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石明专利>正文

轻质抗震环保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6359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质抗震环保砖,所述矩形砖体的六个面设有榫槽或榫眼。经上述设置,使得矩形砖体的榫眼或榫槽在砌筑墙体时砂浆自然形成凸出部分榫头而相互咬合连接成整体,这种整体墙结构,强度在于相互结合,相互支撑来提高整体承受能力和抗震能力。

Light shock resista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ric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ight resistant green bricks, six sides of the rectangular bric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lot or mortise. After the above settings, the mortise mortise or rectangular brick in masonry wall when the mortar naturally formed bulge and interlocking tenons are connected into a whol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wall structure is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mutual support to improve the overall carrying capacity and aseismic capa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质抗震环保砖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轻质抗震环保砖。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的房地产开发量越来越大,建筑材料需要量也越来越大特别是环保墙体材料,研发建筑节能、节约能源、改善建筑功能的产品是当今墙体改革重要任务,也是全球建筑界的共同选择,对提高建筑功能、改善居住条件、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烧结砖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仍是当今一种很广泛的墙体材料。凡以粘土、页岩、煤矸石或粉煤灰为原料,经成型和高温焙烧的砖统称为烧结砖。凡以各种原料,经成型免烧结而制成砖统称为免烧结砖。传统烧结砖和免烧结砖六个面为平整面,砌筑成墙体时砖面与砖面的连接是靠砂浆的平面状态结合,在不同方向的地震力作用下容易在连接面之间产生变形开裂而产生地震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抗震环保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烧结砖和免烧结砖六个面为平整面,砌筑成墙体时砖面与砖面的连接是靠砂浆的平面状态结合,在不同方向的地震力作用下容易在连接面之间产生变形开裂而产生地震破坏的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轻质抗震环保砖,包括矩形砖体,所述矩形砖体的六个面设有榫槽或榫眼。进一步地,所述榫眼为孔洞或盲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轻质抗震环保砖,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砖与砖之间的粘结力,由于单个砖比较单薄,因此,在矩形砖体的六个面设有榫槽或榫眼。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本申请的矩形砖体的榫眼或榫槽在砌筑墙体时,砂浆自然形成凸出部分榫头而相互咬合连接成整体,这种整体墙结构,强度在于相互结合,相互支撑来提高整体承受能力和抗震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轻质抗震环保砖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右视图;图5为图1的俯视图;图6为图1的仰视图;图7为图1的A-A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1-矩形砖体;11-上表面;12-下表面;13-左面;14-右面;2-榫槽;15-前面;3-榫眼;16-后面;5-砂浆;51-榫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轻质抗震环保砖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右视图;图5为图1的俯视图;图6为图1的仰视图;图7为图1的A-A剖视图;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轻质抗震环保砖,包括矩形砖体1,所述矩形砖体1的上表面11、下表面12、左面13和右面14分别设有沿所述矩形砖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榫槽2,所述矩形砖体1的前面15和后面16设有沿所述矩形砖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榫眼3,所述榫眼3为孔洞或盲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轻质抗震环保砖,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砖与砖之间的粘结力,由于单个砖比较单薄,因此,在矩形砖体1的上表面11、下表面12、左面13和右面14分别设有沿该矩形砖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榫槽2,矩形砖体1的前面15和后面16设有沿该矩形砖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榫眼3,所述榫眼3为孔洞或盲孔。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本申请的矩形砖体1的榫槽2或榫眼3在砌筑墙体时,砂浆自然形成凸出部分榫头而相互咬合连接成整体,这种整体墙结构,强度在于相互结合,相互支撑来提高整体承受能力和抗震能力。通过孔洞或盲孔部分来减轻重量,节省原材料,孔洞或盲孔部分在焙烧时能充分将燃烧温度均匀传到矩形砖体1内而达到节能环保目的,并且孔洞或盲孔部分在砌筑后形成封闭空间有利于墙体的隔音和隔热,提高了墙体的建筑功能。具体地,所述矩形砖体1的上表面11设有一个榫槽2。具体地,所述矩形砖体1的下表面12设有一个榫槽2。具体地,所述矩形砖体1的上表面11的榫槽2与所述矩形砖体1的下表面12的榫槽2为上下对称设置。由于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的面积较小,因此,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分别设有一个榫槽2即可。所述矩形砖体1的左面13设有多个榫槽2。所述矩形砖体1的右面14设有多个榫槽2。所述矩形砖体1的左面13的榫槽2与所述矩形砖体1的右面14的榫槽2为左右对称设置。由于左面13和右面14的面积较大,因此,需要多个榫槽2来保证连接强度。具体地,左面13和右面14的榫槽2均为四个。矩形砖体1的前面15和后面16的榫眼3的数量为多个,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矩形砖体1的前面15和后面16的榫眼3为盲孔。具体地,所述矩形砖体1的前面15和后面16的榫眼3设为两排,每排为五个。所述榫槽2的长度与所述矩形砖体1的长度一致,保证榫槽2与砂浆自然形成凸出部分榫头的相互咬合提高墙体的强度。实施例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墙体,包括多个上述轻质抗震环保砖。使用时,矩形砖体1的榫眼3与另一个矩形砖体1的榫眼3相对设置,矩形砖体1的榫眼3与另一个矩形砖体1的榫眼3之间填充砂浆5,砂浆5进入榫眼3后形成榫头51。相邻矩形砖体1的榫槽2相对设置,之间填充砂浆5,砂浆5进入榫槽2形成榫头51,砂浆5的榫头51与榫眼3和榫槽2配合,提高整体承受能力和抗震能力,砂浆5的榫头51与榫眼3配合形成封闭空间,有利于墙体的隔音和隔热,提高了墙体的建筑功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轻质抗震环保砖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质抗震环保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砖体,所述矩形砖体的六个面设有榫槽或榫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抗震环保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砖体,所述矩形砖体的六个面设有榫槽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石明
申请(专利权)人:罗石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