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引流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8592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4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引流条,该术后引流条的本体为一半管体,半管体的空腔内设置有能与半管体共同形成导流槽(1)的条形突起;术后引流条上还可以设置有X光显影装置(2)或刻度标记(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手术切口缝合过程中起辅助功能,半圆柱体的导流槽(1)改善引流效果,X光显影装置(2)有助于确认术后引流条的位置,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刻度标记(3)便于医生在术中确认引流管放置的长度和深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Postoperative drainage stri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stoperative drainage, the drainage tube for half a body cavity, half pipe body is arranged inside the can and half pipe body together form a guide groove (1) of the strip projection; strip can also be equipped on X photo developing device after drainage (2) or mark (3). The utility model has auxiliary function in the incision suture process, guide groove of the half cylinder (1)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drainage, X photo developing device (2) is helpful to identify postoperative drainage position, to avoid medical accidents, mark (3) it is convenient for doctors to recognize the length and depth of drainage tube in the operation of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本体为半管、内侧设置有能与半管本体共同形成导流槽的条形突起的术后引流条。
技术介绍
临床上,一些手术会残留空腔,或者术后伤口内可能受到感染,为了减少伤口内血液,避免渗出液淤积,减少炎症扩散的可能,往往需要放置引流条。目前也有很多术后引流条,例如中国专利CN201220081936.8,技术名称为“术后引流条”,公开号为CN202459794,公开了一种术后引流条,引流条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导流槽。以上术后引流条的导流槽能够改善引流效果,凹槽部分也不容易与皮肤及其它接触组织发生粘连,保证了手术效果。但存在一定的缺点:此类引流条主要的引流通道为引流条本体内部的中空结构,外表面上的导流槽只起到辅助引流及防止粘连的作用,并且该导流槽的深度受到引流条管壁厚度的限制,引流效果非常有限;术后,引流管固定不当或者缝线脱落,经常会出现整个引流条进入伤口内,医生无法判断引流条位置的情况;此外,手术中,不好把握引流条放置的深度或长度。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术后引流条,其特征在于,该术后引流条的本体为一半管体,半管体的空腔内设置有能与半管体共同形成导流槽(1)的条形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引流条,其特征在于,该术后引流条的本体为一半管体,半管体
的空腔内设置有能与半管体共同形成导流槽(1)的条形突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引流条,其特征在于,半管体的管壁两端和条形
突起的顶端在同一直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引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槽(1)的数目
为2、3或4。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术后引流条,其特征在于,术后引流条上设置
有X光显影装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春雨吕川王宇翀戴海英朱吉赵辉范勇杰孙梦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