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用纱线上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5876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公开了一种针织用纱线上油机构,包括储油箱、上油箱和烘干箱,上油箱内设有多个上油轮,上油轮包括左挡圈、右挡圈和油轮主体,左挡圈和右挡圈内均设有相互连通的横向油道和纵向油道,横向油道与外界相连通,油轮主体内设有与纵向油道连接的集油道,集油道上设有第一出油孔,烘干箱内设有热风腔和烘干腔,热风腔内设有热风发生器,烘干腔内设有导纱轮,热风腔与烘干腔之间设有带通风孔的隔热板,烘干箱的下方可拆卸连接有集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上油方便,能一次性对多根纱线进行上油,提高工作效率,能对纱线的外侧和内侧同时上油,上油率高,并对纱线进行烘干处理,防止上油过多,影响纺纱质量。

Oiling mechanism for knitting yar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knitting yarn oil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n oil storage tank, oil tank and oil drying box, box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oil tanker oil tanker, including left ring, right ring and tanker body, left and right ring ring are arranged in horizontal oil duct and vertical oil duct are communicated with each other, lateral the oil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side, arranged in the main body of the oil tanker in connection with the vertical oil duct, set the first oil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oil path, the drying box is provided with a hot air chamber and a drying chamber, hot air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hot air generator, the dry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guide wheel, insulation board with ventilation holes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avity and the hot air the drying chamber below the drying box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oil collecting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for oiling, can one-time oil to a plurality of threads,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can also on the outer and inner yarn with oil, oil rate is high, and the yarn drying, to prevent excessive oil, influencing the spinning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用纱线上油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织用纱线上油机构。
技术介绍
纺纱的目的是使进厂的棉纱卷绕成一定结构与规格的卷装筒子,以适合针织生产之用。在纺纱过程中要消除纱线上存在的一些疵点,同时使纱线具有一定的均匀的张力,对纱线进行必要的辅助处理,如上蜡、上油等,以改善纱线的编织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传统的上油装置在油料用完后通常需要手动加油,上油操作手续繁琐、结构复杂,而工人往往会忘记添加油料,造成部分纱线不能及时上油,影响纱线的生产质量。同时现有的上油装置加油轮表面通常为平面结构,携油量少,油液不易汇集到纱线处,当纱线绕在加油轮上进行上油时,油液只在纱线外侧进行涂覆,而无法浸润到纱线的内侧,因此纱线的上油效率不高,一次上油只能对一条丝进行,无法同时生产多条丝,工作效率低,适用范围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针织用纱线上油机构,结构简单、上油方便,能一次性对多根纱线进行上油,提高工作效率,能对纱线的外侧和内侧同时上油,纱线上油率高,并对纱线进行烘干处理,防止上油过多,影响纺纱质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织用纱线上油机构,包括储油箱、上油箱和烘干箱,上油箱内设有上油辊,上油辊上均匀设有上油轮,上油轮包括左挡圈、右挡圈和油轮主体,左挡圈和右挡圈分别位于油轮主体的左右两侧,左挡圈和右挡圈的内部均设有相互连通的横向油道和纵向油道,横向油道与外界相连通,油轮主体的内部设有与纵向油道连接的集油道,集油道上设有第一出油孔,第一出油孔与油轮主体的外表面相连通,烘干箱位于上油箱的出口一侧,烘干箱内设有热风腔和烘干腔,热风腔位于烘干腔的上方,热风腔内设有热风发生器,烘干腔内设有导纱轮,热风腔与烘干腔之间设有隔热板,隔热板上设有通风孔,烘干箱的下方可拆卸连接有集油槽。进一步,上油箱上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进油口的高度低于回油口的高度,进油口通过进油管与储油箱连接,回油口通过回油管与储油箱连接。储油箱内的油通过进油管从进油口进入到上油箱内,为上油箱添加油液,当上油箱内的油液面超过回油口时,油液从回油口通过回油管回流至储油箱内,使上油箱内的油液位置始终在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液面稳定,从而使纱线上油性能稳定。进一步,油轮主体上设有凹槽,凹槽上设有螺旋形绕线槽,纵向油道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出油孔,第二出油孔位于靠近油轮主体一侧。设置的第二出油孔将左挡圈和右挡圈内的油液通入到油轮主体上,并通过凹槽使得油液汇聚,从而使得油轮主体上含有丰富的油量,便于对纱线的均匀上油;将纱线绕在螺旋形绕线槽上,增加纱线滞留在上油箱内的时间,增加纱线与油液的接触面积,提高纱线的上油率。进一步,上油箱内还设有前导辊和后导辊,前导辊和后导辊上分别设有前导轮和后导轮,前导轮和后导轮分别与上油轮一一对应。设置的前导轮和后导轮对纱线具有导向定位的作用,提高纱线移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纱线脱离规定位置,影响正常的工作。进一步,前导辊和后导辊上均设有螺纹段,前导轮和后导轮分别螺纹连接在螺纹段上,前导轮和后导轮上均设有卡槽。在前导辊和后导辊上设置的螺纹段,使得前导轮和后导轮可在前导辊和后导辊上左右移动,从而使得前导轮和后导轮可以根据具体的上油位置进行调整,对纱线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设置的卡槽使得前导轮和后导轮提高对纱线的固定卡接作用,防止纱线滑脱。