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喂入切碎抛撒装置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543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3:13
一种秸秆喂入切碎抛撒装置,其包括一带有抛撒口的风机壳(5),该风机壳前端板外侧设置喂入口(1),该喂入口中设有滚动压草输送装置(2),且该喂入口与风机壳内部相连通;一风机轴从风机壳后端板贯入风机壳内,并延伸出风机壳前端板;位于风机壳内的风机轴上设置动刀部件(8)和定刀部件(9),该动刀部件包括风机叶片(85)和动刀(83),该定刀部件包括定刀(94),定刀部件经滚动轴承设置于风机轴上,且风机轴旋转时,风机叶片随之转动,动刀与定刀相互作剪切运动;伸出风机壳前端板的风机轴上设置螺旋伞齿轮,该螺旋伞齿轮的输出轮连接于转轴箱(3),该转轴箱的输出端经链传动装置连接滚动压草输送装置的压草滚轴(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喂入切碎抛撒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播种机,具体涉及一种与播种机配合使用的秸杆喂入切碎抛撒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播种机主要使用旋耕装置将田间留茬进行翻耕深埋,一来达到作物保墒、保温、利于出苗的效果,二来其还田后腐烂还可作为后期作物的肥料,改善土壤土质,但是由于南方稻田水稻收获后留茬高,土壤黏重、板结,播种前翻耕土壤时容易缠绕旋耕刀轴、犁等作业机具。播种前翻耕土壤时,耕作部件的缠草、壅泥将极大地影响播种机正常作业,还田效果不佳;并且完整的秸杆腐烂过程较长,不能有效的作用于后期作物的生长周期。秸杆还田的最佳方案是在耕整地之前将高稻茬切碎,同时避开耕整地作业部件而抛撒还田,达到对下茬作物保墒、保温、利于出苗的效果,但是目前没有专门的设备自动实现上述方式,通常是直接翻耕深埋,功耗高,劳动量大,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杆喂入切碎抛撒装置,以解决现有稻田留茬秸杆的利用缺陷,从而将秸杆进行切碎的同时利用风机直接将秸杆进行抛撒还田。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秸杆喂入切碎抛撒装置,其包括一风机壳,该风机壳是由前端板和后端板形成的一封闭腔体,该封闭腔体的上端设有一抛撒口 ;该风机壳的前端板外侧设置喂入口,该喂入口中设有滚动压草输送装置,且该喂入口与风机壳内部相连通;一风机轴从风机壳后端板贯入风机壳内,并延伸出风机壳前端板;位于风机壳内的风机轴上设置动刀部件和定刀部件,该动刀部件包括固设于风机轴的风机叶片和动刀,该定刀部件包括定刀,定刀部件经定刀滚动轴承设置于风机轴上,且位于喂入口边缘,当风机轴旋转时,风机叶片随之转动,动刀与定刀相互作剪切运动;伸出风机壳前端板的风机轴上设置螺旋伞齿轮的输入轮,该螺旋伞齿轮的输出轮连接于转轴箱,该转轴箱的输出端经链传动装置连接滚动压草输送装置的压草滚轴。上述方案的一优选为,该滚动压草输送装置安装于喂入口的正前方,且该滚动压草输送装置包括安装于压草轴承座上的压草滚轴,该压草滚轴上固设压草滚筒,该压草滚筒上经固定钢条设置有多个压草橡胶。上述方案的一优选为,该风机壳优选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上述方案的一优选为,该动刀部件的风机叶片连接于风机轴套,且以风机轴套为中心垂直固定焊接在风机法兰上,风机轴套套设于风机轴上随风机轴一起转动,风机叶片的边沿焊接有焊接扁钢,动刀与焊接扁钢固定连接。上述方案的一优选为,该定刀部件包括装设于定刀轴承座内的定刀滚动轴承,该定刀轴承座固定连接定刀固定板,该定刀固定板上设置定刀和加强筋。上述方案的一优选为,该定刀部件通过定刀固定装置将定刀悬空固定于风机壳的前端板内侧。上述方案的一优选为,该定刀部件与动刀部件之间设置有通过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套和外螺纹套,一小圆螺母设置于外螺纹套,以锁紧内螺纹套和外螺纹套。上述方案的一优选为,该定刀部件外侧的风机轴上设置有用于锁紧固定动、定刀部件的大圆螺母。上述方案的一优选为,该定刀部件的定刀轴承座伸出风机壳的前端板,且一前端板固定套固设于定刀轴承座的外侧,使前端板固定套将整个风机轴上的部件通过定刀轴承座稳固于风机壳的前端板。上述方案的一优选为,该风机轴的输入端与风送式定向覆草直播油菜播种机连接固定。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能在稻茬田浅耕前将收割的秸杆切碎,有效解决播种前翻耕土壤时稻茬对耕作部件缠草、壅泥而影响播种机正常作业的问题。2、将前茬作物的秸杆切碎后抛撒还田并铺放于播种行行间,提高了幼苗的生长效果O3、本技术结构简便紧凑、易于加工、作业效率高、质量好,根据作物的管理要求,可将灭茬后的碎茎杆定向抛撒还田,有效实现作物的保墒、保温,提高作物产量。4、本技术将动刀和定刀安装于同一风机轴上,并通过内、外螺纹套,有效实现动、定刀间隙可调,提高了动、定刀的配合精度,且有效避免了动、定刀间隙过小时可能发生的撞刀现象,避免了加工误差。