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636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领域。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包括两条平行的钢柱,作为竖向承力结构,钢柱的底部设有用于将钢柱固定于地面上的柱脚;两条钢柱之间架设若干条用于承载楼层板的钢梁,形成钢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的外墙一侧和内墙一侧均安装有交叉布设的横撑龙骨和竖向龙骨,水电管线穿过横撑龙骨和竖向龙骨上的开槽布设于钢框架结构内部;钢框架结构的两侧表面分别安装内墙板和外墙板,两侧墙板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填充物;所述的钢柱侧面从顶部到底部间隔设置有多块缀板,用于与相邻墙体的钢柱上的缀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高集成度、高装配化、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好的优点。

Steel frame light sandwich plate integrated wall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el frame light sandwich plate integrated wall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Steel frame lightweight sandwich board integrated wall, which comprises two parallel steel columns as vertical bearing structure, the steel column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for the steel column is fixed on the ground; a plurality of floor board for bearing steel girder erection between two steel columns, formed steel frame structure; steel frame structure and side wall one side of the wall are installed in the horizontal keel and the vertical keel cross layout, water pipeline through the cross slot layout keel and the vertical keel in the internal steel frame structure; both sides of the surface of steel fram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ner wall and outer wall board, heat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 filled with a filler on both sides of the wall; the steel column the side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paced batten plates for batten plate steel column and the adjacent wall on the connection.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integration degree, high assembly,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good construction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推广建筑工业化,发展绿色建筑,是提高住宅质量和节约住宅能耗的重大举措,对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钢结构住宅是“节能省地”型住宅,符合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核心理念。推广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建筑墙体的装配化程度是考核建筑工业化水平的一项关键指标。建筑工业化势必要求采用高装配化、高集成度的墙体。目前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具有轻质、高强、防火、防水防潮、施工简易等特性的新型板材。这些板材可以结合轻质填充材料组成理想的围护墙体。但目前尚没有开发一种针对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的加工、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的加工、施工困难的问题,并提供一种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包括两条平行的钢柱,作为竖向承力结构,钢柱的底部设有用于将钢柱固定于地面上的柱脚;两条钢柱之间架设若干条用于承载楼层板的钢梁,形成钢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的外墙一侧和内墙一侧均安装有交叉布设的横撑龙骨和竖向龙骨,水电管线穿过横撑龙骨和竖向龙骨上的开槽布设于钢框架结构内部;钢框架结构的两侧表面分别安装内墙板和外墙板,两侧墙板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填充物;所述的钢柱侧面从顶部到底部间隔设置有多块缀板,用于与相邻墙体的钢柱上的缀板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钢梁采用H型钢,集成墙的内墙表面有钢梁处不铺设内墙板,钢梁上固定若干牛腿,并在牛腿上设置连接节点,用于与次梁末端的连接节点配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墙板和/或外墙板采用纤维水泥墙板。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墙板和外墙板在相同位置开设有贯通墙体外部和内部的的窗洞。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墙板上开设有墙板开孔,用于安装电气开关或插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墙的相邻墙体连接结构,相邻墙体中,至少有1面集成墙的一条钢柱作为中心承力柱,其余每面集成墙的一条钢柱被作为束柱平行安装于中心承力柱附近;中心承力柱与束柱均从顶部到底部间隔设置有位置对应的缀板,通过螺栓将中心承力柱与其余束柱连接为整体。该连接结构适用于上述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作为优选,中心承力柱与束柱之间设置有两排或两排以上的缀板。