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东亚飞蝗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545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10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东亚飞蝗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地块选择、地基建造、棚户建造、生长期蝗虫饲养与管理、成熟期及繁殖期蝗虫的饲养与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在平地建坑并做成水泥地面后在填土的方式,有效的防止了蝗虫天敌对蝗虫的侵扰,提高了虫卵及成虫的存活率,而且管理规范合理,养殖的成虫存活率高,适宜大规模推广。

A locust breeding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sect breeding,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locust breeding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feeding block selection,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shantytowns construction, growth period, mature period of feeding and management of locusts and grasshoppers during breeding and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pit in the ground and make cement floor after filling the way,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natural enemy of locust infestations,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eggs and adults, and reasonable management practices, breeding adult survival rate is high,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pro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东亚飞蝗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东亚飞蝗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蝗虫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现在人工养殖可以转换为每年3代。雌蝗体长39.5~51.2毫米,雄蝗体长33.0~41.5毫米。成虫善跳,善飞。东亚飞蝗身体粗壮,采食范围广,适应性强,从孵化成幼蝗后,经35天的饲养过程即可为成虫,50天左右肥壮后即可销售,所以时间短、回报快。饲养1万只东亚飞蝗成虫可达20公斤,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并且购种只一次。自繁数十倍,卵孵蝗,蝗生卵,周而复始,多年饲养,不断卖钱,一只雌蝗一次可产卵35~90多粒。飞蝗之所以受人青睐,是由于它肉质松软,鲜嫩,营养丰富。经专家分析测定,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现有的蝗虫养殖技术管理混乱,不规范,而且养殖的成虫存活率低,不适宜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是提供一种管理规范合理,养殖的成虫存活率高,适宜大规模推广的东亚飞蝗的养殖方法。