侧设有第一压簧471,所述第二滑接槽42疏远所述操纵腔41一侧设有第二压簧421,用以实现自动复位,从而实现可重复调节。其中,所述螺状杆411两侧的所述活动块45内滑动配合连接导滑杆412,所述导滑杆412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操纵腔41内顶部和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状杆411顶端与所述操纵腔41内顶部转动配合连接,所述驱动机46嵌进所述操纵腔41下方的底壁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调节,减少人员劳动力,提高操作效率。其中,所述出水孔472和进水孔422右侧与所述缸体1内部相联通设置。初始状态时,活动块45处于螺状杆411的中点处,此时,贴近第一滑接块44的圆轮452与第一平接面443之间通过第一压簧471的作用力实现相靠,贴近第二滑接块43的圆轮452与第二平接面433之间通过第二压簧421的作用力实现相靠,同时第一滑接块44左右侧壁与出水孔472为密闭接合连接,第二滑接块43左右侧壁与进水孔422为密闭接合连接。需要灌水时,通过驱动机46控制螺状杆411正转,此时螺状杆411带动活动块45逐渐向上移动,同时带动两侧圆轮452逐渐向上移动,当贴近第一滑接块44的圆轮452疏远第一平接面443并与第一斜接凸起面442相抵连接时,此时,第一滑接块44克服第一压簧471的作用力向第一压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耐用型鱼缸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用型鱼缸,包括缸体以及安装在缸体内底部的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换水装置左侧设有前后设置的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换水装置内设有操纵腔,操纵腔两侧对向立设有第一滑接槽和第二滑接槽,第一滑接槽左右侧壁对立设有与进水管相联通的出水孔,第二滑接槽左右侧壁对立设有与出水管相联通的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内分别设有过滤网,第一滑接槽内滑接有第一滑接块,第二滑接槽内滑接有第二滑接块,第一滑接块上设有用以与出水孔配合连接的第一通联孔,第二滑接块上设有用以与出水管配合连接的第二通联孔,第一滑接块贴近操纵腔一侧设有伸进操纵腔内的第一平接面,第一平接面部上方设有第一斜接凸起面,第二滑接块贴近操纵腔一侧设有伸进操纵腔内的第二平接面,第二平接面下方设有第二斜接凸起面,操纵腔内部中点处设有的螺状杆,螺状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活动块,螺状杆底部转动连接有驱动机,驱动机外部设置有支护器件,支护器件包括设置在驱动机底端面上的除震条以及设置在驱动机外表面上的除噪棉,活动块两侧设有[1] 块,凸起块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平接面和第二平接面相靠的圆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用型鱼缸,包括缸体以及安装在缸体内底部的换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换水装置左侧设有前后设置的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换水装置内设有操纵腔,操纵腔两侧对向立设有第一滑接槽和第二滑接槽,第一滑接槽左右侧壁对立设有与进水管相联通的出水孔,第二滑接槽左右侧壁对立设有与出水管相联通的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内分别设有过滤网,第一滑接槽内滑接有第一滑接块,第二滑接槽内滑接有第二滑接块,第一滑接块上设有用以与出水孔配合连接的第一通联孔,第二滑接块上设有用以与出水管配合连接的第二通联孔,第一滑接块贴近操纵腔一侧设有伸进操纵腔内的第一平接面,第一平接面部上方设有第一斜接凸起面,第二滑接块贴近操纵腔一侧设有伸进操纵腔内的第二平接面,第二平接面下方设有第二斜接凸起面,操纵腔内部中点处设有的螺状杆,螺状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活动块,螺状杆底部转动连接有驱动机,驱动机外部设置有支护器件,支护器件包括设置在驱动机底端面上的除震条以及设置在驱动机外表面上的除噪棉,活动块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文洁
申请(专利权)人:石文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