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缠竹节纱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62641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7:40
一种包缠竹节纱生产装置,包括前、中、后罗拉,中、后罗拉轴通过齿轮连接后由伺服电机带动,前罗拉轴由主电机带动,短纤粗纱由后罗拉喂入,经牵伸作用后得到短纤须条由前罗拉钳口输出,短纤细纱由前罗拉喂入,并在前罗拉钳口与经牵伸后得到的短纤须条汇合,基纱部分生产,主电机以转速v1带动前罗拉转动,伺服电机以转速v2带动中罗拉转动,后罗拉转速v3=kv2,其中k由齿轮齿数决定,竹节部分生产,主电机以转速v1带动前罗拉转动,伺服电机以转速v4带动中罗拉转动,后罗拉转速v5=kv4,且满足v4大于v2,自下而上传递的捻度使短纤须条绕自身轴旋转,得到竹节纱,同时使短纤细纱不断包缠在竹节纱表面,得到包缠竹节纱。

Device for producing wrapped slub yarn

A wrapping of slubby yarn device, including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Lola, during and after the roller shaft through a gear connected by a servo motor driven by the front roller shaft is driven by the main motor, the staple fiber roving roller feeding, by drawing after the staple sliver by the front roller nip output the staple, spinning by the front roller feeding, and the front roller nip and drawing from the staple sliver convergence, basic yarn production, the main motor speed V1 to drive the rotation of the front roller, the servo motor to drive roller rotation speed V2, after the roller speed of v3=kv2, which is determined by K the number of gear teeth, the slub part of the production, the main motor speed V1 to drive the rotation of the front roller, the servo motor to drive roller rotation speed V4, after the roller speed v5=kv4, and satisfy the V4 is greater than V2, from the bottom up twist the staple sliver around the axis of rotation, too To the slub yarn, the staple spun yarn is continuously wrapp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lub yarn, and the wrapped slub yarn is obtai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缠竹节纱生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纺纱
,具体的说涉及到一种包缠竹节纱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对于服装面料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纺织服装业处于一个追求时尚、多元化和高品质的时代。因此,对纺织原料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花式纱线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花式纱线是指在纺纱和制线过程中采用特种原料、特种设备或特种工艺对纤维或纱线进行加工而得到的具有特种结构和外观效应的纱线,是纱线产品中具有装饰作用的一种纱线。花式纱的结构独特、造型灵活,色彩表现丰富,原料的使用多元化,富有创造力,这些促使花式纱线产品容易推陈出新,生产出较多差异化纺织产品,在当今追求个性化消费的时代,市场赋予了花式纱线广阔的空间。其中,段彩纱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花式纱,具有多颜色组合的新风格,其不仅在纱线轴向有粗细变化,而且有不连续分布交替出现的花式色彩,呈现不规则的独特的花色效果。目前段彩纱生产主要是在传统的带有三罗拉的细纱机上改造实现,白色粗纱由中罗拉连续喂入,一种彩色辅纱由后罗拉间断喂入,两种粗纱在前罗拉出口汇合,产生段彩效果。该方法改造成本较低,效率较高,但是纱线条干均匀度较差。针对此,在中国专利“段彩纺纱传动装置(专利号:ZL200420081737.2)”中给出了一种带有四罗的段彩纱生产装置,但是该装置仍采用双粗纱喂入,同时,第一罗拉与第二罗拉仍采用同一电机控制,因而主牵伸无法自由调节。