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陆地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的自动获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勘探地震信号处理领域,涉及陆地地震资料自动剩余静校正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累积量相干积累法的时延估计自动获取陆地地震资料的初至剩余静校正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据文献[1]记载,中国西部地区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该地区地表条件相对复杂,如山前带沉积扇,戈壁和沙漠,近地表的非成岩低速介质区往往存在近地表高程、厚度和速度的空间变化,静校正问题突出,影响叠加成像效果以及地表风化层速度异常的检测。折射类方法在静校正问题中有重要应用,如用于基准面静校正的折射静校正方法和层析静校正方法,以及基于统计相关实现的剩余静校正方法。这些方法的有效性都依赖初至拾取的准确度,但复杂地表条件往往伴随强背景噪声,降低初至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难以实现准确的初至自动拾取,手动拾取在面对大量地震数据时人力时间成本极大。现有方法中,文献[2]~[3]提出使用滤波类方法或地震干涉法提高初至波低信噪比并用于自动拾取。文献[4]提出折射波干涉法,通过相同炮点激发在不同检波点接收的折射波做互相关提取检波点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陆地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的自动获取方法,基于累积量的时延估计,获取检波点间的初至波时延,将所述初至波时延求取检波点间的相对剩余静校正量差,再通过逐点计算全部炮检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实现陆地地震资料的自动剩余静校正;包括如下步骤:A.针对在炮点Sk激发在检波点Rj接收的地震记录Uk;j(t)(t为地震道的旅行时),进行高程静校正或野外静校正;B.通过高通滤波去除地震数据Uk;j(t)中的异常高频噪声,采用时窗大致截取远偏移距的初至波信号;C.利用基于累积量的相干积累法,使用高阶统计工具进行时延估计,求取检波点间的初至波时延;执行步骤C1~C3:C1.求取炮点Sk在不同检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地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的自动获取方法,基于累积量的时延估计,获取检波点间的初至波时延,将所述初至波时延求取检波点间的相对剩余静校正量差,再通过逐点计算全部炮检点的剩余静校正量,实现陆地地震资料的自动剩余静校正;包括如下步骤:A.针对在炮点Sk激发在检波点Rj接收的地震记录Uk;j(t)(t为地震道的旅行时),进行高程静校正或野外静校正;B.通过高通滤波去除地震数据Uk;j(t)中的异常高频噪声,采用时窗大致截取远偏移距的初至波信号;C.利用基于累积量的相干积累法,使用高阶统计工具进行时延估计,求取检波点间的初至波时延;执行步骤C1~C3:C1.求取炮点Sk在不同检波点Rj,Rj+1,...,Rj+n接收的n+1道地震记录的n+1阶累积量;炮点Sk得到的累积量为[Cj;j+1,...,j+n(τ1,...,τn)]k;不同炮点得到的累积量包含的折射波响应的时延相同;反射波和非相干的随机噪声则具有不同的时延;C2.通过检波点间折射波响应的相干叠加,提高折射波响应的信噪比,获得高阶累积量;C3.对步骤C2通过相干叠加得到的高阶累积量,以最大值位置确定检波点间折射波响应的时延,即为检波点间的初至波时延;D.根据所述检波点间的初至波时延,求取检波点间或炮点间的相对剩余静校正量,再求取全部检波点和炮点的剩余静校正量;E.通过局部回归方法,校正剩余静校正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获取方法,其特征是,步骤C所述高阶统计工具包括高阶累积量方法,具体采用文献(Mendel,J.M.,Tutorialonhigher-orderstatistics(spectra)insignalprocessingandsystemtheory:theoreticalresultsandsomeapplications.ProceedingsoftheIEEE,1991,79(3),278–305.)记载的高阶累积量方法。3.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获取方法,其特征是,步骤D具体包括如下步骤:D1.设定远偏移距初至来自同一层出射的折射波,在地表一致性条件下,检波点Rj和Rj+1具有的剩余静校正量,记为和用式1~式2表示检波点间的初至波时延:其中,ΔTj,j+1是检波点j和j+1间的不包含剩余静校正量的时延;ΔTj+1,j表示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天跃,安圣培,王尚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