一种东亚飞蝗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地块选择:选取地势平坦,环境安静,光照充足且通风,附近无家禽牲畜的地方作为养殖地;(2)地基建造:先对地面进行杀虫处理,主要针对蚂蚁、蝼蛄,接着在地面挖一个深度为25cm深的矩形坑,将矩形坑的坑底与四壁用水泥砂浆;再在矩形坑外挖一个环形排水渠,排水渠深度为40cm,矩形坑四边设3条倾斜的小沟与排水渠连通;最后,先在矩形坑中铺上一层生石灰,再铺上一层厚度为20cm并杀灭过蚂蚁、蝼蛄的砂壤土;(3)棚户建造:在矩形坑的四壁上架设大棚棚架,然后在棚架上铺设用透气的棚罩,在阴雨天或低温天还需在棚罩上铺设防水保温的塑料薄膜;棚罩或塑料薄膜要压实不留缝隙;(4)生长期蝗虫饲养与管理:将购得的蝗虫卵按每平方米530只直接放到土中待其自然孵化,经12天的孵化即可孵出全部蝗蝻,刚出生的蝗蝻,用生菜来饲喂,还需注意防雨保温,要盖上塑料薄膜,棚内温度控制在28-33℃,空气湿度控制在78%;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5%;待蝗蝻生长20天后,选用青绿的牧草饲喂,棚内温度控制在26℃,空气湿度控制在73%;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3%,可打开选择在晴天塑料薄膜;待蝗蝻生长25天后,选用玉米秸秆饲喂,棚内温度控制在25℃,空气湿度控制在68%;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2%,此时可将塑料薄膜去除;养殖期间要定期观察并记录蝗虫生长情况,及时清理死掉的蝗虫,每隔15天要对棚内消毒;(5)成熟期及繁殖期蝗虫的饲养与管理:蝗蝻生长35天后,继续饲养10-15天即可出棚售卖,售卖前先选取个体大且后腿发达的雌雄个体放入单独的大棚内饲喂育种,其余的收集售卖,此期间可选甘薯叶进行饲喂;在蝗虫产卵前要对棚内土壤松土,采卵后,要及时清理棚内死亡的雌虫和雄虫。进一步的,所述棚内的沙壤土上还种植有牧草。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平地建坑并做成水泥地面后在填土的方式,有效的防止了蝗虫天敌对蝗虫的侵扰,提高了虫卵及成虫的存活率,而且管理规范合理,养殖的成虫存活率高,适宜大规模推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理规范合理,养殖的成虫存活率高,适宜大规模推广的东亚飞蝗的养殖方法。实施例一:一种东亚飞蝗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地块选择:选取地势平坦,环境安静,光照充足且通风,附近无家禽牲畜的地方作为养殖地;(2)地基建造:先对地面进行杀虫处理,主要针对蚂蚁、蝼蛄,接着在地面挖一个深度为20-30cm深的矩形坑,将矩形坑的坑底与四壁用水泥砂浆;再在矩形坑外挖一个环形排水渠,排水渠深度为35-45cm,矩形坑四边设2-5条倾斜的小沟与排水渠连通;最后,先在矩形坑中铺上一层生石灰,再铺上一层厚度为15-35cm并杀灭过蚂蚁、蝼蛄的砂壤土;(3)棚户建造:在矩形坑的四壁上架设大棚棚架,然后在棚架上铺设用透气的棚罩,在阴雨天或低温天还需在棚罩上铺设防水保温的塑料薄膜;棚罩或塑料薄膜要压实不留缝隙;(4)生长期蝗虫饲养与管理:将购得的蝗虫卵按每平方米500-550只直接放到土中待其自然孵化,经10-15天的孵化即可孵出全部蝗蝻,刚出生的蝗蝻,用生菜来饲喂,还需注意防雨保温,要盖上塑料薄膜,棚内温度控制在28-33℃,空气湿度控制在75-80%;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3-16%;待蝗蝻生长15-25天后,选用青绿的牧草饲喂,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空气湿度控制在70-75%;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0-15%,可打开选择在晴天塑料薄膜;待蝗蝻生长25天后,选用玉米秸秆饲喂,棚内温度控制在23-26℃,空气湿度控制在65-70%;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0-15%,此时可将塑料薄膜去除;养殖期间要定期观察并记录蝗虫生长情况,及时清理死掉的蝗虫,每隔10-15天要对棚内消毒;(5)成熟期及繁殖期蝗虫的饲养与管理:蝗蝻生长35天后,继续饲养10-15天即可出棚售卖,售卖前先选取个体大且后腿发达的雌雄个体放入单独的大棚内饲喂育种,其余的收集售卖,此期间可选甘薯叶进行饲喂;在蝗虫产卵前要对棚内土壤松土,采卵后,要及时清理棚内死亡的雌虫和雄虫。进一步的,所述棚内的沙壤土上还种植有牧草。实施例二:一种东亚飞蝗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地块选择:选取地势平坦,环境安静,光照充足且通风,附近无家禽牲畜的地方作为养殖地;(2)地基建造:先对地面进行杀虫处理,主要针对蚂蚁、蝼蛄,接着在地面挖一个深度为30cm深的矩形坑,将矩形坑的坑底与四壁用水泥砂浆;再在矩形坑外挖一个环形排水渠,排水渠深度为45cm,矩形坑四边设4条倾斜的小沟与排水渠连通;最后,先在矩形坑中铺上一层生石灰,再铺上一层厚度为25cm并杀灭过蚂蚁、蝼蛄的砂壤土;(3)棚户建造:在矩形坑的四壁上架设大棚棚架,然后在棚架上铺设用透气的棚罩,在阴雨天或低温天还需在棚罩上铺设防水保温的塑料薄膜;棚罩或塑料薄膜要压实不留缝隙;(4)生长期蝗虫饲养与管理:将购得的蝗虫卵按每平方米550只直接放到土中待其自然孵化,经12天的孵化即可孵出全部蝗蝻,刚出生的蝗蝻,用生菜