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6429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特别是一种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其特征是:至少包括:均压电路、BCM模块、PRM稳压模块和延时启动电路,高压直流输入电压与均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其中均压电路是由电阻R1和R2串联,电容C1和C2串联;在由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电阻R2和电容C2并联;高压直流输入电压加载在串联电阻R1和R2或串联电容C1和C2的两端,均压电路有三个输出端,其中两个输出端是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两个端子,第三路输出端是串联电阻R1和R2或串联电容C1和C2的连接点。它提供了一种具有高的输入电压,功率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小型化;适用于远距离传输终端,便于控制和维修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

DC DC power supply for high voltage input low voltage outpu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ower supply, especially the DC DC power supply for high voltage input low voltage outpu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t least comprises a pressure equalizing circuit, BCM module, PRM module and voltage delay starting circuit, high voltage DC input voltag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electric pressure circuit, wherein the voltage equalizing circuit is connected in series the resistance of R1 and R2, C1 and C2 series capacitor; in a resistor R1 and a capacitor C1 in parallel resistor R2 and capacitor C2 in parallel; HVDC input voltage load resistance in series R1 and R2 or C1 and C2 series capacitor, voltage equalizing circuit three outputs, two of which the output end is two a terminal of high-voltage DC input voltage, the outpu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point series resistance R1 and R2 or C1 and C2 series capacitor. It provides a high input voltage and high power density; small volume, light weight and easy miniaturization; suitable for the long distance transmission terminal, convenient control and maintenance of low voltage high voltage input power DC 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特别是一种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
技术介绍
用电设备有交流的或和直流的,交流输入电压为单相220V或三相380V;直流用电的设备多采用220V进行整流,然后由电源电路提供给需要的负载,从电能输送效率上讲,高电压具有功率密度高,传输线上的损耗小的特点,如采用高压直流供给远距离的负载电源,能实现交率提升一倍的效果。这些应用如在机载等对体积和重量有要求的场合使用优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的输入电压,功率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小型化;适用于远距离传输终端,便于控制和维修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其特征是:至少包括:均压电路、BCM模块、PRM稳压模块和延时启动电路,高压直流输入电压与均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其中均压电路是由电阻R1和R2串联,电容C1和C2串联;在由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电阻R2和电容C2并联;高压直流输入电压加载在串联电阻R1和R2或串联电容C1和C2的两端,均压电路有三个输出端,其中两个输出端是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两个端子,第三路输出端是串联电阻R1和R2或串联电容C1和C2的连接点;所述的BCM模块由第一BCM模块和第二BCM模块串联连接构成,第一BCM模块和第二BCM模块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BCM模块串联在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高压端,第二BCM模块串联在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低压端,均压电路的第三路输出端电连接在第一BCM模块和第二BCM模块的串联连接点;所述的PRM稳压模块由相同的两个PRM模块构成,两个PRM模块分别与两个BCM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两个PRM模块的输出端采用并联电连接;所述的延时启动电路至少包括两路延时输出,两路延时输出分别与两个BCM模块输入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的延时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7、三极管Q7和光耦V5和光耦V6,光耦V5和光耦V6的发光二极管端采用串联连接,光耦V5在串联的高电位位置,光耦V6在串联的低电位位置;串联连接的光耦二极管另两端连接在三极管Q7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三极管Q7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接有电容C7和电阻R5,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一个电阻R3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in+电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一个电阻R4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in+电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in-电连接;高电位的光耦V5的光电三极管集电极输出与第一BCM模块的PC端电连接;高电位的光耦V5的光电三极管发射极与第一BCM模块的in-电连接;低电位的光耦V6的光电三极管集电极输出与第二BCM模块的PC端电连接;高电位的光耦V6的光电三极管发射极与第二BCM模块的in-电连接。第一BCM模块的PC端和第二BCM模块的PC端为使能端,通过光耦的三极管端分别控制BCM的使能端,光耦的二极管端采用串联方式,保证了光耦能够同开同关,从而保证BCM同步工作。电阻R3、电阻R5为电容C7构成充放电回路,当输入电压达到440V才能够达到三极管Q7的导通电压,高电位的光耦V5和低电位的光耦V6断开,第一BCM模块的PC端和第二BCM模块使能。