作为优选,相连的两块缀板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强螺栓紧固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S1:对钢柱与钢梁通过数控切割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下料,然后组装成钢框架结构,再进行满焊、抛丸、油漆工序后吊至组装平台架上;S2:对钢框架结构安装一侧墙体龙骨,其中对于外墙,首先安装靠近室内一侧墙体龙骨,对于内墙,首先安装有水电管线一侧的墙体龙骨;龙骨的安装方式为:间隔400~450mm设置一道竖向龙骨,竖向龙骨需预先开设方孔,用于安装横撑龙骨及暗穿水电管线;间隔300~350mm设置一道横撑龙骨,横撑龙骨与竖向龙骨之间用强攻螺钉固定并进行防锈处理;横撑龙骨与竖向龙骨两端分别插入天、地龙骨中,调整定位后用强攻螺钉固定;S3:对待安装的水泥纤维板进行排版编号和切割;S4:对安装完龙骨的一侧安装纤维水泥板作为墙板,板材长边须与横撑龙骨方向垂直,从板面中心开始逐渐向四周逐步延伸固定安装,板材采用自攻螺钉固定,板与板之间预留缝隙用作伸缩缝,板缝位于龙骨中线位置;一侧墙板固定完成后,埋设水电管线;有设置照明开关或插座位置需预先墙板上开孔;S5:待一侧墙体龙骨及相关水电预埋安装完成后,翻转墙体,以与S2相同的方式安装另一侧墙体龙骨;S6:向钢框架结构内填充满保温材料填充物,并进行压实并固定;S7:安装另一侧墙板,并对整个集成墙墙体进行接缝处理、防水处理以及外墙装饰;S8:将集成墙墙体成品运输至安装现场,并采用汽车吊两点吊装形式,使用扁平吊装带进行吊装;吊装至目标位置后,将钢柱底部的柱脚通过螺栓固定于地基基础上;待相邻的墙体全部安装就位后,将相邻的钢柱上位置对应的缀板通过高强螺栓进行紧固;S9:集成墙固定完成后,通过各楼层位置处钢梁上的连接节点将钢梁与层间次梁连接;S10:清理钢柱表面,保证平整无凹凸,并在相邻集成墙钢柱间填充保温材料,然后对钢柱间的区域安装后补段墙板。作为优选,集成墙吊装过程中,钢柱经过初校后,将地脚螺栓螺帽拧上并且初步固定钢柱后,方可使起重机脱钩;拧紧地脚螺栓时,不允许有松动现象;地基基础上弹放的建筑物的纵、横定位轴线与钢柱底板的刻印位置吻合后方可进行钢柱的紧固。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高集成度将多层墙体框架与墙体材料、水电管线、部分饰面工程整体集成形成建筑部品,集成化程度高。(2)高装配化建筑部品在现场全装配安装,下部通过地脚螺栓固定,侧面与相邻集成墙体通过螺栓固定,装配率高。(3)施工周期短集成墙体在工厂或地面预制,不占关键工期,整体施工速度快。(4)施工质量好墙体在工厂或地面胎架预制。对于墙体骨架的组拼焊接,可减少高空作业,便于质量和安装控制;保温材料填充及水电管线铺设由传统立面施工转为平面施工,提高铺设效率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柱间连接构造样式(单排缀板);图2为一种柱间连接节点样式(单排缀板);图3为另一种柱间连接构造样式(双排缀板);图4为另一种柱间连接节点样式(双排缀板);图5为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施工工艺流程图;图6为组装成的钢框架结构示意图(束柱);图7为组装成的钢框架结构示意图(中心承力柱);图8为墙体龙骨安装示意图;图9为墙板、水电管线集成安装示意图;图10为另一侧墙体龙骨安装示意图;图11为墙体保温材料填充示意图;图12为外墙板集成安装示意图;图13为集成墙体吊装示意图;图14为调节垫片调节示意图;图15为柱间连接缀板安装示意图;图16为楼层位置连接件安装示意图;图17为墙板后补段安装示意图;图中:钢梁1、钢柱2、束柱3、缀板4、螺孔5、柱脚6、保温材料填充物7、墙板8、组装平台架9、横撑龙骨10、竖向龙骨11、开槽12、墙板开孔13、水电管线14、窗洞17、自攻螺钉18、高强螺栓20、次梁21、连接节点22、后补墙板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专利技术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首先介绍本专利技术中,针对如何实现相邻集成墙体的连接固定而设计的集成墙的相邻墙体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将传统的整体框架结构改进为多个单元式框架结构并以束柱结合的构造,柱间连接构造分为单排缀板和双排缀板两种。如图1和2所示,为单排缀板形式的连接结构。相邻墙体中,将1面集成墙的一条钢柱2作为中心承力柱,钢柱按照墙体承力的受力要求进行选型。其余每面集成墙的一条钢柱2被作为束柱3平行安装于中心承力柱附近;中心承力柱与束柱均从顶部到底部间隔设置有位置对应的缀板4,板上开设有螺孔5,通过高强螺栓20将中心承力柱与其余束柱3连接为整体。束柱3通过高强螺栓20将受力部分转移至中心承力柱上。层间钢梁1处的缀板4上的设置两个高强螺栓20,其余的缀板4上可仅设置一个高强螺栓20。另外,缀板也可以设成双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平行的钢柱(2),作为竖向承力结构,钢柱(2)的底部设有用于将钢柱固定于地面上的柱脚(6);两条钢柱(2)之间架设若干条用于承载楼层板的钢梁(1),形成钢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的外墙一侧和内墙一侧均安装有交叉布设的横撑龙骨(10)和竖向龙骨(11),水电管线(14)穿过横撑龙骨(10)和竖向龙骨(11)上的开槽(12)布设于钢框架结构内部;钢框架结构的两侧表面分别安装内墙板和外墙板,两侧墙板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填充物(7);所述的钢柱(2)侧面从顶部到底部间隔设置有多块缀板(4),用于与相邻墙体的钢柱(2)上的缀板(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平行的钢柱(2),作为竖向承力结构,钢柱(2)的底部设有用于将钢柱固定于地面上的柱脚(6);两条钢柱(2)之间架设若干条用于承载楼层板的钢梁(1),形成钢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的外墙一侧和内墙一侧均安装有交叉布设的横撑龙骨(10)和竖向龙骨(11),水电管线(14)穿过横撑龙骨(10)和竖向龙骨(11)上的开槽(12)布设于钢框架结构内部;钢框架结构的两侧表面分别安装内墙板和外墙板,两侧墙板之间填充有保温材料填充物(7);所述的钢柱(2)侧面从顶部到底部间隔设置有多块缀板(4),用于与相邻墙体的钢柱(2)上的缀板(4)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梁(1)采用H型钢,集成墙的内墙表面有钢梁(1)处不铺设内墙板,钢梁(1)上固定若干牛腿,并在牛腿上设置连接节点,用于与次梁末端的连接节点配合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墙板和/或外墙板采用纤维水泥墙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墙板和外墙板在相同位置开设有贯通墙体外部和内部的的窗洞。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墙板上开设有墙板开孔(13),用于安装电气开关或插座。6.一种集成墙的相邻墙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墙体中,至少有1面集成墙的一条钢柱(2)作为中心承力柱,其余每面集成墙的一条钢柱(2)被作为束柱平行安装于中心承力柱附近;中心承力柱与束柱均从顶部到底部间隔设置有位置对应的缀板(4),通过螺栓将中心承力柱与其余束柱连接为整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心承力柱与束柱之间设置有两排或两排以上的缀板(4)。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连的两块缀板(4)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强螺栓(20)紧固连接。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钢框架轻质三明治板集成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S1:对钢柱(2)与钢梁(1)通过数控切割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下料,然后组装成钢框架结构,再进行满焊、抛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晗张茂国吕骅昕段坤朋陆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建设集团浙江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