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祖扬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回拉式可换针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内针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8378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3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拉式可换针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内针座结构,弹性缓冲上针座上部形成6:100锥度的针座套柱,弹性缓冲上针座下部呈圆柱形,弹性缓冲上针座下部外壁处形成环形的弹性密封限位环体,该弹性密封限位环体内壁与弹性缓冲上针座下部外部之间形成环形弹性缓冲间隙,弹性密封限位环体下部与弹性缓冲上针座下部外壁形成连接部,该连接部下部的弹性缓冲上针座处形成环形的反向台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拉式可换针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内针座结构,产品整体结构合理,构思巧妙,操作使用简单,工作状态稳定,易于推广应用。相比现有产品设计和技术而言,设计上具有显著的技术性突破,并具有突出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 needle pulling back type for internal structure can change the safety syringe need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ucture for inner hub pulling back type safety syringe needle can change the needle sleeve elastic buffer needle seat formed on the upper part of 6:100 taper, elastic buffer on the lower seat is cylindrical elastic buffer on the needle seat formed at the lower outer wall elastic sealing ring spacing ring body, the elastic seal the annular gap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wall of an elastic buffer ring and elastic buffer on the lower limit of the external needle, the elastic sealing connection portion formed a lower ring body and the elastic buffer on the needle seat lower outer wall, elastic buffer of the connecting part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needle seat form a reverse step r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ructure for inner hub pulling back type safety syringe needle can be changed,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ingenious design, simple operation, stable working state, easy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product design and technology, the design has significant technical breakthrough, and has outstanding safety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回拉式可换针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内针座结构,特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对比文件,专利号:ZL201120251348.X,申请日:2011.07.18,公告号:CN202161645U,专利权人:倍安德普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本案公开了“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包括内针座本体,内针座本体下端开设有回拉锁定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座本体由上部的可换针装配部和下部的弹性密封限位部构成,两者成一体式单体结构,弹性密封限位部表面开设有环状缓冲间隙,弹性密封限位部的外壁处形成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现有安全注射器结构中有利用倒钩体实现针头回缩的功能,实现安全注射。一般倒钩体为金属件或塑料件。金属件需要加工并与芯杆配合或组装,制作工艺复杂,难度大且稳定性不佳,不但增加了加工工序和制造成本,而且金属件本身及其装配过程会增加产品在安全性及产品质量方面的隐患等不确定性。