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恰专利>正文

一种椎间盘手术用旋切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1499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椎间盘手术用旋切刀,包括刀柄和刀头,所述刀头由一侧开刃的刀片沿刃口位置卷曲制成,刀头的截面呈螺旋状,刀刃位于螺旋的中心,螺旋的外环作为刀背;刀头的上部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刀柄为圆柱状结构,且刀柄的直径大于所述刀头的螺旋曲率半径的最大值,所述刀柄的下端作为所述刀头的限深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旋切刀的刀头采用片状螺旋设计,刀背朝外侧,刀刃朝内侧,使用时刀头伸入手术部位,握持刀柄旋转刀头部分切除髓核,手术部位的周边神经及其它软组织不会与刀刃接触,大幅度降低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椎间盘手术用旋切刀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椎间盘手术中的手术刀。
技术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多见的症状为疼痛,可表现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据临床统计,约95%的腰突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80%的患者有下肢痛。特别是腰痛,不仅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所以如果发现有类似的情况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排除其它因素的可能,仔细检查,以防漏诊,避免延误病情。有些患者在没有正确诊断下,盲目的治疗,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经确诊后及时正规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手术疗法、物理疗法、药物疗法、牵引法、推拿法等等。手术疗法是对病人实行开放性手术消除突出的椎间盘,以达到治愈的目的。重点关键是解除神经根刺激或压迫,消除神经炎症,促进神经修复等,其特点是见效快。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手术疗法虽然效果显著,但费用高,风险大,因为该类手术往往难度非常大,危险性极高,且创伤较大,通常术后恢复期为3个月,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学习生活,更有甚者会影响到脊柱的稳定性,并存在感染性、神经损伤、神经筋膜等形成纤维疤痕组织,使神经根粘连,引起“术后再发性疼痛”,以及腰椎稳定性差,引起慢性腰痛,变天反映加重等后遗症。正是由于上述的问题,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法有严格的适应症状:疼痛剧烈,经过长期非手术治疗确实不能缓解;椎间盘突出物较大或粘连、钙化导致侧隐窝、椎管狭窄(非黄韧带肥厚等肌性狭窄)严重的;神经根刺激或压迫后血管供血障碍引起的下肢肌肉委萎缩,肌力明显下降明显的。由上可以看出,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法难度极大,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也极大。虽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医生和患者也不得不谨慎对待该类手术。现有切刀多为弧形刀片或锯齿状刀头。手术时,均采用普通神经探子及辅助器械显露突出的椎间盘,显露充分后,再用小尖刀环形切开突出椎间盘,自行髓核钳取出。由于紧贴脊髓及神经根,稍有不慎,便可能损伤神经,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能够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手术疗法显然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有效的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椎间盘手术中的旋切刀,降低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操作难度,提高手术效率,且能够有效保护手术部位的神经及周边组织。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椎间盘手术用旋切刀,包括刀柄和刀头,所述刀头由一侧开刃的刀片沿刃口位置卷曲制成,刀头的截面呈螺旋状,刀刃位于螺旋的中心,螺旋的外环作为刀背;刀头的上部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刀柄为圆柱状结构,且刀柄的直径大于所述刀头的螺旋曲率半径的最大值,所述刀柄的下端作为所述刀头的限深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为,所述刀柄内具有一个柱状的内腔,所述刀头的上部伸入该内腔中,并由设置在所述刀柄外壁上的锁紧装置锁紧固定。优选地,所述刀柄的顶端还设置有一个转帽,所述转帽与刀柄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刀柄沿所述转轴自由转动。优选地,所述刀头的截面为阿基米德螺线。优选地,所述刀柄由柔性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刀柄上还设置有防滑槽。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旋切刀的刀头采用片状螺旋设计,刀背朝外侧,刀刃朝内侧,使用时刀头伸入手术部位,握持刀柄旋转刀头部分切除髓核,手术部位的周边神经及其它软组织不会与刀刃接触,大幅度降低手术风险;切除的髓核组织位于刀头的内部,切除干净,且便于取出,免除传统手术中刀头或其余器械反复伸入手术部位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隐患;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刀柄的直径大于刀头的螺旋曲率半径的最大值,刀柄可限制旋切刀的旋切深度,提高手术精度,不会伤及脊椎内部神经,进一步降低手术的风险;(2)本专利技术的刀头上部伸入刀柄内部,能够根据个体的差异,调整刀头的长度,使刀头深度设计符合人体结构特征,不会伤及脊椎内部神经,进一步提高手术的精度,降低手术风险;(3)本专利技术中在刀柄的顶端设置转帽,转帽与刀柄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操作时,即时旋切刀的旋转角度再大,也能保证施术者的手部始终保持握持旋切刀的状态,有利于施术者对手术的精准把控;而本专利技术的刀柄由柔性材料制成,刀柄上还设置有防滑槽,也能更进一步的确保施术者的对旋切刀的把控;(4)本专利技术的旋切刀对于受术者,具有手术风险低,痛苦小,切除效果好,有效率高的优点,对于施术者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操作者要求较低,手术时间短,效率高的优点,综合来说,能够解决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法中大多数的技术难题,提高手术疗法的施展可能性,凸显手术疗法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椎间盘手术用旋切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刀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一种椎间盘手术用旋切刀,如图1所示,包括刀柄1和刀头2。所述刀柄1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圆柱状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刀柄1上设置有防滑槽12。刀柄1的顶端还设置有一个转帽3,所述转帽3与刀柄1之间通过转轴13转动连接,所述刀柄1沿所述转轴13自由转动。刀柄1内具有一个柱状的内腔,所述刀头2的上部伸入该内腔中,并由设置在所述刀柄1外壁上的锁紧装置11锁紧固定。所述刀头2由一侧开刃的刀片沿刃口位置卷曲制成,刀头2的截面呈现为阿基米德螺线,刀刃21位于螺旋的中心,螺旋的外环作为刀背22;刀头2的上部与所述刀柄1连接,所述刀柄1的直径大于所述刀头2的螺旋曲率半径的最大值,所述刀柄1的下端作为所述刀头2的限深线。在使用时,切开手术部位的皮肤,撑开软组织,暴露出手术野,施术者握持刀柄,将刀头部分伸入手术部位,旋转刀柄,刀头旋转切除髓核。采用该切刀实施的微创颈、腰椎间盘手术,具有微创、有效的优点,有效率达90-95%。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专利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椎间盘手术用旋切刀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椎间盘手术用旋切刀,包括刀柄和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由一侧开刃的刀片沿刃口位置卷曲制成,刀头的截面呈螺旋状,刀刃位于螺旋的中心,螺旋的外环作为刀背;刀头的上部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刀柄为圆柱状结构,且刀柄的直径大于所述刀头的螺旋曲率半径的最大值,所述刀柄的下端作为所述刀头的限深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间盘手术用旋切刀,包括刀柄和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由一侧开刃的刀片沿刃口位置卷曲制成,刀头的截面呈螺旋状,刀刃位于螺旋的中心,螺旋的外环作为刀背;刀头的上部与所述刀柄连接,所述刀柄为圆柱状结构,且刀柄的直径大于所述刀头的螺旋曲率半径的最大值,所述刀柄的下端作为所述刀头的限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盘手术用旋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内具有一个柱状的内腔,所述刀头的上部伸入该内腔中,并由设置在所述刀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栋李恰
申请(专利权)人:李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