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目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449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渔具制作与工艺技术领域。为解决大目网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目网,其由多根目脚绳编织而成,每四根目脚构成一个网目,网目带有四个结节,所述目脚绳两端分别插编成琵琶头形状的眼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节由四根目脚端部的眼环打结而成,所述的打结是以四个眼环中的至少一个眼环为基准环,剩余的眼环穿过基准环,然后由剩余眼环所在目脚的另一端穿过剩余眼环拉紧构成。该大目网结构稳定,保证了网目的精度和质量,可批量、标准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目网
:本技术属于渔具制作与工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目网。
技术介绍
:网片是组成网渔具的主要部件之一,组成网片的基本单元是网目,网目的形状、规格、结节结构及结节牢固程度,特别是大目网,对网渔具的捕捞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大目网的网目一般为菱形,一个网目由四个结节和四根等长的目脚(目脚专业术语符号a,网目尺寸为2a,即2个结节之间的拉紧长度)所组成,要求目脚长度均匀一致、结节牢固,以保证网目的正确性和网片的强度。其中网目的结节对整张网片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网目的四根目脚的长度保持稳定,但现有的大目网的编织过程中多是采用单绳编织打结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结节活动,出现网目目脚长短不一,从而造成应力集中在较短的目脚上,导致网片强度降低甚至破损。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申请人曾于2016年10月27日申请了中国专利:一种大目网环式组合结节结构及组装方法(申请号:201610955861.4),在该专利文件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网片结节包括1个圆环和4根网目目脚,网目目脚的两端插编成琵琶头形状的眼环,用开合式圆环穿入4根网目目脚一端的眼环,然后使圆环固锁,形成网目的环式组合结节。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杜绝结节松动,保证了网目尺寸的稳定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开合式圆环的制作要求很高,既要求圆环具有很高的强度,同时也要求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要制作出具有上述性能的圆环需要较高的成本,由此导致网片的生产成本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目网,利用目脚两端的眼环进行编织,从而达到确保网目目脚长度均匀、结节牢固、能够标准化制作和组装,以解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手工编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两个方面:1、大目网的结构;2、大目网的编制方法。1、一种大目网,其由多根目脚绳编织而成,每四根目脚绳构成一个网目,网目带有四个结节,所述目脚绳两端分别插编成琵琶头形状的眼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节由四根目脚绳端部的眼环打结而成,所述的打结是以四个眼环中的至少一个眼环为基准环,剩余的眼环穿过基准环,然后由剩余眼环所在目脚绳的另一端穿过剩余眼环拉紧构成。进一步的,所述目脚绳两端的眼环通过目脚绳自身插编而成。进一步的,所述网目中的四根目脚绳的长度及眼环形状一致。2、一种大目网的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1)目脚绳及眼环的制作截取等长的目脚绳,将目脚绳的一端弯折后,自由端形成A股绳,网绳本体为B股绳,将A股绳端部由B股绳中间穿过,形成插编环,然后将插编环上的B股绳的部分绳体由插编环上的A股绳中间穿过拉紧,B股绳的部分绳体形成眼环;重复上述步骤,将网绳另一端插编出眼环,由此形成两端带有眼环的目脚绳;2)取四根目脚绳,将四根目脚绳其中一端的眼环进行打结编织形成结节,所述的打结编织是指以其中至少一根目脚绳上的眼环为基准环,然后其余目脚绳上的眼环穿过基准环,然后其余目脚绳的另一端穿过打结处的眼环拉紧形成;3)取三根目脚绳与步骤2)打结完成后的其中一根目脚绳上的自由眼环配合,其中该自由眼环作为基准环或作为基准环其中之一,重复步骤2)的过程完成下一结节的编织;4)反复重复步骤3)完成大目网的编织。进一步的,步骤1)中在B股绳的部分绳体形成眼环后,还包括将A股绳的自由端插进目脚绳的绳体内,利用目脚绳的绳体对A股绳的自由端形成包裹。进一步的,所述目脚绳至少由4根编织绳编织而成。本技术与已有技术对比具有的有益效果:1、网目结节结构稳定,不会出现松动,从而使网目不会出现变形,防止目脚绳长度出现变化,各目脚绳上的受力均匀,降低了网目的破损率,使整张网的使用寿命显著提高。