现有塑料倒钩件在结构上仍存在缺陷或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导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或安全漏洞。现有的塑料倒扣件设计,虽能实现针头回拉功能,但在使用中,针头被回拉后仍然处于正常轨迹,针头有可能被再次推出造成使用者被二次损伤的风险。另外,传统的单针座回抽式安全自毁式注射器或安全注射器均存在同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解决内针座与筒体之间卡合稳定并达到一定的强度以符合稳定性要求;同时,在回抽针座时所需拉力不能太大以方便使用。硬性配合结构虽然能达到内针座与筒体内壁稳定的锁定效果,但很难甚至是无法同时达到方便使用的需求。塑料材料本身存在的不稳定性和易受环境温度变化的特性会导致硬配合结构的产品稳定性极差,生产过程中质量和精度都难以控制,几乎无法实现批量生产。再者,对比文件中改进款的内针座结构虽然基本能实现与筒体之间的稳定性要求,但内针座与注射器筒体之间需装配密封胶环才能实现密封功能,密封胶环设置的方式和位置直接影响注射器的密封效果和注射时的药液残留量,现有的内针座密封胶环装配后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位移,而且药液残留量也不甚理想。综上所述,仍然需要对现有回拉式注射器针座与筒体之间的锁定结构和密封胶环装配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以进一步完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药液残留量,同时达到简化加工工序,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回拉式可换针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内针座结构,该注射器双针座可与注射器筒体之间通过弹性缓冲卡合机构相互锁定。巧妙运用卡合部位的缓冲间隙和卡合部件的可塑性,完美实现两者的锁定和脱离效果。该弹性缓冲卡合机构可设置于双针座的上下针座处,亦可设置于筒体内壁处,弹性体的形状、大小或厚度和位置可以随整体结构而变换;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同时在内针座或筒体内壁处形成相对应和相互配合的弹性缓冲卡合机构即可。与之配合的注射器芯杆端部设有带弹性功能的非对称锁定件,该锁定件可与注射器双针座的下针座内腔通过卡合方式相互锁定。当针座被回拉至注射器筒体内时,在非对称弹性结构的力量作用下,针座会受力顺势向一侧偏转;注射针也因此会向近四十五角方向倒向筒体内壁一侧;当注射针完全退回筒体后,针头会被筒体颈部锁定,由此导致注射针及针座无法被再次推出筒体外,有效防止针头被再次推出造成的二次损伤,实现注射器的安全自毁操作,同时,上下针座之间形成密封胶环装配部,使得密封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内陷式胶环装配结构可有效防止渗漏和进一步降低药液残留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回拉式可换针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内针座结构,它包括位于上部的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和位于下部的下针座,两者通过套接卡合方式连接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上部形成6:100锥度的针座套柱,针座套柱外部形成内螺旋套筒,针座套柱位于内螺旋套筒的中心位,内螺旋套筒的内壁形成内螺纹,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的外壁处形成弹性密封限位环体,该弹性密封限位环体与内螺旋套筒呈反向分布,弹性密封限位环体的底部与内螺旋套筒的底部形成连接部,弹性密封限位环体内壁与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外壁之间形成环状的弹性间隙,弹性密封限位环体的外壁处形成环状弹性密封限位部,环状弹性密封限位部表面呈弧形隆起状。所述下针座呈圆柱形,下针座下部靠近外边缘处形成限位插环,该限位插环与下针座外壁之间形成环状间隙,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下端位于环状间隙内,上述环状弹性密封限位筒的悬空端与限位插环上端之间形成环形的密封胶圈装配部,密封胶圈位于该环形的密封胶圈装配部内,下针座内腔中空,中空内腔的内壁处形成环状锁定环,该环状锁定环上表面形成环形锁槽,环状锁定环的下表面形成环形导向斜面,该环形导向斜面的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度-85度的夹角,环状锁定环的内径为1mm-15mm,环状锁定环的内壁在环形锁槽的作用下具有弹性。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拉式可换针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内针座结构,上针座和下针座之间为分体式装配结构或一次注塑成型,上下针座之间的外壁处形成密封胶环装配部,使得密封装配结构更加稳定,内陷式胶环装配结构可有效防止渗漏和进一步降低药液残留量,与针座配套使用的注射器芯杆的端部设有带弹性功能的非对称回拉锁定件;非对称性结构配合弹性功能设计,可确保该锁定件能顺利插入弹性缓冲下针座内腔,并利用其弹性扩张的功能,实现倒钩部件与弹性缓冲下针座的卡合并锁定。由于环形锁槽设计也具有弹性缓冲特性,当与非对称回拉锁定件(倒钩部件)在推进状态触及时,两者都会产生相对的缓冲变形,便于非对称回拉锁定件(倒钩部件)卡入环状锁定环的锁槽内;在锁定件回抽时与环状锁定环的锁槽相互锁定。