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9202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栽培装置,用于通过利用增氧设备加大培养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实现培养液的增氧,解决作物根部因缺氧导致的黑根、烂根等问题。该栽培装置包括:栽培槽、培养液箱、水泵、供液管、鼓风机以及增氧设备;培养液箱的内部设有增氧设备,并置于培养液箱中培养液的液面以下,培养液箱的外侧设有鼓风机,增氧设备与鼓风机连接;供液管的一端与水泵连接,并置于培养液箱的内部,供液管的另一端用于将培养液箱中的培养液输送至栽培槽。

Cultivation device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vice for cultivation, by increasing the contact area of medium and the use of air aeration equipment, realize the culture liquid oxygen, solve the crop roots due to hypoxia caused problems such as root, root rot. The cultiv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cultivation tank, medium tank, water pump, liquid supply pipe, blower and aeration equipment; with internal aeration equipment medium box, and placed in the medium in the incubator below the liquid level, the lateral medium box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blower, and the blower aeration equipment is used for liquid pipe connection;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pump, and placed inside the box for the liquid medium, the other end of the tube for the medium is transported to the cultivation box in the ba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栽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相对于土壤栽培技术而言,营养液基质栽培技术由于可以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问题等优势而得到不断地发展。在营养液基质栽培技术中,立体栽培架主要采用密植式用于种植作物的栽培,以利于提高种植物的种植面积利用率。营养液基质栽培是指将植物根系直接浸入营养液中生长,使得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而进行营养的补给。但营养液基质栽培容易出现缺氧现象,导致作物根部供氧不足,严重时造成黑根、烂根等影响植物生长,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栽培装置,用于通过利用增氧设备加大培养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实现培养液的增氧,解决作物根部因缺氧导致的黑根、烂根等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栽培装置,可包括:栽培槽、培养液箱、水泵、供液管、鼓风机以及增氧设备;培养液箱的内部设有增氧设备,并置于培养液箱中培养液的液面以下,培养液箱的外侧设有鼓风机,增氧设备与鼓风机连接;供液管的一端与水泵连接,并置于培养液箱的内部,供液管的另一端用于将培养液箱中的培养液输送至栽培槽。进一步的,增氧设备包括至少一根增氧管,至少一根增氧管的一端与鼓风机连接,至少一根增氧管的另一端设有多个通气孔,并置于培养液箱中培养液的液面以下。进一步的,增氧设备包括进风管、分流器、至少一根增氧管,进风管的一端与鼓风机连接,进风管的另一端与分流器连接,至少一根增氧管的一端与分流器连接,至少一根增氧管的另一端设有多个通气孔,并置于培养液箱中培养液的液面以下。进一步的,增氧设备包括进风管、分流器、至少一个增氧器,进风管的一端与鼓风机连接,进风管的另一端与分流器连接,至少一个增氧器与分流器连接,增氧器置于培养液箱中培养液的液面以下。进一步的,至少一个增氧器包括气泡石。进一步的,供液管的另一端呈倒钩型结构。进一步的,当栽培槽为多个时,装置还包括栽培架,栽培架包括多层框架,多层框架中的每一层用于放置至少一个栽培槽。进一步的,装置还包括回液管;供液管的另一端用于将培养液箱中的培养液输送至位于栽培架的最上层的栽培槽;各个栽培槽均设有回液孔;回液管通过回液孔实现多个栽培槽与培养液箱之间的培养液循环。进一步的,装置还包括回液管;供液管的另一端用于将培养液箱中的培养液输送至位于栽培架的最上层的栽培槽;各个栽培槽均设有回液孔;在栽培架的最下层以上的栽培槽中,回液管通过回液孔实现上下相邻的栽培槽的培养液的流通;在栽培架的最下层的栽培槽中,回液管通过回液孔回收培养液。进一步的,栽培架的支撑支架的底部设有支撑地板。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栽培装置,该栽培装置可以包括栽培槽、培养液箱、水泵、供液管、鼓风机以及增氧设备。其中,栽培槽为用于栽培作物的容器,培养液箱用于储存培养液,水泵用于提供输送培养液的动力,供液管用于实现培养液的输送,鼓风机用于吹送外部空气,增氧设备用于增加培养液箱中培养液的含氧量。