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包覆改性短切碳纤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32259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短切碳纤维的改性领域,公开一种聚苯胺包覆改性短切碳纤维的方法。(1)、将短切碳纤维浸泡于浓度为30~50g/L的过硫酸铵水溶液中,超声处理1~4h,得到预氧化的短切碳纤维悬浮液;该步骤中,每1L过硫酸铵水溶液中加入短切碳纤维8~15g;(2)、搅拌情况下,向上述悬浮液中先加入盐酸苯胺,再加入过硫酸铵和硫酸亚铁,然后控温在5~10℃反应10~16h;该步骤中,每1L悬浮液中分别加入盐酸苯胺0.1~0.5moL、过硫酸铵0.1~0.5 moL、硫酸亚铁0.002~0.01moL;(3)、用0.01~0.05mol/L的盐酸和丙酮交替洗涤产物,用蒸馏水冲洗至pH为7,过滤烘干,得到聚苯胺包覆改性的短切碳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改性碳纤维具有高度分散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苯胺包覆改性短切碳纤维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短切碳纤维的改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苯胺包覆改性短切碳纤维的方法。
技术介绍
短切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质量轻和机械强度高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虽然其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但由于其表面光滑无活性官能团、表面能低、与非极性物质难以浸润等缺点,限制了短切纤维高性能的充分发挥,特别是在增强复合材料方面,其与聚合物基体粘结性能差,导致短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脱胶和树脂基体开裂等问题。因此,探索寻找一种短切纤维的改性方法,增强其反应活性,是目前急需研究的方向之一,且改性的短切纤维对后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纤维的改性主要指对纤维表面的处理,如清除表面杂质;增加纤维表面的沟槽或微孔结构,进而增加表面能;引进活性官能团,增加其反应活性。目前使用较多的纤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氧化处理、涂覆处理、射线、激光、等离子体处理等方法。氧化处理主要包括采用气相氧化(空气、二氧化碳、臭氧、水蒸气、氧气)、液相氧化(硝酸、高锰酸钾、次氯酸钠、双氧水、过硫酸铵)及电化学氧化改善纤维表面的状态,增加含氧官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聚苯胺包覆改性短切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短切碳纤维浸泡于浓度为30~50g/L的过硫酸铵水溶液中,超声处理1~4h,得到预氧化的短切碳纤维悬浮液;该步骤中,每1L过硫酸铵水溶液中加入短切碳纤维8~15g;(2)、搅拌情况下,向上述悬浮液中先加入盐酸苯胺,再加入过硫酸铵和硫酸亚铁,然后控温在5~10℃反应10~16h;该步骤中,每1L悬浮液中分别加入盐酸苯胺0.1~0.5 moL、过硫酸铵0.1~0.5 moL、硫酸亚铁0.002~0.01moL;(3)、用0.01~0.05mol/L的盐酸和丙酮交替洗涤产物,用蒸馏水冲洗至pH为7,过滤烘干,得到聚苯胺包覆改性的短切...

【技术特征摘要】
1.聚苯胺包覆改性短切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短切碳纤维浸泡于浓度为30~50g/L的过硫酸铵水溶液中,超声处理1~4h,得到预氧化的短切碳纤维悬浮液;该步骤中,每1L过硫酸铵水溶液中加入短切碳纤维8~15g;(2)、搅拌情况下,向上述悬浮液中先加入盐酸苯胺,再加入过硫酸铵和硫酸亚铁,然后控温在5~10℃反应10~16h;该步骤中,每1L悬浮液中分别加入盐酸苯胺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会娜张东生姚栋嘉吴恒孙卫康刘喜宗
申请(专利权)人: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