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志鹏专利>正文

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及自动防溢锅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3672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防溢锅具系统,为了实现锅具的自动防溢功能并简化装置而进行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包括电热灶具、与所述电热灶具适配的锅具,所述电热灶具上设置有防溢检测电路,所述锅具上设置有防溢电极,所述锅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置有防溢电接触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防溢锅具系统通过在锅体上设置连接柱,在连接柱上设置电接触点,从而方便的实现防溢电极与检测电路的电连接。

Automatic anti overflow cooker system and automatic anti overflow po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anti overflow pot system, which is designed to realize the automatic overflow prevention function of the cooker and simplify th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anti overflow pot system including electric cooker, electric cooker and the adaptation of the pot, the electric stove is arranged on the anti overflow detection circuit, wherein the pot is arranged on the anti overflow electrode, wherein the pot body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connecting column, the column connection equipped with the anti overflow electric contact point. The automatic anti overflow pot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ic contact point on the connecting column by setting a connecting column on the pot body, so as to conveniently realize the electric connection of the anti overflow electrode and the detect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及自动防溢锅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及自动防溢锅。
技术介绍
电加热锅具如电饭锅、电磁炉等以其干净、卫生、方便、快捷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多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但是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溢锅问题则时常困扰着人们。为此人们专利技术了防溢灶具和其相应的锅具(如专利号200420049480.2,技术名称:防溢锅),其利用在电热灶具上设置两个防溢触点,并通过在锅盖上设置与该防溢触点电连接的防溢电极而构成(通常在锅盖上只设置一个防溢电极并与其中一个防溢触点电连接,另一个防溢触点则通常与锅体电连接),其中防溢电极向锅具中伸入,且其通常伸入至锅具口内。其工作原理是,当锅具内的液体有溢出时,其锅盖上的防溢电极会先与溢起来的泡沫相接触,从而被与其电连接的灶具中的防溢检测电路检测到,发送信号给电热灶具的控制系统,从而使灶具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停止加热等。但是具体操作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0520106628.6具有连接柱设计的防溢锅具,公开了一种具体的防溢锅装置,但是此专利中防溢电极与防溢检测电路电连接是通过设置在电热灶具上的凸起作为电接触连接的载体通道,但是这样的设置,在锅体较高时,需要在电热灶具上设置比较高的凸起来实现防溢电极与防溢电接触点的接触,这样就导致灶具装置比较大,整个防溢锅装置比较繁琐,也不利于锅体的拿取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性强的真正防溢的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及自动防溢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包括电热灶具、与所述电热灶具适配的锅具,所述电热灶具上设置有防溢检测电路;所述锅具包括锅体、设置在所述锅体上的锅盖;在所述的电热灶具表面设有与防溢检测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其中,第一接触电极用于与锅体接触电连接;在所述的锅盖上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一端设有伸向锅内的防溢电极,在所述把手的另一端设有锅盖电极,所述防溢电极与所述锅盖电极电连接;在所述的锅体上对应所述第二接触电极和所述锅盖电极设有一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下两端设有上接触点电极和下接触点电极,所述上接触点电极和所述的下接触点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的上接触点电极与所述锅盖电极接触电连接;所述的下接触点电极与所述的第二接触电极接触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上设置有上凹槽或上凸起,所述把手上设置有与所述上凹槽或上凸起适配的把手凸起或把手凹槽,所述上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上凹槽内或者上凸起上,所述锅盖电极设置在所述把手凸起上或所述把手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下接触点电极为导电的金属柱,所述连接柱下端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金属柱直径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金属柱活动设置在通孔内,所述金属柱顶部与所述容置腔之间设置有弹簧;或所述下接触点电极为向下凸出的弹性导电片。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包括相互套设的上部柱、下部柱;所述上部柱与下部柱之间内设置有弹簧,所述的上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上部柱的上端,所述的下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下部柱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设置有下凹槽或下凸起,所述电热灶具上设置有与所述下端面的下凹槽或下凸起适配的灶具凸起或灶具凹槽;所述下凹槽内或者下凸起上设置有下接触点电极,所述灶具凸起上或灶具凹槽内设置有第二接触电极。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适配的卡扣,所述连接柱通过卡扣固定在所述锅体侧壁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自动防溢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电连接的上接触点电极、下接触点电极。