来饲喂,还需注意防雨保温,要盖上塑料薄膜,棚内温度控制在30℃,空气湿度控制在78%;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5%;待蝗蝻生长19天后,选用青绿的牧草饲喂,棚内温度控制在28℃,空气湿度控制在75%;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5%,可打开选择在晴天塑料薄膜;待蝗蝻生长25天后,选用玉米秸秆饲喂,棚内温度控制在24℃,空气湿度控制在66%;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1%,此时可将塑料薄膜去除;养殖期间要定期观察并记录蝗虫生长情况,及时清理死掉的蝗虫,每隔13天要对棚内消毒;(5)成熟期及繁殖期蝗虫的饲养与管理:蝗蝻生长35天后,继续饲养10-15天即可出棚售卖,售卖前先选取个体大且后腿发达的雌雄个体放入单独的大棚内饲喂育种,其余的收集售卖,此期间可选甘薯叶进行饲喂;在蝗虫产卵前要对棚内土壤松土,采卵后,要及时清理棚内死亡的雌虫和雄虫。进一步的,所述棚内的沙壤土上还种植有玉米。本专利技术采用在平地建坑并做成水泥地面后在填土的方式,有效的防止了蝗虫天敌对蝗虫的侵扰,提高了虫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东亚飞蝗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地块选择:选取地势平坦,环境安静,光照充足且通风,附近无家禽牲畜的地方作为养殖地;(2)地基建造:先对地面进行杀虫处理,主要针对蚂蚁、蝼蛄,接着在地面挖一个深度为20‑30cm深的矩形坑,将矩形坑的坑底与四壁用水泥砂浆;再在矩形坑外挖一个环形排水渠,排水渠深度为35‑45cm,矩形坑四边设2‑5条倾斜的小沟与排水渠连通;最后,先在矩形坑中铺上一层生石灰,再铺上一层厚度为15‑35cm并杀灭过蚂蚁、蝼蛄的砂壤土;(3)棚户建造:在矩形坑的四壁上架设大棚棚架,然后在棚架上铺设用透气的棚罩,在阴雨天或低温天还需在棚罩上铺设防水保温的塑料薄膜;棚罩或塑料薄膜要压实不留缝隙;(4)生长期蝗虫饲养与管理:将购得的蝗虫卵按每平方米500‑550只直接放到土中待其自然孵化,经10‑15天的孵化即可孵出全部蝗蝻,刚出生的蝗蝻,用生菜来饲喂,还需注意防雨保温,要盖上塑料薄膜,棚内温度控制在28‑33℃,空气湿度控制在75‑80%;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3‑16%;待蝗蝻生长15‑25天后,选用青绿的牧草饲喂,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空气湿度控制在70‑75%;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0‑15%,可打开选择在晴天塑料薄膜;待蝗蝻生长25天后,选用玉米秸秆饲喂,棚内温度控制在23‑26℃,空气湿度控制在65‑70%;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0‑15%,此时可将塑料薄膜去除;养殖期间要定期观察并记录蝗虫生长情况,及时清理死掉的蝗虫,每隔10‑15天要对棚内消毒;(5)成熟期及繁殖期蝗虫的饲养与管理:蝗蝻生长35天后,继续饲养10‑15天即可出棚售卖,售卖前先选取个体大且后腿发达的雌雄个体放入单独的大棚内饲喂育种,其余的收集售卖,此期间可选甘薯叶进行饲喂;在蝗虫产卵前要对棚内土壤松土,采卵后,要及时清理棚内死亡的雌虫和雄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东亚飞蝗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地块选择:选取地势平坦,环境安静,光照充足且通风,附近无家禽牲畜的地方作为养殖地;(2)地基建造:先对地面进行杀虫处理,主要针对蚂蚁、蝼蛄,接着在地面挖一个深度为20-30cm深的矩形坑,将矩形坑的坑底与四壁用水泥砂浆;再在矩形坑外挖一个环形排水渠,排水渠深度为35-45cm,矩形坑四边设2-5条倾斜的小沟与排水渠连通;最后,先在矩形坑中铺上一层生石灰,再铺上一层厚度为15-35cm并杀灭过蚂蚁、蝼蛄的砂壤土;(3)棚户建造:在矩形坑的四壁上架设大棚棚架,然后在棚架上铺设用透气的棚罩,在阴雨天或低温天还需在棚罩上铺设防水保温的塑料薄膜;棚罩或塑料薄膜要压实不留缝隙;(4)生长期蝗虫饲养与管理:将购得的蝗虫卵按每平方米500-550只直接放到土中待其自然孵化,经10-15天的孵化即可孵出全部蝗蝻,刚出生的蝗蝻,用生菜来饲喂,还需注意防雨保温,要盖上塑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斯秀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仁怀市城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