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秸杆喂入切碎抛撒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动、定刀部件装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转角箱体和风机轴连接关系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风机壳隐藏状态下动、定刀部件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动刀部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定刀部件正面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定刀部件背面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滚动压草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喂入口,2-滚动压草输送装置,3-转轴箱,4-定刀固定装置,5-风机壳,6-抛撒口,8-动刀部件,9-定刀部件,10-风机轴,11-内螺纹套,12-小圆螺母,13-外螺纹套,14-前端板固定套,15-大圆螺母,16-螺旋伞齿轮,21-压草滚轴承座,22-压草滚筒,23-固定钢条,24-压草橡胶,25-压草滚轴,31-固定支座,32-转轴箱链轮,33-箱体轴承,34-转轴箱轴,35-转角箱轴承座,51-前端板,52-后端板,81-风机法兰,82-焊接扁钢,83-动刀,84-风机轴套,85-风机叶片,91-定刀轴承座,92-定刀滚动轴承,93-定刀固定板,94-定刀,95-定刀固定孔,96-定刀部件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9所示,本技术秸杆喂入切碎抛撒装置包括一风机壳5,该风机壳5由前端板51和后端板52形成一封闭腔体,该风机壳5的上端还设有一抛撒口 6,该风机壳5优选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设计。该风机壳5的前端板51外侧设置喂入口 1,该喂入口 I中设有滚动压草输送装置2,且该喂入口 I与风机壳内部相连通;一风机轴10从风机壳5的后端板52贯入风机壳5内,并延伸出风机壳5的前端板51 ;位于风机壳5内的风机轴10上设置动刀部件8和定刀部件9,该动刀部件8包括固设于风机轴10的风机叶片85和动刀83,该定刀部件9固定在风机壳5的前端板51上,且风机轴10旋转时,风机叶片85随之转动,动刀83与定刀部件9相互作剪切运动;伸出风机壳5前端板51的风机轴10上设置螺旋伞齿轮16的输入轮,该螺旋伞齿轮16的输出轮连接于转轴箱3,该转轴箱3的输出端经链传动装置连接滚动压草输送装置2的压草滚轴25,从而将动力由风机轴10传递给滚动压草输送装置2,使其逆时钟旋转,将喂入进来的秸杆压实均匀输送至风机壳5内部。结合参照图1和图2,该滚动压草输送装置2安装于喂入口 I的正前方,以便将输送过来的秸杆分拣均匀并压紧后送入风机壳5内部。进一步结合参照图1和图9,该滚动压草输送装置2包括安装于两压草轴承座21上的压草滚轴25,该压草滚轴25上固设压草滚筒22,该压草滚筒22上经固定钢条23设置有多个压草橡胶24。该压草橡胶24伸缩性良好,当秸杆输送量过大时,压草橡胶24往反方向压缩以增大喂料口 I的口径,从而不至于堵死秸杆喂入口 I。本技术使用时,秸杆从喂入口 I经滚动压草输送装置2分拣均匀并压紧后送入风机壳5内部,风机轴10带动动刀部件8的动刀83与定刀部件9的定刀94相互做剪切运动,风机轴10带动风机叶片85高速旋转,产生的高速气流将切碎后的秸杆沿抛撒口抛出。进一步的,参照图3、图6、图7,如前所述,该动刀部件8包括固设于风机轴10的风机叶片85和动刀83。一优选实施方式为,风机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杆喂入切碎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风机壳(5),该风机壳是由前端板(51)和后端板(52)形成的一封闭腔体,该封闭腔体的上端设有一抛撒口(6);该风机壳的前端板外侧设置喂入口( I ),该喂入口中设有滚动压草输送装置(2),且该喂入口与风机壳内部相连通;一风机轴(10)从风机壳后端板贯入风机壳内,并延伸出风机壳前端板;位于风机壳内的风机轴上设置动刀部件(8)和定刀部件(9),该动刀部件包括固设于风机轴的风机叶片(85)和动刀(83),该定刀部件包括定刀(94),定刀部件经定刀滚动轴承(92)设置于风机轴上,且位于喂入口边缘,当风机轴旋转时,风机叶片随之转动,动刀与定刀相互作剪切运动;伸出风机壳前端板的风机轴上设置螺旋伞齿轮的输入轮,该螺旋伞齿轮的输出轮连接于转轴箱(3),该转轴箱的输出端经链传动装置连接滚动压草输送装置的压草滚轴(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杆喂入切碎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滚动压草输送装置安装于喂入口的正前方,且该滚动压草输送装置包括安装于压草轴承座(21)上的压草滚轴(25),该压草滚轴上固设压草滚筒(22),该压草滚筒上经固定钢条(23)设置有多个压草橡胶(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杆喂入切碎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机壳优选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杆喂入切碎抛撒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刀部件的风机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亮邱进王晓钰石增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