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上设置有上凹槽或上凸起,所述上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上凹槽或上凸起内。进一步地,所述下接触点电极为导电的金属柱,所述连接柱下端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金属柱直径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金属柱活动设置在通孔内,所述金属柱顶部与所述容置腔之间设置有弹簧;或所述下接触点电极为向下凸出的弹性导电片。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柱包括相互套设的上部柱、下部柱;所述上部柱与下部柱之间内设置有弹簧,所述的上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上部柱的上端,所述的下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下部柱的下端。本技术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及自动防溢锅通过在锅体的侧壁上设置连接柱,在连接柱的上、下两端设置相互电连接的上接触点电极、下接触点电极,可以方便将设置在锅盖上的防溢电极与防溢检测电路连接,从而在加热过程中防溢电极检测到溢锅时,通过相互电连接的上接触点电极、下接触点电极连通防溢检测电路,进而防溢检测电路向加热灶具的加热控制部分发出相应的电信号,使灶具的加热控制部分根据预定的程序对灶具的加热部分进行有效的控制,如断电、降压、降频等措施,从而实现真正防溢的目的。同时连接柱设计在锅体上,简化了整个防溢锅具系统的装置结构;由于不需要在电热灶具上设置与锅体高度适配的凸起,从而方便了锅体在灶具上的拿取。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自动防溢锅具系统个部件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各部件组合后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自动防溢锅具系统连接柱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自动防溢锅具系统连接柱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4防溢锅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包括电热灶具1、与所述电热灶具1适配的锅具,所述电热灶具1上设置有防溢检测电路,所述锅具包括锅体2、设置在所述锅体2上的锅盖3;所述的防溢检测电路包括与电加热灶具的加热控制系统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的电热灶具1表面设有与防溢检测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接触电极11和第二接触电极12;在所述的锅体2上设有一连接柱5,所述的连接柱5上、下两端设有电连接的上接触点电极51和下接触点电极52;在所述的锅盖3上设有把手4,所述的把手4一端伸向锅内设有防溢电极6,在所述把手4的另一端对应连接柱5的上接触点电极51设有与所述防溢电极6电连接的锅盖电极7。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加热灶具上时,整个系统装置的连接方式为:所述锅盖电极7与所述连接柱5的上接触点电极51接触电连接,所述连接柱5的下接触点电极52与所述加热灶具表面的第二接触电极12接触电连接,所述加热灶具表面的第一接触电极11与所述的锅体2接触电连接。所述把手4上的防溢电极6检测到锅内食物溢出时,所述溢出的液体与锅内液体作为导体连通所述锅体2与所述防溢电极6,使防溢检测电路导通,防溢检测电路导通后立即发出信号给所述加热灶具的加热控制系统,加热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加热灶具断电或者降低功率等,从而实现锅具系统的防溢功能。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本实施例自动防溢锅具系统所述连接柱5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上凹槽,所述把手4上设置有与所述上凹槽适配的把手凸起,所述把手凸起上设置有锅盖电极7,所述上接触点电极51设置在所述上凹槽侧壁上,优选的选用铜等导电金属片作为上接触点电极51,金属片设置在上凹槽内时,金属片的中间部分与所述凹槽壁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隙,这样在把手凸起插入所述上凹槽后,锅盖电极7与上接触点电极51为挤压连接,从而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断路的情况。所述连接柱5下端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下端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及自动防溢锅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灶具、与所述电热灶具适配的锅具,所述电热灶具上设置有防溢检测电路;所述锅具包括锅体、设置在所述锅体上的锅盖;在所述的电热灶具表面设有与防溢检测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其中,第一接触电极用于与锅体接触电连接;在所述的锅盖上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一端设有伸向锅内的防溢电极,在所述把手的另一端设有锅盖电极,所述防溢电极与所述锅盖电极电连接;在所述的锅体上对应所述第二接触电极和所述锅盖电极设有一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下两端设有上接触点电极和下接触点电极,所述上接触点电极和所述的下接触点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的上接触点电极与所述锅盖电极接触电连接;所述的下接触点电极与所述的第二接触电极接触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热灶具、与所述电热灶具适配的锅具,所述电热灶具上设置有防溢检测电路;所述锅具包括锅体、设置在所述锅体上的锅盖;在所述的电热灶具表面设有与防溢检测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其中,第一接触电极用于与锅体接触电连接;在所述的锅盖上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一端设有伸向锅内的防溢电极,在所述把手的另一端设有锅盖电极,所述防溢电极与所述锅盖电极电连接;在所述的锅体上对应所述第二接触电极和所述锅盖电极设有一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下两端设有上接触点电极和下接触点电极,所述上接触点电极和所述的下接触点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的上接触点电极与所述锅盖电极接触电连接;所述的下接触点电极与所述的第二接触电极接触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上设置有上凹槽或上凸起,所述把手上设置有与所述上凹槽或上凸起适配的把手凸起或把手凹槽,所述上接触点电极设置在所述上凹槽内或者上凸起上,所述锅盖电极设置在所述把手凸起上或所述把手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触点电极为导电的金属柱,所述连接柱下端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金属柱直径相适配的通孔,所述金属柱活动设置在通孔内,所述金属柱顶部与所述容置腔之间设置有弹簧;或所述下接触点电极为向下凸出的弹性导电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溢锅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包括相互套设的上部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林志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