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似路径的判定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013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相似路径的判定方法及装置,在本方案中,根据待确定是否相似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获取第一集合,其中第一集合中包括第二路径中所有路段的路段标识,以及,第二路径中每个路段的直连路段的路段标识,其中,直连路段包括入度路段和/或出度路段;针对第一路径中的每个路段,判断该路段的路段标识是否在第一集合中;若是,则将该路段的路段标识放入第二集合中;根据第二集合中各路段标识对应的路段的长度之和、第一路径的长度以及第二路径的长度,确定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是否为相似路径。这样,可以提高判断两条路径是否为相似路径的准确性,能够使得推荐给用户的路径更加合理。

Method and device for judging similar path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udging a similar path, in this scheme, according to determine whether similar to the first path and the second path to obtain the first set, including all second sections in the path of the road mark, the first set and direct road sections of second each in the path of the road sign, direct road sections including penetration and / or out degree for each road section; in the first path, the section of the road marking is judged in the first set; if so, the section of the road signs into second sets;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sections of the collection marks the corresponding sections and the length of the first path, second length and the length of the path, to determine the first path and the second path is similar to the path. In this way, the accuracy of whether the two paths are similar paths can be improved, and the path recommended to the user can be more reason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似路径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地图
,尤其涉及一种相似路径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针对两条路径,若这两条路径中重合路段的长度与这两条路径中任一条路径的长度的比值大于临界值,则将这两条路径视为相似路径。例如,如图1所示:起点到终点有两条路径(分别为路径A和路径B),矩形框中标出了两条路径重合的部分。现有技术中,计算重合部分的长度与路径A长度的比值,及计算重合部分的长度与或路径B长度的比值,当有一个比值大于临界值(例如80%)时,则视这两条路径为相似路径。在向用户推荐路径时,可以排除相似路径,达到优化推荐路径的目的,使得推荐给用户的路径更合理。根据现有技术确定相似路径的方法,若两路径没有重合的部分或者重合的部分较少,使得计算得到的两个相似度均不大于临界值,则两条路径不相似。而对于一些特殊的路径,例如一条路径为主路,另一条路径为辅路,现有技术中会由于主辅路重合的部分较少或没有重合的部分,而通常判定主辅路不为相似路径。而实际上,当比例尺较小时,主辅路在电子地图上展示起来就像一条重合的路径(如图2所示)。此外,主辅路是可以相互切换的,将这样的两条路径推荐给用户显然是不合理的。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判断两条路径是否为相似路径的方法不够准确,会导致推荐给用户的路径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似路径的判定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判断两条路径是否为相似路径的方法不够准确,会导致推荐给用户的路径不够合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似路径的判定方法,包括:根据待确定是否相似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获取第一集合,其中第一集合中包括第二路径中所有路段(link)的路段ID(IDentity,标识),以及,第二路径中每个路段的直连路段的路段标识,其中,直连路段包括入度路段和/或出度路段;针对第一路径中的每个路段,判断该路段的路段标识是否在第一集合中;若是,则将该路段的路段标识放入第二集合中;根据第二集合中各路段标识对应的路段的长度之和、第一路径的长度以及第二路径的长度,确定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是否为相似路径。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相似路径的判断装置,包括:第一标识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待确定是否相似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获取第一集合,其中第一集合中包括第二路径中所有路段的路段标识标识,以及,第二路径中每个路段的直连路段的路段标识,其中,直连路段包括入度路段和/或出度路段;第一判断模块,用于针对第一路径中的每个路段,判断该路段的路段标识是否在第一集合中;存储模块,用于若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将该路段的路段标识放入第二集合中;相似路径判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集合中各路段标识对应的路段的长度之和、第一路径的长度以及第二路径的长度,确定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是否为相似路径。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针对待确定是否相似的两条路径,参考其中一条路径的直连link判断两条路径上的路段是否重合;即,若第一路径上的linkA与第二路径上的link或第二路径的直连link相同,则确定linkA属于重合路段,这样,使得最终的判断结果相当于将重合的路段,以及直连的路段均视为重合路段,实现了将距离较近的路段判断为重合路段,从而有利于将距离较近的路径判定为相似路径,这样不仅适用于特殊的路径(如主辅路),也使得判断的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的情况,从而可以提高具有关联关系的两条路径的相似度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判断两条路径是否为相似路径的准确性,能够使得推荐给用户的路径更加合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现有技术中判定为相似路径的两条路径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主辅路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所述相似路径的判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直连link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判定效果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所述相似路径的判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所述相似路径的判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相似路径的判定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01:根据待确定是否相似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获取第一集合,其中第一集合中包括第二路径中所有路段(link)的link标识,以及,第二路径中每个link的直连link的link标识,其中,直连link包括入度link和/或出度link。