当针头部被回拉至注射器筒体内时,在非对称作用力的受力环境下,针头部整体会受力向一侧偏转,注射针会因此向近四十五角方向倒向筒体内壁一侧;当注射针完全退回筒体后,针头会被筒体颈部锁定,由此导致注射针及针座无法被再次推出筒体外,有效防止针头被再次推出造成二次损伤,真正实现注射器的安全自毁操作。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时,所述的非对称弹性回拉锁定件为一塑料倒钩体。该塑料倒钩体采用非对称性和弹性体结构巧妙配合的设计原理,运用特定的角度和尺寸设计,使得倒钩本体具备弹性缓冲锁定功能。上述非对称弹性回拉锁定件与芯杆成一体结构,整体部件采用一次开模成型,无需单独加工或后续装配,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装配工艺,减少了装配工序。芯杆端部的非对称弹性回拉件与针座内腔的卡合锁定效果极佳,产品整体结构合理,构思巧妙,操作使用简单,工作状态稳定,易于推广应用。相比现有产品设计和技术而言,设计上具有显著的技术性突破,并具有突出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弹性缓冲上针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下针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本技术为一种用于回拉式可换针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内针座结构,如图1中所示,它包括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回拉式可换针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内针座结构,它包括位于上部的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1)和位于下部的下针座(2),两者通过套接卡合方式连接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1)上部形成6:100锥度的针座套柱(3),针座套柱(3)外部形成内螺旋套筒(4),针座套柱(3)位于内螺旋套筒(4)的中心位,内螺旋套筒(4)的内壁形成内螺纹(5),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1)的外壁处形成弹性密封限位环体(6),该弹性密封限位环体(6)与内螺旋套筒(4)呈反向分布,弹性密封限位环体(6)的底部与内螺旋套筒(4)的底部形成连接部(7),弹性密封限位环体(6)内壁与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1)外壁之间形成环状的弹性间隙(8),弹性密封限位环体(6)的外壁处形成环状弹性密封限位部(9),环状弹性密封限位部(9)表面呈弧形隆起状,所述下针座(2)呈圆柱形,下针座(2)下部靠近外边缘处形成限位插环(10),该限位插环(10)与下针座(2)外壁之间形成环状间隙(11),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1)下端位于环状间隙(11)内,上述弹性密封限位环体(6)的悬空端与限位插环(10)上端之间形成环形的密封胶圈装配部(12),密封胶圈(13)位于该环形的密封胶圈装配部(12)内,下针座(2)内腔中空,中空内腔的内壁处形成环状锁定环(14),该环状锁定环(14)上表面形成环形锁槽(15),环状锁定环(14)的下表面形成环形导向斜面(16),该环形导向斜面(16)的斜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5度‑85度的夹角,环状锁定环(14)的内径为1mm‑15mm, 环状锁定环(14)的内壁在环形锁槽(15)的作用下具有弹性。...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0.18 CN 201320642710.51.一种用于回拉式可换针安全自毁注射器的内针座结构,它包括位于上部的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1)和位于下部的下针座(2),两者通过套接卡合方式连接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1)上部形成6:100锥度的针座套柱(3),针座套柱(3)外部形成内螺旋套筒(4),针座套柱(3)位于内螺旋套筒(4)的中心位,内螺旋套筒(4)的内壁形成内螺纹(5),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1)的外壁处形成弹性密封限位环体(6),该弹性密封限位环体(6)与内螺旋套筒(4)呈反向分布,弹性密封限位环体(6)的底部与内螺旋套筒(4)的底部形成连接部(7),弹性密封限位环体(6)内壁与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1)外壁之间形成环状的弹性间隙(8),弹性密封限位环体(6)的外壁处形成环状弹性密封限位部(9),环状弹性密封限位部(9)表面呈弧形隆起状,所述下针座(2)呈圆柱形,下针座(2)下部靠近外边缘处形成限位插环(10),该限位插环(10)与下针座(2)外壁之间形成环状间隙(11),可换针弹性缓冲上针座(1)下端位于环状间隙(11)内,上述弹性密封限位环体(6)的悬空端与限位插环(10)上端之间形成环形的密封胶圈装配部(12),密封胶圈(13)位于该环形的密封胶圈装配部(12)内,下针座(2)内腔中空,中空内腔的内壁处形成环状锁定环(14),该环状锁定环(14)上表面形成环形锁槽(15),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祖扬
申请(专利权)人:王祖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