2、当目脚绳出现断裂时,能够方便地进行目脚绳替换,只需将断裂的目脚绳由网目上的结节处解开,然后用新的目脚绳进行打结即可,其操作简单方便,极大提高了修网效率。3、当整张网报废后,能够进行拆解,充分利用其中未断裂的目脚绳,有效提高了网片的循环利用率。4、利用目脚绳自身进行网片编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既增加了网片的强度,同时又保证了网片的平整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后的大目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目脚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目脚绳眼环插编步骤1的示意图。附图4为目脚绳眼环插编步骤2的示意图。附图5为目脚绳眼环插编步骤3的示意图。附图6为两根目脚绳进行打结连接步骤1的示意图。附图7为两根目脚绳进行打结连接步骤2的示意图。附图8为两根目脚绳进行打结连接步骤3的示意图。附图9为两根目脚绳进行打结连接步骤4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大目网及编制方法做详细描述。如附图1所示,一种大目网,其由多根目脚绳1编织而成,每四根目脚绳1构成一个网目2,网目带有四个结节3。如附图2所示,目脚绳1两端分别插编成琵琶头形状的眼环4。如附图1所示,结节3由四根目脚绳端部的眼环4打结而成,具体打结方法在后续中进行详细描述。如附图1所示,在编织时,要求所有网目中的四根目脚绳1的长度及眼环4形状一致。下面对具体的编制方法做具体描述。目脚绳及眼环的制作,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如附图3所示,截取等长的目脚绳1,将目脚绳1的一端弯折后,自由端形成A股绳11,目脚绳本体为B股绳12,将A股绳11端部由B股绳12中间穿过,形成插编环41;步骤2如附图4所示,将插编环上的B股绳12的部分绳体由插编环上的A股绳中间穿过,形成牵拉环13;步骤3如附图5所示,拉动牵拉环13,插编环41收紧,牵拉换13扩大形成眼环4,同时B股绳收紧将A股绳的自由端111抱紧,完成目脚绳1端部眼环4的插编;步骤4为防止A股绳自由端111出现破股松动以及为保证眼环4下方绳体的完整性,在眼环4插编完成后,将A股绳的自由端111插进目脚绳1本体内,利用目脚绳1的多股编织绳对A股绳自由端111形成包裹。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1-4最后形成如附图2所示的两端带有眼环4的目脚绳1。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眼环4是通过分隔目脚绳的多股编织绳完成插编操作的,因此目脚绳的编织绳股数不能过少,一般该方法要求目脚绳的编织绳股数至少为4根。下面对大目网的编制方法做详细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对两根目脚绳的连接方法进行描述,在掌握此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顺利进行多根目脚绳的连接。两根目脚绳的连接方法步骤为:步骤1如附图6所示,取两根目脚绳1,将其中的一根目脚绳一端的眼环作为基准环4-2,将另一根目脚绳1一端的眼环4与基准环4-2相对;步骤2如附图7所示,将与基准环4-2相对的眼环4穿过基准环4-2;步骤3如附图8所示,将穿过基准环4-2的眼环所处的目脚绳1的另一端由眼环4穿过;步骤4拉紧穿过自身眼环的目脚绳的自由端,形成附图9所示的连接状态,形成两目脚绳1之间的连接。如附图1所示,当4根目脚绳进行连接时,以其中两根目脚绳一端的眼环重叠后作为基准环,然后另两根目脚绳的眼环穿过基准环,再以自身的另一端穿过眼环即完成4根目脚绳的打结,四根目脚绳的眼环打结后形成结节3。其中,在4根目脚绳进行打结处理时,基准环可以采用一根目脚绳上的眼环,也可采用2-3根的目脚绳上的眼环作为基准环,根据两根目脚绳连接方法的启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目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目网,其由多根目脚绳编织而成,每四根目脚绳构成一个网目,网目带有四个结节,所述目脚绳两端分别插编成琵琶头形状的眼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节由四根目脚绳端部的眼环打结而成,所述的打结是以四个眼环中的至少一个眼环为基准环,剩余的眼环穿过基准环,然后由剩余眼环所在目脚绳的另一端穿过剩余眼环拉紧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目网,其由多根目脚绳编织而成,每四根目脚绳构成一个网目,网目带有四个结节,所述目脚绳两端分别插编成琵琶头形状的眼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节由四根目脚绳端部的眼环打结而成,所述的打结是以四个眼环中的至少一个眼环为基准环,剩余的眼环穿过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锐张玉钢张德军刘立洋姜凌燕张明晓张孝先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好运通网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