在培养液箱的内部设有增氧设备,该增氧设备可以置于培养液箱中培养液的液面以下,鼓风机则可以设于培养液箱的外侧,并与增氧设备连接,由此在鼓风机的吹气作用下,外部空气可以经增氧设备引入培养液箱的培养液中,相对于现有培养液只有裸露部分与外部空气接触而言,本专利技术中,外部空气还可以从培养液的内部排出,由此加大了培养液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更多的外部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培养液中,而基于增氧设备的鼓气作用,外部空气可以以小而密集的气泡形式与培养液接触,有利于加速外部空气中的氧气的溶解,达到为培养液增氧的目的,而供液管的一端可以与水泵连接,并置于培养液箱的内部,则在水泵的动力作用下,已增氧的培养液可以经由供液管的另一端输送至栽培槽中,从而使得增氧后的培养液可以保证栽培槽中作物的营养需要以及根系的正常呼吸,以避免由于缺氧而导致的黑根、烂根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栽培装置中增氧设备的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栽培装置,用于通过利用增氧设备加大培养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实现培养液的增氧,解决作物根部因缺氧导致的黑根、烂根等问题。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栽培装置一个实施例包括:栽培槽1、培养液箱2、水泵3、供液管4、鼓风机5以及增氧设备6;培养液箱2的内部设有增氧设备6,并置于培养液箱2中培养液的液面以下,培养液箱2的外侧设有鼓风机5,增氧设备6与鼓风机5连接;供液管4的一端与水泵3连接,并置于培养液箱2的内部,供液管4的另一端用于将培养液箱2中的培养液输送至栽培槽1。本实施例中,栽培装置可以应用于种植大棚中作物的种植,也可以用于观赏类植物的种植,栽培装置中的各个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尺寸、材料的选择,以及相对位置的设定,具体此处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以栽培装置应用于种植大棚中作物的种植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该栽培装置适用于利用营养液基质栽培技术进行作物栽培,可以包括栽培槽1、培养液箱2、水泵3、供液管4、鼓风机5以及增氧设备6。其中,培养液箱2即为培养液池,用于为栽培槽1中的作物提供培养液,为了加大培养液中的溶氧,避免栽培槽1中作物的缺氧,增氧设备6可以设于培养液箱2的内部,并置于培养液的液面以下,并可以与设于培养液箱2的外侧的鼓风机5连接,从而在鼓风机5的作用下,空气可以经由增氧设备6与培养液接触,有利于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培养液中,达到为培养液增氧的目的。供液管4可以实现培养液的输送,供液管4的一端置于培养液箱2的内部,并与水泵3连接,在水泵3的作用下,培养液可以经由供液管4抽送至栽培槽1中,实现对栽培槽1中的作物的营养的供给,同时,由于培养液经由增氧设备6进行了增氧,则可以保证栽培槽1中的作物的根部的氧气需要。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供液管4与栽培槽1、培养液箱2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培养液箱2的侧壁可以设有出液孔、栽培槽1的侧壁可以设有进液孔,供液管4的两端通过出液孔、进液孔实现培养液箱2对栽培槽2的培养液的供应,又例如,供液管4的一端从培养液箱2的上方伸入培养液的液面以下,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栽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槽、培养液箱、水泵、供液管、鼓风机以及增氧设备;所述培养液箱的内部设有增氧设备,并置于所述培养液箱中培养液的液面以下,所述培养液箱的外侧设有所述鼓风机,所述增氧设备与所述鼓风机连接;所述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并置于所述培养液箱的内部,所述供液管的另一端用于将所述培养液箱中的培养液输送至所述栽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槽、培养液箱、水泵、供液管、鼓风机以及增氧设备;所述培养液箱的内部设有增氧设备,并置于所述培养液箱中培养液的液面以下,所述培养液箱的外侧设有所述鼓风机,所述增氧设备与所述鼓风机连接;所述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并置于所述培养液箱的内部,所述供液管的另一端用于将所述培养液箱中的培养液输送至所述栽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设备包括至少一根增氧管,所述至少一根增氧管的一端与所述鼓风机连接,所述至少一根增氧管的另一端设有多个通气孔,并置于所述培养液箱中所述培养液的液面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设备包括进风管、分流器、至少一根增氧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鼓风机连接,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器连接,所述至少一根增氧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流器连接,所述至少一根增氧管的另一端设有多个通气孔,并置于所述培养液箱中所述培养液的液面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设备包括进风管、分流器、至少一个增氧器,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鼓风机连接,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分流器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增氧器与所述分流器连接,所述增氧器置于所述培养液箱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前海弘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