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31295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9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茶园管护领域,具体为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包括生态防控单元与土壤培肥单元;生态防控单元包括杂草防控以及病虫害防控;杂草防控包括在茶园间作经济性作物和草本观赏或饲用植物,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周以及有害性风口处设置生态防护林,在茶园周边设置蓄排型水沟,沟渠边种植杂交狼尾草,沟渠内种植水生饲草;病虫害防控包括在池塘设置诱虫灯,在茶园养鸡、蛙及蟾蜍;土壤培肥单元包括在茶园畦间覆盖农林废弃物粉碎生料基质,覆盖厚度为5‑10cm,冬季种植青饲草、豆科等绿肥或经济作物,并在茶园内养殖蚯蚓。其在实现的过程中绿色环保、精简高效、容易实现、适用广泛,且能达到生态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经营目标。

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system of young tea plantation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tea, 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to a tea plantation, including ecological control unit and soil fertilizing unit; ecological control unit include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eds; weed control including economic crops and ornamental herbaceous or forage plants in the tea garden, tea garden in the setting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forest terrain the height, the periphery and harmful air, in the tea garden arranged around the drainage type ditch, ditch ditch planting Hybrid Pennisetum, planting aquatic forage; pest control includes setting the trap lamp in the pond in the tea garden, chicken, frog and toad; soil fertility unit includes furrow covered in tea garde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waste crushing the raw material matrix, cover thickness is 5 10cm, winter planting green forage and green manure legume or economic crops and breeding in the tea garden in earthworm.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it is green, streamlined, efficient, easy to realize and widely applicable, and can achieve ecological,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bjectiv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园管护领域,具体为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
技术介绍
茶园具有管理期长、生产期短的特点,较长的管理期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为了提高茶园的种植效率,如何提高茶园的收率以及实现对茶园进行维护,现有技术中不断研发茶园的管护方法。如中国专利201210371070.9公布的一种生态茶园立体复合种植方法:是一种林一茶一绿肥一家禽的复合模式。在茶园道路在茶园道路两旁、茶园周边种植覆荫,在茶园行间、空地中种植绿肥,在茶园中放养家禽,利用动植物及微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多种动物植物共生互助,多种昆虫通过食物链在矛盾互动中平衡,实现生物链良性循环。中国专利201210036824.5公开的一种南方山地幼龄茶园茶、草、菌复合生态栽培方法:在南方山地幼龄茶园依次套种豆科牧草圆叶决明及大球盖菇。利用幼龄茶园的空隙地和茶树、大球盖菇、豆科牧草圆叶决明生长特性,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引入牧草和食用菌,可以提高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施用,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中国专利201210267873.X公开的一种山地茶园种草放牧山羊的方法:针对当前我国茶叶种植业和山羊养殖业的现状,以牧草为纽带,将种茶与养羊有机结合,形成产业链,通过茶园里种植优良牧草,放牧饲养山羊技术的应用,解决水土流失、茶叶产量低、品质差、山羊养殖效益低等问题。其中,一种生态茶园立体复合种植方法(201210371070.9):虽有涉及以生态自循环的方式控制杂草、抵御虫害,但不够系统和全面,防控力度有所欠缺,没有将茶园水体纳入虫害控制范围,没有将监控传感系统运用到茶园,没有考虑到各年龄段茶园的维护方式的差异。一种南方山地幼龄茶园茶、草、菌复合生态栽培方法(201210036824.5)、山地茶园种草放牧山羊的方法(201210267873.X):虽然在茶园中引入了一些生态理念,但较为片面,构建的茶园生态系统仍然比较薄弱,不能形成良好的自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其在实现的过程中绿色环保、精简高效、容易实现、适用广泛,且能达到生态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经营目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包括生态防控单元与土壤培肥单元;生态防控单元包括杂草防控以及病虫害防控;杂草防控包括在茶园间作经济性作物和草本观赏或饲用植物,在茶园养鹅,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周以及有害性风口处设置生态防护林,在茶园周边设置沟渠,沟渠边种植杂交狼尾草,沟渠内种植水生饲草;病虫害防控包括在茶园养鸡、蛙及蟾蜍,在茶园低地及出水口设置池塘,通过水面诱虫灯将茶园的害虫诱捕到池塘,并在池塘内种植水生饲草,净化茶园尾水;土壤培肥单元包括在茶园畦间覆盖农林废弃物粉碎生料基质,覆盖厚度为5-10cm,冬季种植青饲草、豆科等绿肥或经济作物,并在茶园内养殖蚯蚓。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经济作物包括蚕豆、荷兰豆以及南瓜;草本观赏或饲用植物包括多花黑麦草、铺地木蓝、大叶山蚂蝗、小槐花以及柱花草。