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岩桐组培繁殖和块茎保存及其再繁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4809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岩桐组培繁殖和保存及其再繁殖的方法,包括母株培养、外植体选择与消毒,在培养温度为26±2℃,光照培养时间为每天11~13h,光照强度为2500~5000lx条件下诱导分化;在500ml的三角瓶中继代扩繁;组培苗移栽,组培苗定植得到大岩桐组培苗木;组培苗保存及其再繁殖是将扩繁瓶子苗在500ml的三角瓶中培养,培养温度为16~28℃,光照强度为500~1500lx,光照时间为每天11~12h,瓶内结球,用块茎保存继代;瓶内块茎的复苏和进入下一周期的继代扩繁。本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效高价廉、繁殖速度快,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有利于高效繁殖,并应用于实际生产,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岩桐组培繁殖和块茎保存及其再繁殖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涉及观赏花卉快速繁殖和无菌材料的基因保存,具体涉及一种大岩桐组培繁殖和块茎保存及其再繁殖的方法。
技术介绍
大岩桐speciiosa)是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肉质球根草本花丼,原产于巴西的热带雨林,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引进我国。大岩桐的块茎扁球形,地上茎极短,株高15-25 cm,全株密被白色绒毛,花大色艳,花期长,是室内盆栽、花坛造型、会议租摆的理想花卉。大岩桐不耐寒,植株地上部分在冬季会枯死,地下块茎越冬保存需要非常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基质,一般是把块茎取出,埋藏在微湿的沙中;在管理得当的情况下,大岩桐的块茎可连续栽植7年至8年;在太湿、太干、太冷的条件下越冬,大岩桐块茎容易腐烂、干瘪,失去活性。大岩桐常规采用播种、分割块茎、枝插、叶插等方法繁殖,繁殖系数较低。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批大岩桐苗木,且能保持优良品种的性状,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二十年来,国内研究大岩桐组织培养的论文超过一百篇,但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实验室探讨阶段。目前为止,国内只有我们和上海师范大学的赵小梅、孙静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岩桐组培繁殖和保存及其再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组培繁殖包括母株培养、外植体选择与消毒、诱导分化、继代扩繁、组培苗移栽、组培苗定植工序,得到大岩桐组培苗木;保存及其再繁殖的方法是将瓶子苗从扩繁转向瓶内结球、保存块茎的继代、瓶内块茎的复苏和进入下一周期的继代扩繁,其操作步骤如下: (1)母株培养:选用开过花或正在开花的盆栽大岩桐作为母株,适当追肥、修剪,促进大岩桐萌芽和植株的生长; (2)外植体选择与消毒:选择大岩桐健壮的腋芽或顶芽带下部枝条,剪成3~4cm,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 %的乙醇浸润8~10秒,再用无菌水漂洗2次,然后将材料转移到已灭菌的广口瓶,用0.1 %的升汞消毒10~12分钟,最后用无菌水清洗5次; (3)诱导分化:将消毒好的外植体的两端切口分别剪去2~3mm,将修剪好的外植体斜插在试管诱导培养基上,为了提高接种成功率,每只试管只插一个外植体进行诱导培养,培养温度为26±2 °C,光照培养时间为每天11~13 h,光照强度为2500~5000 lx,15天后外植体膨大,25天后出现芽点; (4)继代扩繁:将试管接种成功的无菌材料转入装有继代培养基的500ml三角瓶容器中,主要是通过腋生枝途径继代扩繁,少数接触到继代培养基的叶片也产生丛生芽,温度和光照同诱导培养条件,25~32天继代I次,每瓶有效瓶子苗20~40株; (5)组培苗移栽:移栽组培苗,苗床基质先用0.1 %的高锰酸钾淋透消毒I天后使用;移栽时先将3~6 cm高的组培丛生苗从三角瓶内夹出,清水洗去培养基,再将组培丛生苗分成单株,移栽到苗床上; (6)组培苗定植:组培苗在苗床上经过28~32天的驯化适应之后,挑选健壮植株移栽到装有定植基质的营养杯定植,定植后的杯苗I月后可以出售; (7)瓶内结球:完成组 培苗生产任务后,剩余的继代扩繁瓶子苗作为备用材料进入保存阶段,保存阶段采用保存培养基在500 ml的三角瓶中培养,修剪结球瓶子苗; (8)保存块茎的继代:每隔3.5~4月,将瓶内结球从旧的保存培养基转入新的保存培养基,以避免三角瓶的棉塞连续使用太长时间而出现霉菌污染,保留块茎和其上部2.5~3cm高的植株,其余材料剪掉丢弃,块茎逐渐增大,经过I年的保存,块茎直径可达4~7 mm ; (9)瓶内块茎的复苏:当需要扩大生产时,将半休眠状态的块茎材料复苏唤醒,将保存的瓶内块茎和其上部植株整块转入诱导培养基,使块茎完全浸泡在半固态培养基中,20~30天块茎分化大量新芽,繁殖系数10以上,切分块茎,进入下一周期腋生枝继代扩繁阶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岩桐组培繁殖和保存及其再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良 ER 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荣闫鼎羽彭玉华申文辉庞世龙谭一波钟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