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1715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所述修复工艺采用分层分台阶式退挖施工处置,所述修复大棚限高14m,所述土壤分为3层,土壤深度0‑4m为第一层,土壤深度4‑8m为第二层,土壤深度8‑14m为第三层,其中0‑4m采用异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修复完成后运输至大棚外区域;4‑8m区域自内向外垂向沿修复大棚每10m逐条开挖,运输至大棚内其他区域快速进行异位化学氧化修复,与此同时该开挖区域8‑14m进行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层分台阶式退挖施工处置,不受设备限制,更安全,处理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能够进入修复大棚的原位搅拌设备搅拌深度均无法达到14m,且异位开挖14m由于地层原因无法达到等一系列问题,简单分为浅层0-4m、深层4-14m,修复大棚高度限制(最高处14m),导致原位搅拌设备受限;地质情况较差,深基坑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分层分台阶式退挖施工处置,不受设备限制,更安全,处理效果更好的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所述修复工艺采用分层分台阶式退挖施工处置,所述修复大棚限高14m,所述土壤分为3层,土壤深度0-4m为第一层,土壤深度4-8m为第二层,土壤深度8-14m为第三层,其中0-4m采用异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修复完成后运输至大棚外区域;4-8m区域自内向外垂向沿修复大棚每10m逐条开挖,运输至大棚内其他区域快速进行异位化学氧化修复,与此同时该开挖区域8-14m进行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待相同区域4-8m及8-14m污染土壤修复完成后,即刻回填4-8m修复后土壤,进而对该区域场地平整,进行大棚内下一区域修复,待大棚内4-14m污染土壤全部处置完成后,对处置土壤自检取样合格,待验收检测。优选的,所述有机污染物为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石油烃、对氯邻甲苯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异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为利用挖土机对污染土壤开挖至其他区域,再利用ALLU筛分斗将药剂撒至土壤表层,再次不断重复筛分至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为在污染范围原地利用ALLU搅拌头将药剂注入污染土壤中,同时搅拌至药剂与土壤混合均匀。优选的,利用ALLU筛分斗对0-4m、4-8m污染土壤进行异位筛分化学氧化,利用ALLU搅拌头对8-14m进行原位搅拌化学氧化。优选的,所述异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污染土壤开挖,首先利用挖土机对污染土壤进行开挖,运输至处置区域待处置;步骤二:污染土壤筛分预处理,利用ALLU筛分斗将污染土壤进行粗筛分,去除大粒径建筑垃圾;步骤三:筛分后污染土壤每400m3-500m3堆成一堆,堆高1.5m-2.5m;步骤四:污染物总量检测,将污染土壤进行场地有机污染物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石油烃、对氯邻甲苯胺总量检测;步骤五:药剂称重,按照步骤三检测场地有机污染物浓度,进行药剂称重,以达到药剂添加充足,处理达标;步骤六:污染土壤与药剂混合,,混合过程利用ALLU筛分斗,首先将药剂均匀筛至污染土壤表层,再次进行药剂与污染土壤筛分阶段,重复筛分至污染土壤与药剂混合均匀,以达到药剂与污染土壤充分接触,避免药剂利用率低等现象;步骤七:处置后土壤养护,将与药剂混合均匀后土壤堆积起来氧化6-7天,使污染土壤和药剂充分反应;步骤八:养护6-7天后污染土壤取样,在实验室内进行下一步的场地有机污染物总量检测检测分析;步骤九:检查处置后土壤是否达标,将添加药剂后土壤检测数据与场地各个污染物修复目标值进行对比,倘若检测数值小于修复目标值,即视为达标,倘若大于修复目标值即视为不合格,将进行二次药剂添加,自检达标后土壤待验收检测。优选的,所述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污染物总量检测,利用钻机对污染区域处置深度范围内土壤进行取样检测,送至实验室进行场地有机污染物进行总量检测;步骤二:药剂称重,按照步骤一检测场地有机污染物浓度,进行药剂称重,以达到药剂添加充足,处理达标;步骤三:药剂配置,将足量药剂调配成饱和水剂,待药剂充分溶解至药剂罐中,进行下一步操作;步骤四:药剂注入,利用ALLU搅拌头将药剂注入至污染土壤中,同时辅以搅拌功能,促使注入药剂与污染土壤充分混合均匀,以达到药剂与污染土壤充分接触,避免药剂利用率低等现象;步骤五:处置后土壤养护,将药剂注入土壤中后,静置6-7天,使污染土壤和药剂充分反应完全;步骤六:养护6-7天后污染土壤取样,在实验室内进行下一步的场地有机污染物总量检测检测分析;步骤七:检查处置后土壤是否达标,将添加药剂后土壤检测数据与场地各个污染物修复目标值进行对比,倘若检测数值小于修复目标值,即视为达标,倘若大于修复目标值即视为不合格,将进行二次药剂添加,自检达标后土壤待验收检测。优选的,所选药剂为过硫酸盐,药剂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3%-5%。优选的,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钠或过硫酸钾。优选的,所述大棚内污染土壤地质条件为:0-2m地层主要为杂填土,2-13m地层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局部夹杂粗砂,13-14m为淤泥质黏土,且场地内地下水水位埋深为0.5-1.0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分层分台阶式施工处置,由于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大范围开挖至5m,形成大面积深基坑,即使进行基坑支护,仍会对修复大棚桩基础造成影响,以至于钢结构大棚地基不稳,倒塌,造成极其重大安全隐患。因此决定将污染土壤分为0-4m浅层,4-14m深层两部分,其中4m以上污染土壤采样异位化学氧化处置完成后,运输至修复大棚外其他区域,4m以下污染土壤4-8m小范围开挖异位化学氧化处置,8-14m小范围原地原位化学氧化处置,再次场地回填,平整。