进一步,集油槽包括固定腔和接油腔,固定腔的内壁上设有挡条,挡条的上方设有定位杆,烘干箱的外侧部设有定位孔,定位杆与定位孔配合连接。设置的挡条用来支撑烘干箱,并通过定位杆与定位孔的连接,使得集油槽固定在烘干箱的下侧,同时也方便拆卸。进一步,固定腔与接油腔之间设有过滤板,过滤板上设有滤油孔。将从纱线上滴落下来的油液进行过滤,去除油液中携带的毛絮、线头等物,使得接油腔内的油液洁净,便于二次利用。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纱线绕在上油轮上,通过上油轮将纱线压入到上油箱的油液内,使得纱线浸润在油液内充分上油,同时通过横向油道和纵向油道,使得上油箱内的油液从横向油道进入到左挡圈和右挡圈内,再从纵向油道和集油道进入到油轮主体内,然后从第一出油孔流出,浸润到油轮主体的表面,从而浸润纱线的内侧面,全面对纱线进行上油,增加纱线与油液的接触面积,提高纱线的上油率,使纱线上油均匀;通过设置的多个上油轮,实现了同时对多条纱线的上油工作,满足了同时生产多条纱线的生产要求,提高了纺纱效率和速度;2、经过油液上油后,纱线进入到烘干箱,通过热风发生器产生热风,然后将热风通过通风孔吹向纱线,对纱线进行一定的烘干,防止纱线上油过多油液滴落,纺纱过程和影响使用性能,烘干箱的底部呈开口状,纱线上多余的油液滴落到集油槽内进行收集,并方便将集油槽拆卸下来,重复利用收集的油液,减少浪费。本技术结构简单、上油方便,能一次性对多根纱线进行上油,提高工作效率,能对纱线的外侧和内侧同时上油,纱线上油率高,并对纱线进行烘干处理,防止上油过多,影响纺纱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针织用纱线上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集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储油箱与上油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上油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储油箱;2、上油箱;21、上油辊;22、左挡圈;23、右挡圈;24、油轮主体;241、凹槽;242、绕线槽;25、进油口;26、回油口;27、进油管;28、回油管;31、横向油道;32、纵向油道;33、集油道;34、第一出油孔;35、第二出油孔;4、烘干箱;41、热风腔;42、烘干腔;43、热风发生器;44、导纱轮;45、隔热板;46、通风孔;51、前导辊;52、后导辊;53、前导轮;54、后导轮;55、螺纹段;56、卡槽;6、集油槽;61、固定腔;62、接油腔;63、挡条;64、定位杆;65、过滤板;66、滤油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针织用纱线上油机构,包括储油箱1、上油箱2和烘干箱4,上油箱2上设有进油口25和回油口26,进油口25的高度低于回油口26的高度,进油口25通过进油管27与储油箱1连接,回油口26通过回油管28与储油箱1连接,储油箱1内的油通过进油管27从进油口25进入到上油箱2内,为上油箱2添加油液,当上油箱2内的油液面超过回油口26时,油液从回油口26通过回油管28回流至储油箱1内,使上油箱2内的油液位置始终在进油口25和回油口26之间,液面稳定,从而使纱线上油性能稳定。上油箱2内设有上油辊21,上油辊21上均匀设有上油轮,上油轮包括左挡圈22、右挡圈23和油轮主体24,左挡圈22和右挡圈23分别位于油轮主体24的左右两侧,左挡圈22和右挡圈23的内部均设有相互连通的横向油道31和纵向油道32,横向油道31与外界相连通,油轮主体24的内部设有与纵向油道32连接的集油道33,集油道33上设有第一出油孔34,第一出油孔34与油轮主体24的外表面相连通。将纱线绕在上油轮上,通过上油轮将纱线压入到上油箱2的油液内,使得纱线浸润在油液内对纱线的外侧面充分上油,同时通过横向油道31和纵向油道32,使得上油箱2内的油液从横向油道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针织用纱线上油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用纱线上油机构,包括储油箱、上油箱和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箱内设有上油辊,所述上油辊上均匀设有上油轮,所述上油轮包括左挡圈、右挡圈和油轮主体,所述左挡圈和所述右挡圈分别位于所述油轮主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挡圈和所述右挡圈的内部均设有相互连通的横向油道和纵向油道,所述横向油道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油轮主体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纵向油道连接的集油道,所述集油道上设有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与所述油轮主体的外表面相连通,所述烘干箱位于所述上油箱的出口一侧,所述烘干箱内设有热风腔和烘干腔,所述热风腔位于所述烘干腔的上方,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发生器,所述烘干腔内设有导纱轮,所述热风腔与所述烘干腔之间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设有通风孔,所述烘干箱的下方可拆卸连接有集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用纱线上油机构,包括储油箱、上油箱和烘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箱内设有上油辊,所述上油辊上均匀设有上油轮,所述上油轮包括左挡圈、右挡圈和油轮主体,所述左挡圈和所述右挡圈分别位于所述油轮主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挡圈和所述右挡圈的内部均设有相互连通的横向油道和纵向油道,所述横向油道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油轮主体的内部设有与所述纵向油道连接的集油道,所述集油道上设有第一出油孔,所述第一出油孔与所述油轮主体的外表面相连通,所述烘干箱位于所述上油箱的出口一侧,所述烘干箱内设有热风腔和烘干腔,所述热风腔位于所述烘干腔的上方,所述热风腔内设有热风发生器,所述烘干腔内设有导纱轮,所述热风腔与所述烘干腔之间设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上设有通风孔,所述烘干箱的下方可拆卸连接有集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用纱线上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箱上设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进油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回油口的高度,所述进油口通过进油管与所述储油箱连接,所述回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所述储油箱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一平孙隆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莎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