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球机
本技术属于磨矿用加球设备结构的改进,特别是加球机。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多数选矿厂都采用人工加球的方式,加球方法多种多样,大多用行车将钢球用钢球斗吊至球磨机给料端的加球斗内,每班一次性加入球磨机8小时所需要加入的钢球量,球磨机加球工作量大。由于一次性加入大球,球磨机内部的钢球量在加入时大球多,运转几个小时后,大球少,小球多,对于球磨机内的矿石磨损不均匀,磨矿效果也随之前后变化波动大,影响磨矿效果,即球磨机给矿石刚加球时,由于大钢球多,矿石过磨,矿石粒度细;在后期,大球磨损,小球多,矿石粒度粗。因此,理想的磨矿方式为:球磨机在进行磨矿作业时,需要定时、定量、均匀地补充各种规格的钢球或只补充一种钢球,在运行时,不断有大球加入,整个运行过程中大小球一直会以固定的比列存在于球磨机中,以使球磨机的填充率和球径比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从而保证球磨机高效低耗地运行。由于所有的矿山企业都想实现定时、定量、均匀地补充钢球,从而达到理想的磨矿效果,为此,十几年来人们研制出了多种自动加球装置,投入实际运用的加球机少之又少,而且实际应用效果都不理想,设备太大,运行效果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挡墙(7)、拦板、推杆(9)、拨球臂(10)、托板(11)和液压系统,隔挡墙(7)排列成栅状并固设在相对位置固定的两拦板之间,相邻两隔挡墙(7)互不接触,在隔挡墙(7)顶部设置着当液压系统工作时相对水平面倾斜的滚落面(3),钢球(4)能受该滚落面(3)支撑而被重力作用沿该滚落面(3)向下运动,滚落面(3)与隔挡墙(7)背侧壁邻近其顶部的第一部分背面壁(2)形成相交汇而在隔挡墙(7)顶部相应形成楔形尖端(6),在相邻两隔挡墙(7)-第一隔挡墙和第二隔挡墙当中,第一隔挡墙背侧壁邻近其顶部的第一部分背面壁(2)与第二隔挡墙顶部设置有的滚落面(3)及两拦板各自邻近其顶部边沿的第一部分板体围成漏斗形钢球进给仓(5),第一隔挡墙背侧壁除第一部分背面壁(2)之外且当液压系统工作时位于第一部分背面壁(2)下方的第二部分背面壁(I)、第二隔挡墙前侧壁及两拦板各自除第一部分板体之外且当液压系统工作时位于第一部分板体下方的第二部分板体相应围成当液压系统工作时位于漏斗形钢球进给仓(5)下方的钢球堆码仓(8),第一隔挡墙背侧壁底部边沿壁体、第二隔挡墙前侧壁底部边沿壁体及两拦板各自底部边沿板体相应围成位于钢球堆码仓正下方的钢球下坠出口(12),第一隔挡墙背侧壁的第二部分背面壁(I)与第二隔挡墙前侧壁之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