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给出一种包缠竹节纱生产装置,采用中后罗拉同时同步变速实现竹节纱的生产,同时相同原料的细纱从前罗拉喂入,实现对竹节纱的包缠,继而实现对竹节纱中竹节弱捻部分的包缠固定,改善成纱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给出一种包缠竹节纱生产装置,实现对竹节纱的包缠,继而实现对竹节纱中竹节弱捻部分的包缠固定,改善成纱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种竹节包缠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所述芯纱包括基纱段和竹节段,所述基纱段的线密度小于竹节段的线密度,所述竹节段在芯纱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分布或者随机分布,所述竹节段的长度相同或者随机分布,所述芯纱为具有强捻作用的短纤维集合体,所述外包纱为短纤细纱,所述短纤细纱为具有强捻作用的短纤集合体,所述短纤细纱和细纱的原料相同,所述短纤细纱呈S捻向或Z捻向包缠在芯纱的表面。一种包缠竹节纱生产装置,包括三列牵伸罗拉: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所述中罗拉和后罗拉轴通过齿轮连接,所述中罗拉轴由伺服电机带动转动,所述前罗拉轴由主电机带动转动,所述主电机为变频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主电机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短纤粗纱由喇叭口经后罗拉喂入,而后经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后区牵伸、经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的前区牵伸后得到短纤须条由前罗拉钳口处输出,所述短纤须条为具有弱捻作用的短纤集合体,短纤细纱由前罗拉喂入,并在前罗拉钳口处与经牵伸后得到的短纤须条汇合,基纱段分生产时,主电机以转速v1带动前罗拉转动,伺服电机以转速v2带动中罗拉转动,此时后罗拉的转速v3=kv2,其中k由齿轮的齿数决定,竹节段生产时,主电机以转速v1带动前罗拉转动,伺服电机以转速v4带动中罗拉转动,此时后罗拉的转速v5=kv4,且满足v4大于v2,同时基纱段的线密度T1和竹节段的线密度T2满足T1/T2=v2/v4,通过主电机通过锭带带动锭子转动,继而带动纱管转动产生的捻度自下而上传递,一方面使得短纤须条绕自身轴旋转,继而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芯纱,另一方面使得短纤细纱不断包缠在竹节纱的表面,得到包缠竹节纱。纺纱时,首先加工得到短纤粗纱,将其中一部分的短纤粗纱经细纱工序加工得到短纤细纱,剩余的短纤粗纱由喇叭口经后罗拉喂入,而后经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后区牵伸、经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的前区牵伸后得到短纤须条由前罗拉钳口处输出,同时将加工得到的短纤细纱由前罗拉喂入,并在前罗拉钳口处与经牵伸后得到的短纤须条汇合,对于基纱段生产,主电机以转速v1带动前罗拉转动,伺服电机以转速v2带动中罗拉转动,此时后罗拉的转速v3=kv2,其中k由齿轮的齿数决定,对于竹节段生产,主电机以转速v1带动前罗拉转动,伺服电机以转速v4带动中罗拉转动,此时后罗拉的转速v5=kv4,且满足v4大于v2,同时基纱段的线密度T1和竹节段的线密度T2满足T1/T2=v2/v4,通过主电机通过锭带带动锭子转动,继而带动纱管转动产生的捻度自下而上传递,一方面使得短纤须条绕自身轴旋转,继而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芯纱,另一方面使得短纤细纱不断包缠在芯纱的表面,得到包缠竹节纱,得到的包缠竹节纱经导纱钩后经钢丝圈后缠绕在纱管上,纱管转动带动钢丝圈绕着钢领转动,由于钢丝圈的转速小于纱管的转速,使得包缠竹节纱不断缠绕在纱管上。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对竹节纱的包缠,继而实现对竹节纱中竹节弱捻部分的包缠固定,改善成纱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包缠竹节纱生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包缠竹节纱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和图2所示,一种竹节包缠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5,芯纱包括基纱段14和竹节段13,基纱段的线密度小于竹节段的线密度,竹节段在芯纱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分布或者随机分布,竹节段的长度相同或者随机分布,芯纱为具有强捻作用的短纤维集合体,外包纱为短纤细纱,短纤细纱为具有强捻作用的短纤集合体,短纤细纱和细纱的原料相同,短纤细纱呈S捻向或Z捻向包缠在芯纱的表面。一种包缠竹节纱生产装置,包括三列牵伸罗拉:前罗拉4、中罗拉3和后罗拉2,中罗拉和后罗拉轴通过齿轮连接,中罗拉轴由伺服电机6带动转动,前罗拉轴由主电机7带动转动,主电机为变频电机,伺服电机与主电机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8相连,短纤粗纱1由喇叭口经后罗拉喂入,而后经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后区牵伸、经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的前区牵伸后得到短纤须条由前罗拉钳口处输出,短纤须条为具有弱捻作用的短纤集合体,短纤细纱由前罗拉喂入,并在前罗拉钳口处与经牵伸后得到的短纤须条汇合,基纱段分生产时,主电机以转速v1带动前罗拉转动,伺服电机以转速v2带动中罗拉转动,此时后罗拉的转速v3=kv2,其中k由齿轮的齿数决定,竹节段生产时,主电机以转速v1带动前罗拉转动,伺服电机以转速v4带动中罗拉转动,此时后罗拉的转速v5=kv4,且满足v4大于v2,同时基纱段的线密度T1和竹节段的线密度T2满足T1/T2=v2/v4,通过主电机通过锭带带动锭子转动,继而带动纱管12转动产生的捻度自下而上传递,一方面使得短纤须条绕自身轴旋转,继而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芯纱,另一方面使得短纤细纱不断包缠在竹节纱的表面,得到包缠竹节纱。