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8488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4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桡动脉穿刺托架,包括背托体和臂托体,还设有托架脚,所述背托体在长度方向上两端上翘,所述臂托体与背托体一体连接,所述托架脚与臂托体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桡动脉穿刺托架在穿刺时,桡动脉更接近体表,易把握进针深度,一次成功率提高,且易于穿刺,固定手掌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Radial artery puncture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radial artery puncture bracket, including back support body and arm support body, a bracket foot, the back ends of the supporting body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upturned arm support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ck of one body, the bracket foot and arm support. Answer. When the radial artery puncture bracket is used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radial artery is closer to the body surface during the puncture, the needle penetration depth is easy to be grasped, the success rate is improved, and the puncture is convenient, and the palm is convenient to be fix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桡动脉穿刺托架
技术介绍
有创血压的监测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血压,随时发现动脉压的变化,有助于评价重要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为麻醉、术中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同时,经动脉置管也可以采取血标本,并且是采取动脉血标本的理想途径,既可减少患者痛苦,又可及时迅速取得标本,有创血压监测避免了无创血压测量的误差;另外,随着冠心病介入诊治手术的不断提高,采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但由于桡动脉较细,穿刺难度明显增加,按我国常规穿刺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低,目前已经存在桡动脉穿刺托架,但公开的专利201120529019.7中的桡动脉穿刺治疗托架中,主要包括背托板和臂托板,背托板和臂托板均为平板,两者通过平面枢轴连接,使用时只是将患者手臂托起,存在桡动脉穿刺时,无法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不易找到最佳穿刺点,容易导致反复穿刺或穿刺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桡动脉穿刺托架无法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不易找到最佳穿刺点,容易导致反复穿刺或穿刺失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桡动脉穿刺托架,包括背托体和臂托体,其中,还设有托架脚,所述背托体在长度方向上两端上翘,所述臂托体与背托体一体连接,所述托架脚与臂托体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在给患者的桡动脉穿刺时,将患者的手放置在桡动脉穿刺托架上,然后再用架上的约束带将手绑定在桡动脉穿刺托架上,此时,患者手臂伸直,抬高,手指掌面向下压,手掌背曲呈反弓状,使穿刺部位皮肤自然绷紧,桡动脉血管亦相应拉直固定,穿刺时不易滚动,桡动脉也更接近体表,易把握进针深度,一次成功率提高。进一步地,所述臂托体和背托体在宽度方向上呈凹槽状,患者穿刺的手放在桡动脉穿刺托架上时,不会从两侧滑出,穿刺操作时更加安全。进一步地,所述臂托体位置设有约束带,穿刺时用约束带将手固定,避免因手移动发生安全问题。进一步地,所述背托体底部最低部分与托架脚最低部分在同一水平高度,桡动脉穿刺托架放置在桌面上时,背托体底部和托架脚共同支撑桡动脉穿刺托架,更稳定,不易移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是技术桡动脉穿刺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桡动脉穿刺托架,包括背托体1和臂托体2,其中,还设有托架脚3,所述背托体1在长度方向上两端上翘,所述臂托体2与背托体1一体连接,所述托架脚3与臂托体2连接,托架脚3与背托体1一起用于支撑本技术的平衡。所述臂托体2和背托体1在宽度方向上呈凹槽状,患者穿刺的手放在桡动脉穿刺托架上时,不会从两侧滑出,穿刺操作时更加安全;所述臂托体2的位置上设有约束带4,穿刺时用约束带4将手固定,避免因手移动发生安全问题;所述背托体1的底部最低部分与托架脚3最低部分在同一水平高度,桡动脉穿刺托架上放置在桌面上时,背托体1的底部和托架脚3共同支撑桡动脉穿刺托架,更稳定,不易移动。具体使用方法:将本技术放置于桌面上,由背托体1底部和托架脚3共同支撑,患者手掌朝上将手背部分放在背托体1上,手臂搁于臂托体2上,用约束带4约束患者手部,此时,患者手臂伸直,抬高;手指掌面向下压,手掌背曲呈反弓状,使穿刺部位皮肤自然绷紧,桡动脉血管亦相应拉直固定,行穿刺时不易滚动,且桡动脉也更接近体表;医生左手示指腹面平放并固定桡动脉,右手持动脉血气针斜刺入桡动脉,达到血气针所需量时,迅速拔针,同时也可直接接一次性压力换能器,从而达到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桡动脉穿刺托架,包括背托体和臂托体,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托架脚,所述背托体在长度方向上两端上翘,所述臂托体与背托体一体连接,所述托架脚与臂托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桡动脉穿刺托架,包括背托体和臂托体,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托架脚,所述背托体在长度方向上两端上翘,所述臂托体与背托体一体连接,所述托架脚与臂托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桡动脉穿刺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托体和臂托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灵燕曾俊鲁开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