采用此种方法一方面避免了深基坑开挖造成的安全隐患,一方面4-8m与8-14m同时进行处置,节约修复工期,而且4-8m处置后回填节约场地空间。处置过程中,不断对污染土壤污染物进行取样检测,药剂添加较准确,在保证药剂添加充足的情况下避免了药剂添加过量,造成浪费。修复效果达到最佳。附图说明图1为0-4m污染土壤异位化学氧化修复工艺图;图2为4-8m污染土壤异位化学氧化修复工艺图;图3为8-14m污染土壤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工艺图;图4为原位注入布点示意图。附图中,1-影响半径,2-注射点,3-已注射点位。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以某污染场地内某一区域作说明,具体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法。在现场调查的结果基础上,选择场地内污染区域代表点位采集土壤样品。选取样品编号为X0。关于X0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见表1。表1所选土壤取样点位特征污染物检测结果mg/kg根据场地建设规划,目标场地内大部分面积开发建设过程中将开挖地下室。开挖地下室将使得场地内0-4m的表层土壤发生异位,因此基于风险评估保守原则,将场地内0-4m的表层土壤作为表层土处理,因此根据场地概念模型,在目标地块未来规划用地方式下——敏感用地情形下,儿童和成人为敏感受体,表层(0-4m)污染土壤暴露途径主要为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吸入室内外颗粒物、呼吸吸入室内外挥发土壤气,深层(4-14m)污染土壤暴露途径主要为呼吸吸入室内外挥发土壤气。场地内污染土壤可能对成人和儿童造成危害,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因此,对于该区域污染土壤均采用污染源处理技术为主,从源头削减污染,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但结合开发过程中0-4m本身也需进行开挖等开发规划;现场主要为淤泥质土夹杂粗砂层,同时地下水埋深为0.5-1.0m,地质情况复杂;及现场污染物均为挥发性污染物,污染气体挥发至大气中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特征,确定本次污染范围区域建设修复大棚,在修复大棚内进行污染土壤修复,修复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工艺采用分层分台阶式退挖施工处置,所述修复大棚限高14m,所述土壤分为3层,土壤深度0‑4m为第一层,土壤深度4‑8m为第二层,土壤深度8‑14m为第三层,其中0‑4m采用异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修复完成后运输至大棚外区域;4‑8m区域自内向外垂向沿修复大棚每10m逐条开挖,运输至大棚内其他区域快速进行异位化学氧化修复,与此同时该开挖区域8‑14m进行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待相同区域4‑8m及8‑14m污染土壤修复完成后,即刻回填4‑8m修复后土壤,进而对该区域场地平整,进行大棚内下一区域修复,待大棚内4‑14m污染土壤全部处置完成后,对处置土壤自检取样合格,待验收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工艺采用分层分台阶式退挖施工处置,所述修复大棚限高14m,所述土壤分为3层,土壤深度0-4m为第一层,土壤深度4-8m为第二层,土壤深度8-14m为第三层,其中0-4m采用异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修复完成后运输至大棚外区域;4-8m区域自内向外垂向沿修复大棚每10m逐条开挖,运输至大棚内其他区域快速进行异位化学氧化修复,与此同时该开挖区域8-14m进行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待相同区域4-8m及8-14m污染土壤修复完成后,即刻回填4-8m修复后土壤,进而对该区域场地平整,进行大棚内下一区域修复,待大棚内4-14m污染土壤全部处置完成后,对处置土壤自检取样合格,待验收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污染物为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石油烃、对氯邻甲苯胺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异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为利用挖土机对污染土壤开挖至其他区域,再利用ALLU筛分斗将药剂撒至土壤表层,再次不断重复筛分至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为在污染范围原地利用ALLU搅拌头将药剂注入污染土壤中,同时搅拌至药剂与土壤混合均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利用ALLU筛分斗对0-4m、4-8m污染土壤进行异位筛分化学氧化,利用ALLU搅拌头对8-14m进行原位搅拌化学氧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异位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污染土壤开挖,首先利用挖土机对污染土壤进行开挖,运输至处置区域待处置;步骤二:污染土壤筛分预处理,利用ALLU筛分斗将污染土壤进行粗筛分,去除大粒径建筑垃圾;步骤三:筛分后污染土壤每400m3-500m3堆成一堆,堆高1.5m-2.5m;步骤四:污染物总量检测,将污染土壤进行场地有机污染物苯、1,2-二氯乙烷、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氯仿、石油烃、对氯邻甲苯胺总量检测;步骤五:药剂称重,按照步骤三检测场地有机污染物浓度,进行药剂称重,以达到药剂添加充足,处理达标;步骤六:污染土壤与药剂混合,,混合过程利用ALLU筛分斗,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冬麟赵彩云佟雪娇冯爱茜周蕾孙广银胡大海张优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煜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