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894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所述的支撑杆有多个,多个支撑杆均匀的连接在主桩体的外壁上,支撑连接环设置在主桩体的周围,并且支撑连接环与支撑杆的外端相连接。辅助桩体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多个连接圈,多个连接圈均匀的分布连接在支撑连接环的外壁上。辅助桩体的外壁上连接有倾斜尖锥。伸出肋骨的内端伸入连接在主桩体的内部,伸出肋骨的外端连接有横向加强杆。底部尖锥有多个,多个底部尖锥均设置在主桩体的底端。将主桩体与多个辅助桩体结合在一起,组合性好,与外界混凝土结构连接的牢固,结构稳定,安全系数高,承载能力强。

Composite pile for civil engineer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ivil engineering composite pile, the support lever has a plurality of, a plurality of support bars uniformly connect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main pile on the supporting connecting ring is arranged around the main pile, and supporting the out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ing and the supporting rod connection. The auxiliary pile body passes through a plurality of connecting rings from top to bottom, and a plurality of connecting rings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supporting connecting ring. The outer wall of the auxiliary pile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tilt tip. The inner end of the extending rib is extended in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main pile body, and the outer end of the projecting rib is connected with a transverse strengthening rod. At the bottom of a cone, a cone bottom are arranged in the main body of pile bottom. Combining the main pile body with a plurality of auxiliary pile bodi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combination, firm connection with the external concrete structure, stable structure, high safety factor and strong bearing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
木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
技术介绍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经常性的架桥或者夯实地基等,因此将使用到土木工程混凝土桩,现有的土木工程混凝土桩只是一个圆柱形的混凝土桩,结构单一,圆柱形的混凝土桩与外界的结合行差,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倾倒现象,不利于土木工程的施工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将主桩体与多个辅助桩体结合在一起,组合性好,与外界混凝土结构连接的牢固,结构稳定,安全系数高,承载能力强。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包括主桩体、支撑杆、支撑连接环、连接圈、倾斜尖锥、伸出肋骨、横向加强杆、底部尖锥和辅助桩体。所述的支撑杆有多个,多个支撑杆均匀的连接在主桩体的外壁上,支撑连接环设置在主桩体的周围,并且支撑连接环与支撑杆的外端相连接。辅助桩体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多个连接圈,多个连接圈均匀的分布连接在支撑连接环的外壁上。辅助桩体的外壁上连接有倾斜尖锥。伸出肋骨的内端伸入连接在主桩体的内部,伸出肋骨的外端连接有横向加强杆。底部尖锥有多个,多个底部尖锥均设置在主桩体的底端。为了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组合桩的实用性,所述主桩体和辅助桩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桩体和支撑连接环同轴。