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蚕豆、荷兰豆种植于茶园行间,南瓜种植于茶园的坡面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生态防护林是在茶园外围种植任豆、降香黄檀、土沉香及海南菜豆,疏密有致栽成自然式,株距0.8-2m;在茶园道路两侧种植香椿,香椿的株距50cm。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农林废弃物粉碎生料基质在使用前喷洒有EM菌液。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茶园内鸡的养殖密度为每亩养鸡20只,鹅的养殖密度为每亩养鹅10只。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水生饲草选用长耳膜稃草。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茶园中套种遮阴树,遮阴树选择任豆、降香黄檀、土沉香及海南菜豆,株距6-8m。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沟渠与池塘内均养殖有鱼、蛙以及蟾蜍。作为本专利技术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智能监测单元,智能监测单元包括传感器监测、实验室检测以及视频监测;传感器监测包括采用多合一水质传感器检测池塘与沟渠的水质,采用土壤水分传感器检测土壤中水分,土壤温度传感器检测土壤温度,土壤pH传感器监测土壤pH;实验室检测包括对水质的总氮、总磷、BOD与COD的检测,以及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与全钾的检测;视频监测采用视频摄像的方式监控茶树的病虫害、营养状况,鸡、鹅活动情况,以及茶园整体的运营情况。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主要从土壤培肥单元、杂草防控、病虫害防治、智能监测四个方面完善幼龄期茶园生态化管护系统,同时增强茶园景观效果,显著提高茶叶品质和茶园经济收入。在茶园养殖鸡与鹅不仅可以除草,其粪便还可以培肥土壤,鸡鹅还可作为产品进行销售,提高茶园的收入。茶行间用农林废弃物粉碎生料基质覆盖冬种蚕豆、荷兰豆及多花黑麦草,春种铺地木蓝、大叶山蚂蟥、小槐花及柱花草,茶园陡坡堪种植南瓜,既可以培肥土壤,又可以有效抑制茶园杂草的生长,起到生态控草的作用。病虫害防治主要是通过在池塘间安装黑光灯,在池塘及沟渠养鱼、蛙、蟾蜍,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喂鱼、蛙和蟾蜍。这样一方面可以达到驱蚊捕虫的目的,防治病虫害;另一方面鱼、蛙又可作为商品输出,给茶园增收。其方式环保且有利于茶树生长。在沟渠边选用杂交狼尾草替代种植控制环境杂草,沟内种植水生饲草长耳膜浮草,可以净化茶园尾水,饲草可以养羊,喂鱼。在茶园安装传感器与视频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茶园土壤、水质及病虫害,能可全面提升茶园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了生产成本,改善了茶树生长的状态,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茶叶的色泽、口感、香气等整体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中的杂草防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中的病虫害防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中的土壤培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包括生态防控单元与土壤培肥单元生态防控单元包括杂草防控以及病虫害防控;如图2所示,杂草防控主要是通过养殖鸡、鹅,替代种植饲草、观赏草、经济作物及生产性树种,地表覆盖农林废弃物来实现,具体包括在茶园间作经济性作物和草本观赏或饲用植物,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周以及有害性风口处设置生态防护林,所述生态防护林树种选择任豆、降香黄檀、土沉香及海南菜豆,疏密有致栽成自然式,株距0.8-2m,在茶园道路两侧种植香椿,香椿的株距50cm;在茶园周边设置沟渠,沟渠边种植杂交狼尾草,沟渠内种植水生饲草。具体应用为:在茶园养鸡、鹅(每亩养鸡20只,养鹅10只),可以减轻病虫害和抑制杂草生长,鸡可摄食杂草种子,鹅可摄食杂草。经研究,鹅对牛筋草、马唐、白花蛇舌草、皱叶狗尾草及扁穗莎草的减少量最为明显。鸡、鹅可作为商品进行销售,提高茶园收入。茶行间用农林废弃物粉碎生料基质覆盖,冬种蚕豆、荷兰豆及多花黑麦草,春种铺地木蓝、大叶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防控单元与土壤培肥单元;生态防控单元包括杂草防控以及病虫害防控;杂草防控包括在茶园间作经济性作物和草本观赏或饲用植物,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周以及有害性风口处设置生态防护林,在茶园周边设置蓄排型水沟,沟渠边种植杂交狼尾草,沟渠内种植水生饲草;病虫害防控包括在茶园养鸡、蛙及蟾蜍,在茶园低地和出水口设置池塘,通过水面诱虫灯将茶园的害虫诱捕到池塘,并在池塘内种植水生饲草,净化茶园尾水;土壤培肥单元包括在茶园畦间覆盖农林废弃物粉碎生料基质,覆盖厚度为5‑10cm,冬季种植青饲草、豆科等绿肥或经济作物,并在茶园内养殖蚯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防控单元与土壤培肥单元;生态防控单元包括杂草防控以及病虫害防控;杂草防控包括在茶园间作经济性作物和草本观赏或饲用植物,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周以及有害性风口处设置生态防护林,在茶园周边设置蓄排型水沟,沟渠边种植杂交狼尾草,沟渠内种植水生饲草;病虫害防控包括在茶园养鸡、蛙及蟾蜍,在茶园低地和出水口设置池塘,通过水面诱虫灯将茶园的害虫诱捕到池塘,并在池塘内种植水生饲草,净化茶园尾水;土壤培肥单元包括在茶园畦间覆盖农林废弃物粉碎生料基质,覆盖厚度为5-10cm,冬季种植青饲草、豆科等绿肥或经济作物,并在茶园内养殖蚯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其特征在于,经济作物包括蚕豆、荷兰豆以及南瓜;草本观赏或饲用植物包括多花黑麦草、铺地木蓝、大叶山蚂蝗、小槐花以及柱花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蚕豆、荷兰豆种植于茶园行间,南瓜种植于茶园的坡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幼龄茶园的生态化管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防护林是在茶园外围种植任豆、降香黄檀、土沉香和海南菜豆,疏密有致栽成自然式,株距0.8-2m,在茶园道路两侧种植香椿,株距50cm。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刘小冬蒋梦冉梁敏华陈森贾楠郭伟经许铭宇
申请(专利权)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阳山新自然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