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383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2:13
具备:突起部,用于在皮肤上穿孔,且具有沿着突起部的延伸方向贯通突起部的贯通孔;以及筒部,作为端面而具有支撑面,该支撑面是对突起部进行支撑的平坦面且构成为被压贴于皮肤,该筒部向突起部的贯通孔供给流体。沿着突起部延伸的方向而突起部所具有的长度为长度H,支撑面的面积为面积S,面积S相对于长度H之比(S/H)为2.1以上10.5以下。

Micro needle

Has a protrusion for piercing the skin, and has a protrusion extending along the direction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protrusion; and the tube, as the end and has a support surface, the supporting surface is a flat surface on the support protrusion and constituted as to be pressed on the skin, the tube to the through hole the fluid supply projections. The length of the protrusion along the protrusion is H in length, and the area of the supporting surface is S, and the area S is relative to the length H (S/H) of more than 10.5 and less than 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微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皮给药用的微针。
技术介绍
作为将疫苗等药剂向体内进行给药的方法,已知有使用微针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微针在基体的表面上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具有针形状。在使用微针的给药方法中,通过将基体压贴到皮肤上而使突起部穿刺于皮肤,从突起部形成的孔将药剂向皮肤的内部送入。突起部的长度为未达到皮肤的真皮层的神经细胞的长度,因此在使用微针的给药方法中,与使用注射针的给药方法相比,能够抑制在皮肤上形成孔时的疼痛。并且,在使用微针的给药方法中,与使用注射针向皮下给药的方法相比,由于药剂被向抗原呈递细胞丰富地存在的皮内给药,因此存在能够减少药剂的给药量的可能性。在使用微针的药剂的给药方式的一个方式中,使用形成有在突起部的延伸方向上贯通基体和突起部的贯通孔的微针,经由贯通孔将液状的药剂即液剂向皮内给药。通常,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液剂进行给药的情况下,使用用于对突起部向皮肤的穿孔、液剂向贯通孔的供给进行辅助的敷贴器等装置。例如,以在液剂的给药中抑制液剂的一部分向皮肤表面、皮下泄漏为目的,而提出有具备对突起部向皮肤的插入深度进行控制的限制器、以及在突起部的周围抑制皮肤的变形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微针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针,具备:突起部,用于在皮肤上穿孔,且具有沿着上述突起部的延伸方向贯通上述突起部的贯通孔;以及筒部,作为端面而具有支撑面,该支撑面是对上述突起部进行支撑的平坦面且构成为被压贴于皮肤,该筒部向上述突起部的上述贯通孔供给流体,沿着上述突起部延伸的方向而上述突起部具有的长度为长度H,上述支撑面的面积为面积S,上述面积S相对于上述长度H之比(S/H)为2.1以上10.5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16 JP 2015-0278631.一种微针,具备:突起部,用于在皮肤上穿孔,且具有沿着上述突起部的延伸方向贯通上述突起部的贯通孔;以及筒部,作为端面而具有支撑面,该支撑面是对上述突起部进行支撑的平坦面且构成为被压贴于皮肤,该筒部向上述突起部的上述贯通孔供给流体,沿着上述突起部延伸的方向而上述突起部具有的长度为长度H,上述支撑面的面积为面积S,上述面积S相对于上述长度H之比(S/H)为2.1以上10.5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其中,上述筒部具备:前端部,具有上述支撑面;以及基端部,为在上述筒部的延伸方向上与上述前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上述筒部及上述突起部为树脂制的一体件,上述筒部在上述筒部的延伸方向上,在比上述筒部的中央靠上述基端部的位置具有浇口痕迹。3.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儿玉贤洋
申请(专利权)人: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