为了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组合桩的实用性,所述支撑杆、支撑连接环和连接圈均设置有多层。为了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组合桩的实用性,所述第三桩体为圆柱状桩体,其数量至少有一个,其中,所述第三桩体的直径大小与所述第二桩体的直径大小相等,其长度为所述第二桩体的长度的两倍。为了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组合桩的实用性,所述伸出肋骨与横向加强杆均有多个,并且数量相等,多个伸出肋骨均匀的分布在主桩体的外壁上,伸出肋骨位于支撑连接环的内部。本技术所述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主桩体与多个辅助桩体结合在一起,组合性好,与外界混凝土结构连接的牢固,结构稳定,安全系数高,承载能力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主桩体1、支撑杆2、支撑连接环3、连接圈4、倾斜尖锥5、伸出肋骨6、横向加强杆7、底部尖锥8、辅助桩体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包括主桩体1、支撑杆2、支撑连接环3、连接圈4、倾斜尖锥5、伸出肋骨6、横向加强杆7、底部尖锥8和辅助桩体9。所述的支撑杆2有多个,多个支撑杆2均匀的连接在主桩体1的外壁上,支撑连接环3设置在主桩体1的周围,并且支撑连接环3与支撑杆2的外端相连接;辅助桩体9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多个连接圈4,多个连接圈4均匀的分布连接在支撑连接环3的外壁上;辅助桩体9的外壁上连接有倾斜尖锥5;伸出肋骨6的内端伸入连接在主桩体1的内部,伸出肋骨6的外端连接有横向加强杆7;底部尖锥8有多个,多个底部尖锥8均设置在主桩体1的底端。所述主桩体1和辅助桩体9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桩体1和支撑连接环3同轴。所述支撑杆2、支撑连接环3和连接圈4均设置有多层。所述伸出肋骨6与横向加强杆7均有多个,并且数量相等,多个伸出肋骨6均匀的分布在主桩体1的外壁上,伸出肋骨6位于支撑连接环3的内部。支撑杆2和支撑连接环3均为钢筋材料,支撑杆2对支撑连接环3进行支撑,钢筋材料的支撑杆2硬度强度高,进而对支撑连接环3的支撑性能好;连接圈4与横向加强杆7之间焊接连接,连接圈4与支撑连接环3之间焊接连接;将土木工程组合桩掉入到地基坑中,主桩体1底端的底部尖锥8插入到地基内部,使得土木工程组合桩插装的稳定,并且辅助桩体9的底端插入到地基内部,进一步的对土木工程组合桩进行支撑,将土木工程组合桩安装放置好之后,向土木工程组合桩中浇灌混凝土,混凝土浇灌进入到辅助桩体9与主桩体1之间,混凝土将支撑杆2、支撑连接环3、连接圈4、倾斜尖锥5、伸出肋骨6和横向加强杆7填埋,混凝土将支撑杆2、支撑连接环3、连接圈4、倾斜尖锥5、伸出肋骨6、横向加强杆7与外界混凝土混为一体;支撑杆2、支撑连接环3、连接圈4、倾斜尖锥5、伸出肋骨6和横向加强杆7将阻止土木工程组合桩的倾斜与旋转,主桩体1和辅助桩体共同承载外界的压力;将主桩体与多个辅助桩体结合在一起,组合性好,与外界混凝土结构连接的牢固,结构稳定,安全系数高,承载能力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包括主桩体(1)、支撑杆(2)、支撑连接环(3)、连接圈(4)、倾斜尖锥(5)、伸出肋骨(6)、横向加强杆(7)、底部尖锥(8)和辅助桩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2)有多个,多个支撑杆(2)均匀的连接在主桩体(1)的外壁上,支撑连接环(3)设置在主桩体(1)的周围,并且支撑连接环(3)与支撑杆(2)的外端相连接;辅助桩体(9)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多个连接圈(4),多个连接圈(4)均匀的分布连接在支撑连接环(3)的外壁上:辅助桩体(9)的外壁上连接有倾斜尖锥(5);伸出肋骨(6)的内端伸入连接在主桩体(1)的内部,伸出肋骨(6)的外端连接有横向加强杆(7);底部尖锥(8)有多个,多个底部尖锥(8)均设置在主桩体(1)的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包括主桩体(1)、支撑杆(2)、支撑连接环(3)、连接圈(4)、倾斜尖锥(5)、伸出肋骨(6)、横向加强杆(7)、底部尖锥(8)和辅助桩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2)有多个,多个支撑杆(2)均匀的连接在主桩体(1)的外壁上,支撑连接环(3)设置在主桩体(1)的周围,并且支撑连接环(3)与支撑杆(2)的外端相连接;辅助桩体(9)从上到下依次穿过多个连接圈(4),多个连接圈(4)均匀的分布连接在支撑连接环(3)的外壁上:辅助桩体(9)的外壁上连接有倾斜尖锥(5);伸出肋骨(6)的内端伸入连接在主桩体(1)的内部,伸出肋骨(6)的外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瑜王国威卿雪玲白治杰张斌何双江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