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link是电子地图中存储道路的单位,一条link表示一条路段,在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每一个link都有自己的一个唯一标识。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电子地图路网数据中,每个link都有与其直接相连的link,称为直连link(包括入度link和/或出度link)。若两条路径中能够通过这两条路径上的link的入度link和/或出度link关联起来,则这两条路径可以视为具有关联关系。针对任一link,该link的出度link指从该link出发能够直接到达的link(即指将该link的终点作为起点的link);该link的入度link是指能够到达该link,且与该link直接相连的link(即将该link起点作为终点的link。为便于理解,如图4所示:CA之间的link为link1,且C为起点,A为终点;AB之间的link为link2,且A为起点,B为终点;BD之间的link为link3,且B为起点,D为终点。则link3为link2的出度link,link1为link2的入度link。步骤302:针对第一路径中的每个link,判断该link的link标识是否在第一集合中。步骤303:若是,则将该link的link标识放入第二集合中。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说明第一路径上的该link与第二路径相邻或相交,则应该将该link视为相似link放入第二集合中。步骤304:根据第二集合中各link标识对应的link的长度之和、第一路径的长度以及第二路径的长度,确定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是否为相似路径。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304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计算第二集合中各link标识对应的link的长度之和。例如,第二集合中共有n个link标识,由于每个link标识对应一个link,那么步骤A1为计算这n个link的长度之和。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当然,若第二集合为空集,则长度之和为0。步骤A2:计算长度之和与第一路径的长度的第一比值;并计算长度之和与第二路径的长度的第二比值。例如,若长度之和为L,第一路径的长度为L1,第二路径的长度为L2;则第一比值为(L/L1),第二比值为(L/L2)。当然比值也可以使用百分数来表示,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相似路径的判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似路径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待确定是否相似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获取第一集合;其中第一集合中包括第二路径中所有路段的路段标识,以及第二路径中每个路段的直连路段的路段标识,其中,直连路段包括入度路段和/或出度路段;针对第一路径中的每个路段,判断该路段的路段标识是否在第一集合中;若是,则将该路段的路段标识放入第二集合中;根据第二集合中各路段标识对应的路段的长度之和、第一路径的长度以及第二路径的长度,确定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是否为相似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似路径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待确定是否相似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获取第一集合;其中第一集合中包括第二路径中所有路段的路段标识,以及第二路径中每个路段的直连路段的路段标识,其中,直连路段包括入度路段和/或出度路段;针对第一路径中的每个路段,判断该路段的路段标识是否在第一集合中;若是,则将该路段的路段标识放入第二集合中;根据第二集合中各路段标识对应的路段的长度之和、第一路径的长度以及第二路径的长度,确定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是否为相似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二集合中各路段标识对应的路段的长度之和、第一路径的长度以及第二路径的长度,确定第一路径与第二路径是否为相似路径,具体包括:计算第二集合中各路段标识对应的路段的长度之和;计算长度之和与第一路径的长度的第一比值;并计算长度之和与第二路径的长度的第二比值;若第一比值和第二比值中至少有一个比值大于预设比值,则确定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为相似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针对第一路径中的每个路段,该路段的路段标识不在第一集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该路段的直连路段的路段标识;判断该路段的直连路段的路段标识中是否有至少一个在第一集合中;若是,则执行将该路段的路段标识放入第二集合中的步骤。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一集合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第一集合中的每个路段标识,判断该路段标识是否有至少两个;若是,则在第一集合中将该路段标识仅保留一个。5.根据权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第一路径中的每个路段或第二路径中的每个路段,根据以下方法获取该路段的直连路段的路段标识:获取该路段的入度路段起始地址,以及入度路段结束地址;从入度路段地址与入度路段的路段标识的第一对应关系中,获取入度路段起始地址与入度路段结束地址之间的各入度路段地址对应的各入度路段的路段标识,并获取入度路段起始地址、入度路段结束地址各自对应的各入度路段的路段标识;和/或,获取该路段的出度路段起始地址,以及出度路段结束地址;从出度路段地址与出度路段的路段标识的第二对应关系中,获取出度路段起始地址与出度路段结束地址之间的各出度路段地址对应的各出度路段的路段标识,并获取出度路段起始地址、出度路段结束地址各自对应的各出度路段的路段标识。6.一种相似路径的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标识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待确定是否相似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获取第一集合,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绪高成光
申请(专利权)人:高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