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豆皮提取食用色素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4325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赤豆皮提取食用色素的方法,采用赤豆或赤豆皮为原料,经水煮→过滤→提取→过滤→中和→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而制得天然红色素,适用于工业化大量生产。该色素可广泛的应用于饮料、糖、糕点、冷饮、肉制品和医药中。(*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食用色素分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大类。合成色素价格较低,色调较强,天然色素价格较贵,但是合成色素多数毒性较大,能导致先天缺陷,导致心脏病或有致癌性等危险,因此逐年被淘汰。例如FDA(食品、药物)批准使用的F、DandC1号和4号红,1号、2号、4号黄在1960年被除名,禁止再使用。目前食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F、DandC2号红(苋菜红)某些研究者认为它能导致先天缺陷,胎儿自然流产及可能致癌,禁用在争论中。所以,用天然色素逐渐取代合成色素是必然趋势。由赤豆皮原料提取天然红色素至今还未有报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赤豆皮中提取天然红色素以避免合成色素中含毒性的缺点,广泛应用于饮料、糖、糕点、冷饮、肉制品和医药中。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从,这种食用色素用赤豆,特别是以赤豆皮为原料,经水煮→过滤→提取→过滤→中和→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而制得。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首先用赤豆或赤豆皮,以水料重量比5~15∶1投料之后在水温40~120℃的条件下煮5~160分钟,使溶解于水的杂质与赤豆或赤豆皮分开除去。经水煮之后用常规的分离技术如过滤或离心分离等方法进行固液分离。经水煮分离后的固体物中加入萃取剂提取赤豆或赤豆皮的红色素。该萃取剂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氯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酸式碳酸盐,溶剂是水。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经水煮分离后的固体物中加入0.5~15%干物重的萃取剂溶质,加入4~20倍干物重的水之后在20~120℃温度条件下萃取5~600分钟。然后用常规的分离技术分出滤液。剩下的固体物再用上述条件提取一次,合并两次滤液,用酸中和至中性。使用液体产品时采用真空浓缩器浓缩到其浓度为1~2%即可作为产品,用于食品加色。固体产品采用真空浓缩,再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状产品,可用于食品加色。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流程短、成本低和无毒性等优点。实施例1称取30公斤赤豆皮,加300升水在60-90℃下煮60分钟,过滤,压干。滤渣加3公斤碳酸钠和200升水在70℃煮5小时,过滤,压干。滤渣加200升水在同样条件下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滤液,用稀盐酸中和到中性,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得褐色粉末色素3.5公斤。实施例2称40公斤赤豆皮,加350升水在70-90℃下煮60分钟,过滤,压干。滤渣加1.5公斤氢氧化钾和250升水在80℃煮4小时,过滤,压干。滤渣加250升水在同样条件再提取一次。下步骤同实施例1,得褐色粉末色素4.5公斤。实施例3水煮同例2。滤渣加4公斤碳酸氢钠和150升水,在90℃下煮4小时,过滤,压干。再加150升水,同样条件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滤液,用稀盐酸中和到中性,真空浓缩得2%赤色红色素溶液50升。实施例4水煮同例1。滤渣加0.5公斤氯化钙、2公斤氢氧化钠和150升水。在90℃下煮4小时,过滤,压干,再加150升水,同样条件再提取一次,下步同例1。得4.8公斤褐色粉末色素。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这种食用色素用赤豆,特别是以赤豆皮为原料,经水煮→过滤→提取→过滤→中和→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而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赤豆或赤豆皮在水煮时投料的水料重量比为5~15∶1,水煮温度为40~120℃水煮时间为5~160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食用色素的萃取剂,其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氯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酸式碳酸盐,溶剂是水。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水煮分离后的固体物中加入0.5~15%干物重的萃取剂溶质,加入4~20倍干物重的水,在20~120℃温度条件下萃取5~600分钟。全文摘要一种,采用赤豆或赤豆皮为原料,经水煮→过滤→提取→过滤→中和→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而制得天然红色素,适用于工业化大量生产。该色素可广泛的应用于饮料、糖、糕点、冷饮、肉制品和医药中。文档编号C09B61/00GK1034216SQ8810033公开日1989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1988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1988年1月18日专利技术者李嘉麟, 陈嘉瑞, 胡学君 申请人: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赤豆皮提取食用色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种食用色素用赤豆,特别是以赤豆皮为原料,经水煮→过滤→提取→过滤→中和→真空浓缩→喷雾干燥而制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麟陈嘉瑞胡学君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