纺纱时,首先加工得到短纤粗,将其中一部分的短纤粗纱经细纱工序加工得到短纤细纱,剩余的短纤粗纱1由喇叭口经后罗拉2喂入,而后经后罗拉2和中罗拉3之间的后区牵伸、经中罗拉3和前罗拉4之间的前区牵伸后得到短纤须条由前罗拉钳口处输出,同时将加工得到的短纤细纱由前罗拉4喂入,并在前罗拉钳口处与经牵伸后得到的短纤须条汇合,对于基纱段14生产,主电机7以转速v1带动前罗拉转动,伺服电机6以转速v2带动中罗拉转动,此时后罗拉2的转速v3=kv2,其中k由齿轮的齿数决定,对于竹节段13生产,主电机7以转速v1带动前罗拉转动,伺服电机6以转速v4带动中罗拉转动,此时后罗拉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包缠竹节纱生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缠竹节纱生产装置,包括竹节包缠纱和生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竹节包缠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所述芯纱包括基纱段和竹节段,所述基纱段的线密度小于竹节段的线密度,所述竹节段在芯纱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分布或者随机分布,所述竹节段的长度相同或者随机分布,所述芯纱为具有强捻作用的短纤维集合体,所述外包纱为短纤细纱,所述短纤细纱为具有强捻作用的短纤集合体,所述短纤细纱和细纱的原料相同,所述短纤细纱呈S捻向或Z捻向包缠在芯纱的表面;生产装置包括三列牵伸罗拉: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所述中罗拉和后罗拉轴通过齿轮连接,所述中罗拉轴由伺服电机带动转动,所述前罗拉轴由主电机带动转动,所述主电机为变频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主电机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短纤粗纱由喇叭口经后罗拉喂入,而后经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后区牵伸、经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的前区牵伸后得到短纤须条由前罗拉钳口处输出,所述短纤须条为具有弱捻作用的短纤集合体,短纤细纱由前罗拉喂入,并在前罗拉钳口处与经牵伸后得到的短纤须条汇合,基纱段分生产时,主电机以转速v1带动前罗拉转动,伺服电机以转速v2带动中罗拉转动,此时后罗拉的转速v3=kv2,其中k由齿轮的齿数决定,竹节段生产时,主电机以转速v1带动前罗拉转动,伺服电机以转速v4带动中罗拉转动,此时后罗拉的转速v5=kv4,且满足v4大于v2,同时基纱段的线密度T1和竹节段的线密度T2满足T1/T2= v2/v4,通过主电机通过锭带带动锭子转动,继而带动纱管转动产生的捻度自下而上传递,一方面使得短纤须条绕自身轴旋转,继而得到具有一定捻度的芯纱,另一方面使得短纤细纱不断包缠在竹节纱的表面,得到包缠竹节纱,得到的包缠竹节纱经导纱钩后经钢丝圈后缠绕在纱管上,纱管转动带动钢丝圈绕着钢领转动,由于钢丝圈的转速小于纱管的转速,使得包缠竹节纱不断缠绕在纱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缠竹节纱生产装置,包括竹节包缠纱和生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竹节包缠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所述芯纱包括基纱段和竹节段,所述基纱段的线密度小于竹节段的线密度,所述竹节段在芯纱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分布或者随机分布,所述竹节段的长度相同或者随机分布,所述芯纱为具有强捻作用的短纤维集合体,所述外包纱为短纤细纱,所述短纤细纱为具有强捻作用的短纤集合体,所述短纤细纱和细纱的原料相同,所述短纤细纱呈S捻向或Z捻向包缠在芯纱的表面;生产装置包括三列牵伸罗拉: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所述中罗拉和后罗拉轴通过齿轮连接,所述中罗拉轴由伺服电机带动转动,所述前罗拉轴由主电机带动转动,所述主电机为变频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主电机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相连,短纤粗纱由喇叭口经后罗拉喂入,而后经后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后区牵伸、经中罗拉和前罗拉之间的前区牵伸后得到短纤须条由前罗拉钳口处输出,所述短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娣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