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3033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21:3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方法,应用于微小区群中的任一微小区对应的基站上,该方法包括:当该基站所覆盖的终端处于连接状态,且与该终端通信时,在与该终端的通信内容中通知终端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获取该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其中,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为,为该微小区群中的各微小区分配的唯一小区标识。基于同样的发明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装置,能够使终端区分微小区群中的微小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避免密集部署场景下用户在不同微小区之间频繁切换,将有重叠覆盖的一些微小区定义为一个微小区群,这些微小区群内的所有微小区使用相同的标识,称为群标识(clusterID)。当有异频宏基站与此微小区重叠覆盖时,微小区群内所有微小区采用和该宏基站相同的小区标识,即该宏基站的小区标识为clusterID;当未有异频宏基站与该微小区群重叠覆盖时,根据网络规划标准为该微小区群内所有微小区分配相同的小区标识,分配的小区标识称为clusterID。上述两种情况下的任一微小区群中的微小区均使用相同的小区标识,即clusterID,这样终端将无法通过clusterID区分出同一微小区群中的各微小区。在LTE-Advanced系统中,使用不同的CSI-RS来区分这些微小区,但随着微小区数量的增多,CSI-RS的传输格式的数量将无法区分这些微小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终端不能区分微小区群中的微小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方法,应用于微小区群中的任一微小区对应的基站上,该方法包括:当该基站所覆盖的终端处于连接状态,且与该终端通信时,在与该终端的通信内容中通知终端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获取该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其中,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为,为该微小区群中的各微小区分配的唯一小区标识。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装置,应用于微小区群中的任一微小区对应的基站上,该装置包括:确定单元、和发送单元;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终端的状态,以及确定与该终端是否通信;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在基站所覆盖的终端处于连接状态,且与该终端通信时,在与该终端的通信内容中通知终端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获取该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其中,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为,为该微小区群中的各微小区分配的唯一小区标识。由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中基站与终端通信时,针对任一微小区群,传输为该微小区群中各微小区分配的唯一小区标识,使终端获知对端微小区的唯一小区标识,从而使终端能够区分微小区群中的各微小区。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方法,应用于微小区群中的任一微小区对应的基站上。基站与终端通信时,针对任一微小区群,传输为该微小区群中各微小区分配的唯一小区标识,使终端获知对端微小区的唯一小区标识,从而使终端能够区分微小区群中的各微小区。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将微小区群内所有微小区采用的同一标识,称为clusterID,为该微小区群中的各微小区分配的唯一小区标识,称为微小区的节点标识(nodeID)。针对一个微小区群中的各微小区,各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唯一;针对不同微小区群中的微小区,其节点标识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通过微小区的群标识和节点标识可以区分所有微小区群中的节点标识。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何传输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并使终端获取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步骤为:步骤101,基站所覆盖的终端处于连接状态,且与该终端通信。步骤102,该基站在与该终端的通信内容中通知终端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获取该微小区的节点标识。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通信内容时,获取通信内容中通知的该基站对应的微小区的节点标识。步骤102中,基站在所述通信内容中通知终端对应的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获取该微小区的节点标识,有如下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为:基站在向该终端发送数据时,使用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加扰,使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时,通过盲检测的方式进行数据解扰,获取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和发送的数据。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时,通过盲检测的方式进行数据解扰,获取该基站对应的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和该基站发送的原始数据。具体加扰方法可采用LTE系统中的加扰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制加扰方法。第二种为:基站在向该终端发送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PDCCH)的控制信息时,使用控制信息的填充位发送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在接收到的PDCCH承载的控制信息时,从对应填充位中获得所述节点标识。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PDCCH时,在对应填充位中获取该基站对应的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如果在实际使用中,填充位使用多个,则可以与终端约定使用哪个填充位携带节点标识。例如DCI1/2/3,使用填充(padding)位发送节点标识。上述描述的技术方案为在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需要获知各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以通过物理位置区分各微小区;当终端处于空闲状态时,终端仅识别群标识即可,不需要识别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因此,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时,不需要通知终端微小区的节点标识。至于群标识是否传输,什么时候传输,以何种方式传输,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作限制。本申请具体实现时,当未有异频宏基站与所述微小区群重叠覆盖,且该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基站与核心网相关接口上传输的消息中的小区标识字段的内容使用微小区群中微小区的小区全球标识码(CGI)。通过上述实现方式,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密集部署场景下,用户在微小区之间频繁切换,引入微小区群;由于微小区群中的各微小区使用同一小区标识,使终端不能区分出各微小区的物理位置,而提出使用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即用于标识微小区的物理位置的标识,来区分各微小区;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针对微小区使用群标识和节点标识两级标识来标识微小区。基于同样的专利技术构思,本申请提出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装置,应用于微小区群中的任一微小区对应的基站上。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确定单元201、和发送单元202;确定单元201,用于确定终端的状态,以及确定与该终端是否通信;发送单元202,用于当确定单元201确定所在基站所覆盖的终端处于连接状态,且与该终端通信时,在与该终端的通信内容中通知终端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获取该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其中,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为,为该微小区群中的各微小区分配的唯一小区标识。较佳地,发送单元202,具体用于在与该终端的通信内容中通知终端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时,在向该终端发送数据时,使用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加扰,使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时,通过盲检测的方式进行数据解扰,获取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和发送的数据。较佳地,发送单元202,具体用于在与该终端的通信内容中通知终端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获取该微小区的节点标识时,在向该终端发送承载在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息时,使用控制信息的填充位发送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在接收到的PDCCH承载的控制信息时,从对应填充位中获得所述节点标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微小区群中的任一微小区对应的基站上,该方法包括:当该基站所覆盖的终端处于连接状态,且与该终端通信时,在与该终端的通信内容中通知终端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获取该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其中,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为,为该微小区群中的各微小区分配的唯一小区标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微小区群中的任一微小区对应的基站上,该方法包括:当该基站所覆盖的终端处于连接状态,且与该终端通信时,在与该终端的通信内容中通知终端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获取该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其中,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为,为该微小区群中的各微小区分配的唯一小区标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与该终端的通信内容中通知终端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获取该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包括:在向该终端发送数据时,使用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对发送的数据进行加扰,使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数据时,通过盲检测的方式进行数据解扰,获取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和发送的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与该终端的通信内容中通知终端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获取该微小区的节点标识,包括:在向该终端发送承载在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息时,使用控制信息的填充位发送所述微小区的节点标识,使该终端在接收到的PDCCH承载的控制信息时,从对应填充位中获得所述节点标识。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未有异频宏基站与所述微小区群重叠覆盖,且该终端处于连接状态时,基站与核心网相关接口上传输的消息中的小区标识字段的内容使用微小区群中微小区的小区全球标识码CGI。5.一种传输微小区的标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滢
申请(专利权)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