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758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3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传送带,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体为硅胶带,所述第二带体为尼龙带,所述第一带体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呈矩形设置、且依次分布,所述各个凹槽之间设有传输路向标示,所述传输路向标示设有一个以上,所述传输路向标示位于第一带体的侧面,所述第二带体呈镂空网状设置,所述第一带体呈内凹式设置,所述第一带体的左右两侧与中心的位差为3?5mm;该传送带散热性好,稳定性高,不易变形,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被撕裂和穿刺,更换的周期长,使用寿命长,使用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送带
本技术涉及烟草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传送带。
技术介绍
17世纪中,美国开始应用架空索道传送散状物料;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传送带输送机相继出现。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皮带式传送带输送机;1887年,在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在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此后,传送带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的传送,发展到完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现有的传送带散热性差,稳定性低,且容易变形,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被撕裂和穿刺,更换的周期短,缩短了传送带的使用寿命,使用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性好,稳定性高,不易变形,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被撕裂和穿刺,更换的周期长,使用寿命长,使用成本低的传送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传送带,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体为硅胶带,所述第二带体为尼龙带,所述第一带体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呈矩形设置、且依次分布,所述各个凹槽之间设有传输路向标示,所述传输路向标示设有一个以上,所述传输路向标示位于第一带体的侧面,所述第二带体呈镂空网状设置,所述第一带体呈内凹式设置,所述第一带体的左右两侧与中心的位差为3_5mm。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长度与间距比为1:1.5。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高度与总厚度比为1:1.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带体的孔径为5mm。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带体的左右两侧与中心的位差为4_。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有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且所述第一带体为硅胶带,所述第一带体上设有若干凹槽,能够通过凹槽将相应的物体进行输送,配合呈内凹式设置第一带体,稳定性更高,由于设置有传输路向标示,能够正确的辨别正反面,避免出现倒置的情况,且所述第二带体呈镂空网状设置,能够进行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传送带,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体为硅胶带,所述第二带体为尼龙带,所述第一带体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呈矩形设置、且依次分布,所述各个凹槽之间设有传输路向标示,所述传输路向标示设有一个以上,所述传输路向标示位于第一带体的侧面,所述第二带体呈镂空网状设置,所述第一带体呈内凹式设置,所述第一带体的左右两侧与中心的位差为3-5mm。所述凹槽的长度与间距比为1:1.5。所述凹槽的高度与总厚度比为1:1.5。所述第二带体的孔径为5mm。所述第一带体的左右两侧与中心的位差为4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有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且所述第一带体为硅胶带,所述第一带体上设有若干凹槽,能够通过凹槽将相应的物体进行输送,配合呈内凹式设置第一带体,稳定性更高,由于设置有传输路向标示,能够正确的辨别正反面,避免出现倒置的情况,且所述第二带体呈镂空网状设置,能够进行散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与第二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体为硅胶带,所述第二带体为尼龙带,所述第一带体上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呈矩形设置、且依次分布,所述各个凹槽之间设有传输路向标示,所述传输路向标示设有一个以上,所述传输路向标示位于第一带体的侧面,所述第二带体呈镂空网状设置,所述第一带体呈内凹式设置,所述第一带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亦宸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