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灿然专利>正文

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3934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09:07
一种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包含有茶壶本体(1)、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敞口端的外盖(4)、设置在茶壶本体(1)中并且具有浸泡茶叶腔体的筒体(2)、设置在筒体(2)的敞口端的中盖(5)、设置在筒体(2)的底端端面部与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下万向球(9)、设置在中盖(5)和外盖(4)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上万向球(8),通过上万向球(8)和下万向球(9),在茶壶本体(1)倾倒茶水时,筒体(2)的上下端面部进行活动,带动筒体(2)进行晃动,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不再只使用茶壶本体(1),因此提高了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的效率。

Teapot device based on tea shake

A device based on the shaking tea teapot, teapot body contains (1), set in the teapot body (1) of the open end of the outer cover (4), set in the teapot body (1) in the cylinder body and has a tea soaked cavity (2), is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2) open the opening end of the cover (5), arranged in the cylinder body (2) of the bottom end face and the teapot body (1) between the bottom end face and has a festival of connections under the universal ball (9), set in the cover (5) and a cover (4) and with tens of thousands of festival of connection to the ball (8), the ball (8) and (9), the ball in the pot body (1) pour tea, the cylinder (2) on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activity, drives the cylinder (2) are shaking, release effective ingredients of tea, no longer only use the teapot body (1), Therefore, the efficiency of releasing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tea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茶壶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二、
技术介绍
由于茶水中含有的成份主要为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氨茶碱,经常饮用茶水能预防疾病,从而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茶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茶具,在现有的茶壶装置中,还都是类似于容器的一般茶壶,当把茶叶放到茶壶中,只有在冲热水的过程中,才能使茶叶在水中上下翻腾,在饮茶过程,只能使茶叶在热水中浸泡,不能使茶叶晃动与热水充分接触,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同时随着茶叶的浸泡时间的延长,茶水的浓度也在改变,现有的茶壶装置还不能储存不同浓度的茶水,满足人们在饮茶后期过程,对高浓度茶水的需要。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技术的申请技术方案。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客体是一种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因此提高了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的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茶壶本体、设置在茶壶本体的敞口端的外盖、设置在茶壶本体中并且具有浸泡茶叶腔体的筒体、设置在筒体的敞口端的中盖、设置在筒体的底端端面部与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下万向球、设置在中盖和外盖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上万向球。由于设计了茶壶本体、筒体、外盖、中盖、上万向球和下万向球,通过上万向球和下万向球,在茶壶本体倾倒茶水时,筒体的上下端面部进行活动,带动筒体进行晃动,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不再只使用茶壶本体,因此提高了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的效率。本技术设计了,按照形成活动节的方式把茶壶本体、筒体、外盖、中盖、上万向球和下万向球相互联接。本技术设计了,还包含有环形筒体、内盖、拨动盘、活塞头、推动杆、拨动杆、滚珠、隔板和过滤网,在茶壶本体中设置有筒体和环形筒体并且在茶壶本体的内壁与筒体之间设置有环形筒体,在筒体上设置有出水嘴并且筒体的出水嘴设置为与环形筒体的敞口端口部相对应分布,筒体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万向球联接并且下万向球设置为与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环形筒体设置为与滚珠接触式联接并且滚珠设置为与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转动式联接,拨动盘设置在环形筒体的外侧面部并且拨动盘设置为与茶壶本体转动式联接,外盖设置在茶壶本体的敞口端部并且中盖设置在筒体的敞口端部,内盖设置在环形筒体的其中一部分敞口端部并且环形筒体的另一部分敞口端部设置为与茶壶本体的出水嘴和筒体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在中盖上设置有上万向球并且上万向球设置为与中盖铰接式联接,外盖设置为与上万向球接触式联接并且在环形筒体中设置有隔板,在筒体中设置有活塞头并且活塞头设置为与筒体滑动式联接,推动杆的一端端部设置为与活塞头联接并且推动杆的另一端端部设置为与拨动杆联接,拨动杆设置为与茶壶本体转动式联接并且在筒体中设置有过滤网。