同时,在上电瞬间,对电容C7进行充电,使三极管Q7导通被延时,实现了延时启动功能。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由均压电路、BCM模块、PRM稳压模块和延时启动电路构成,BCM降压模块具有输入输出隔离以及输出并联均流特性。能够实现输入串联,输出并联,从而作为中间级转换的功能。PRM稳压模块可根据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的需求,选择一块或多块并联。由于采用均压电路、BCM隔离降压模块和PRM稳压模块搭建,比传统电路输入电压提升一倍,功率密度高,元件少可靠性高,互换性强易于维修。各模块体积小,重量轻,适合机载等对体积和重量有要求的场合使用,高压与低压隔离,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至少包括:均压电路、BCM模块、PRM稳压模块和延时启动电路,高压直流输入电压与均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其中均压电路是由电阻R1和R2串联,电容C1和C2串联;在由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电阻R2和电容C2并联;高压直流输入电压加载在串联电阻R1和R2或串联电容C1和C2的两端,均压电路有三个输出端,其中两个输出端是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两个端子,第三路输出端是串联电阻R1和R2或串联电容C1和C2的连接点;所述的BCM模块由第一BCM模块和第二BCM模块串联连接构成,第一BCM模块和第二BCM模块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BCM模块串联在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高压端,第二BCM模块串联在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低压端,均压电路的第三路输出端电连接在第一BCM模块和第二BCM模块的串联连接点;所述的PRM稳压模块由相同的两个PRM模块构成,两个PRM模块分别与两个BCM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两个PRM模块的输出端采用并联电连接;所述的延时启动电路至少包括两路延时输出,两路延时输出分别与两个BCM模块输入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的延时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7、三极管Q7和光耦V5和光耦V6,光耦V5和光耦V6的发光二极管端采用串联连接,光耦V5在串联的高电位位置,光耦V6在串联的低电位位置;串联连接的光耦二极管另两端连接在三极管Q7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三极管Q7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接有电容C7和电阻R5,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一个电阻R3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in+电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一个电阻R4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in+电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所述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in-电连接;高电位的光耦V5的光电三极管集电极输出与第一BCM模块的PC端电连接;高电位的光耦V5的光电三极管发射极与第一BCM模块的in-电连接;低电位的光耦V6的光电三极管集电极输出与第二BCM模块的PC端电连接;高电位的光耦V6的光电三极管发射极与第二BCM模块的in-电连接。第一BCM模块的PC端和第二BCM模块的PC端为使能端,通过光耦的三极管端分别控制BCM的使能端,光耦的二极管端采用串联方式,保证了光耦能够同开同关,从而保证BCM同步工作。电阻R3、电阻R5为电容C7构成充放电回路,当输入电压达到440V才能够达到三极管Q7的导通电压,高电位的光耦V5和低电位的光耦V6断开,第一BCM模块的PC端和第二BCM模块使能。同时,在上电瞬间,对电容C7进行充电,使三极管Q7导通被延时,实现了延时启动功能。本技术的高压直流输入电压范围在440-660V,经过均压电路,转换成两路DC220-330V电压,分别给输入串联、输出并联连接第一BCM模块和第二BCM模块供电,延时启动电路用来延时第一BCM模块和第二BCM模块的启动工作,从而保证均压电路在上电后完成均压功能。第一BCM模块和第二BCM模块的输出并联连接,第一BCM模块和第二BCM模块具有均流功能,保证了两块BCM的输入等效阻抗相同,确保了均压电路的良好均压。转化后的电压接入PRM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进行稳压,PRM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0/201720235913.html" title="一种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原文来自X技术">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其特征是:至少包括:均压电路、BCM模块、PRM稳压模块和延时启动电路,高压直流输入电压与均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其中均压电路是由电阻R1和R2串联,电容C1和C2串联;在由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电阻R2和电容C2并联;高压直流输入电压加载在串联电阻R1和R2或串联电容C1和C2的两端,均压电路有三个输出端,其中两个输出端是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两个端子,第三路输出端是串联电阻R1和R2或串联电容C1和C2的连接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其特征是:至少包括:均压电路、BCM模块、PRM稳压模块和延时启动电路,高压直流输入电压与均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其中均压电路是由电阻R1和R2串联,电容C1和C2串联;在由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电阻R2和电容C2并联;高压直流输入电压加载在串联电阻R1和R2或串联电容C1和C2的两端,均压电路有三个输出端,其中两个输出端是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两个端子,第三路输出端是串联电阻R1和R2或串联电容C1和C2的连接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其特征是:所述的BCM模块由第一BCM模块和第二BCM模块串联连接构成,第一BCM模块和第二BCM模块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BCM模块串联在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高压端,第二BCM模块串联在高压直流输入电压的低压端,均压电路的第三路输出端电连接在第一BCM模块和第二BCM模块的串联连接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其特征是:所述的PRM稳压模块由相同的两个PRM模块构成,两个PRM模块分别与两个BCM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两个PRM模块的输出端采用并联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输入低压输出的DC-DC电源,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伟健杨镜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恒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