本技术设计了,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锥形体并且下万向球和滚珠设置为镶嵌在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中,下万向球设置在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的中间部并且滚珠设置为沿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的其中一个周边分布,拨动盘设置为镶嵌在茶壶本体的侧面部并且拨动盘设置为延伸在茶壶本体的侧面部的外侧,拨动杆设置为通过转动轴与茶壶本体的底座联接并且在茶壶本体的底座上设置有缺口槽体,拨动杆的转动轴设置在茶壶本体的缺口槽体中并且茶壶本体的敞口端部设置为与环形筒体的敞口端部相连通分布。本技术设计了,筒体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筒体设置为与环形筒体呈间隙式分布。本技术设计了,环形筒体设置为具有环形腔体的筒状体并且环形筒体的敞口端设置为呈斜面分布,环形筒体的环形腔体的内壁设置为与筒体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并且环形筒体的环形腔体的外壁设置为与茶壶本体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环形筒体设置为与茶壶本体的内壁设置为呈过盈式分布并且隔板设置为沿环形筒体的环形腔体间隔式分布。本技术设计了,外盖和中盖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在外盖的底端端面部和中盖的底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扣装的凸缘部,内盖设置为环形盘状体的一部分并且内盖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斜形面,在内盖的底端端面部的外缘部设置有扣装的凸缘部并且内盖设置为与外盖联接。本技术设计了,拨动盘设置为环形盘状体并且在拨动盘的外侧面部设置有标识线。本技术设计了,活塞头设置为圆形盘状体。本技术设计了,推动杆和拨动杆设置为圆形柱状体并且推动杆设置为串接在下万向球中,拨动杆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转动轴与茶壶本体联接并且拨动杆的外端端部设置为延伸在茶壶本体的底座的外侧部,拨动杆的外端端部设置为与茶壶本体的把手相对应分布。本技术设计了,隔板设置为板状体。本技术设计了,过滤网设置为筒状网体并且过滤网设置为与筒体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本技术设计了,茶壶本体和外盖与筒体、中盖、上万向球和下万向球设置为按照形成晃动运动方式分布并且茶壶本体与环形筒体、拨动盘和隔板设置为按照形成间隔区域方式分布,筒体与活塞头、推动杆和拨动杆设置为按照形成活塞运动方式分布。在本技术方案中,形成活动节的茶壶本体、筒体、外盖、中盖、上万向球和下万向球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的
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
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审查指南,对本技术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茶壶本体(1)、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敞口端的外盖(4)、设置在茶壶本体(1)中并且具有浸泡茶叶腔体的筒体(2)、设置在筒体(2)的敞口端的中盖(5)、设置在筒体(2)的底端端面部与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下万向球(9)、设置在中盖(5)和外盖(4)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上万向球(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茶壶本体(1)、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敞口端的外盖(4)、设置在茶壶本体(1)中并且具有浸泡茶叶腔体的筒体(2)、设置在筒体(2)的敞口端的中盖(5)、设置在筒体(2)的底端端面部与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下万向球(9)、设置在中盖(5)和外盖(4)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上万向球(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形成活动节的方式把茶壶本体(1)、筒体(2)、外盖(4)、中盖(5)、上万向球(8)和下万向球(9)相互联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环形筒体(3)、内盖(6)、拨动盘(7)、活塞头(10)、推动杆(11)、拨动杆(12)、滚珠(13)、隔板(14)和过滤网(15),在茶壶本体(1)中设置有筒体(2)和环形筒体(3)并且在茶壶本体(1)的内壁与筒体(2)之间设置有环形筒体(3),在筒体(2)上设置有出水嘴并且筒体(2)的出水嘴设置为与环形筒体(3)的敞口端口部相对应分布,筒体(2)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万向球(9)联接并且下万向球(9)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环形筒体(3)设置为与滚珠(13)接触式联接并且滚珠(13)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转动式联接,拨动盘(7)设置在环形筒体(3)的外侧面部并且拨动盘(7)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转动式联接,外盖(4)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敞口端部并且中盖(5)设置在筒体(2)的敞口端部,内盖(6)设置在环形筒体(3)的其中一部分敞口端部并且环形筒体(3)的另一部分敞口端部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出水嘴和筒体(2)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在中盖(5)上设置有上万向球(8)并且上万向球(8)设置为与中盖(5)铰接式联接,外盖(4)设置为与上万向球(8)接触式联接并且在环形筒体(3)中设置有隔板(14),在筒体(2)中设置有活塞头(10)并且活塞头(10)设置为与筒体(2)滑动式联接,推动杆(11)的一端端部设置为与活塞头(10)联接并且推动杆(11)的另一端端部设置为与拨动杆(12)联接,拨动杆(12)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转动式联接并且在筒体(2)中设置有过滤网(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锥形体并且下万向球(9)和滚珠(13)设置为镶嵌在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中,下万向球(9)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的中间部并且滚珠(13)设置为沿茶壶本体(1)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灿然
申请(专利权)人:李灿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