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抗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3532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抗震支架,包括支架基板、支架框、防震框、通风板以及挡风板,所述支架框固定于支架基板上,所述防震框设置于支架框内腔中,转动槽内设置有转盘,且转盘与转动槽转动连接,转盘远离连接柱一端通过支撑柱固定于支架基板上;防震框的内侧壁上分别对应连接有左拉紧绳和右拉紧绳,防震框的顶壁和底壁均连接有复位弹簧,且通风板与挡风板分别固定于支架框的两侧,且通风板中开设有通风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防震框内拉紧绳的设置实现对电缆的安装,然后通过通风板和挡风板的设置使得电缆在受风力时,在电缆的两端形成一个压力差,从而很好的带动防震框实现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进而对电缆实现缓冲减震的效果。

Cable anti-seismic suppor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ismic cable bracket, comprising a support substrate, a support frame, frame, shockproof ventilation plate and a windshield, the support frame is fixed on the support substrate, the shock box is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frame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rotat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and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turntable and the rotating groove, away from the turntable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column support column fixed to the support substrate; the medial wall of the shock box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Zola tight rope tension rope and right, top and bottom walls of the box are connected with a shockproof reset spring, and the ventilation plate and the windshield board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supporting frame on both sides, and the ventilation board opened a ventilation hole. The inven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cable through the shock box tension rope set, and then through the ventilation plate and the windshield board is arranged so that the cable in the wind, forming a pressure difference at both ends of the cable, and good drive frame shockproof rotat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then realize the shock absorbing effect of the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抗震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支架
,具体为一种电缆抗震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专利技术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原料得到很大的重视。电缆的使用就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电缆使用条件的特殊性,常常需要架设在很高的环境下,所以对于这种电缆支架,经常会由于高空风大从而导致电缆以及电缆支架产生震动。现有技术中,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当电缆支架两端的电缆受到风力f1和风力f2的作用后,电缆会对电缆支架产生一个推力,从而使得电缆支架产生震动,很容易对电缆支架造成损坏,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城市建设的长期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抗震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抗震支架,包括支架基板、支架框、防震框以及压力差形成结构,所述支架框固定于支架基板上,所述防震框设置于支架框内腔中;防震框靠近支架基板一侧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防震框一端固定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中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设置有转盘,且转盘与转动槽转动连接,所述转盘远离连接柱一端通过支撑柱固定于支架基板上;防震框的内侧壁上分别对应连接有左拉紧绳和右拉紧绳,防震框的顶壁和底壁均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上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压力差形成结构包括一个通风板与一个挡风板,通风板和挡风板均设置于防震框的一侧,且通风板与挡风板分别固定于支架框的两侧,且通风板中开设有通风孔。优选的,所述支架框内腔侧壁上固定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远离支架框一端还连接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弹簧和接触块,所述接触块通过缓冲弹簧连接于限位块上。优选的,所述左拉紧绳设置有两根,且右拉紧绳设置于两根左拉紧绳之间。优选的,所述挡风板远离防震框一侧设置为圆弧面。优选的,所述支架基板远离支架框一侧固定有插杆。优选的,所述压力差形成结构可以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压力差形成结构分别对应设置于防震框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架基板和支架框的设置,形成一个电缆主支架,而且内部设置的防震框用来安装电缆,防震框内部对应设置有左拉紧绳和右拉紧绳,将左拉紧绳向右拉动、右拉紧绳向左拉动,然后可以将电缆插设于拉紧绳的交叉部分,实现对电缆的夹持和固定;而且复位弹簧和移动板的设置,使得电缆在竖直方向上产生震动时,也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防震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防震框下方通过转盘和转动槽的转动配合,可以使得防震框在水平方向上以转盘为中心进行转动;而且压力差形成结构中通风板和挡风板的设置,使得整体支架在受到风力时,可以让电缆的一端受力,而另一端不受力,也就能够更好的使电缆带动防震框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转动,从而实现对电缆水平方向的缓冲减震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防震框内拉紧绳的设置实现对电缆的安装,然后通过压力差形成结构中通风板和挡风板的设置,使得电缆在受风力时,在电缆的两端形成一个压力差,从而很好的带动防震框实现水平方向上的转动,进而对电缆实现缓冲减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支架与电缆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的压力差形成结构设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A区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电缆后减震方向示意图。图中:1支架基板、2支架框、3防震框、4通风板、41通风孔、5挡风板、6连接柱、7转动块、71转动槽、8转盘、9支撑柱、10左拉紧绳、11右拉紧绳、12复位弹簧、13移动板、14限位块、141缓冲弹簧、142接触块、15插杆、16电缆、17现有支架、18现有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抗震支架,包括支架基板1、支架框2、防震框3以及压力差形成结构,支架框2固定于支架基板1上,防震框3设置于支架框2内腔中。其中支架基板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承载主体,用来对设置于上方的支架框2和防震框3起到支撑作用,支架框2可以直接焊接或者粘接在支架基板1上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支架框2与防震框3发生相对移动,防震框3与支架基板1并不直接相接触,而且防震框3设置于支架框2的内腔中,防止防震框3直接受到外部风力的作用,影响减震效果。如说明书附图6所示,防震框3靠近支架基板1一侧固定有连接柱6,连接柱6垂直于防震框3下底面,连接柱6远离防震框3一端固定有转动块7,转动块7中开设有转动槽71,转动槽71设置为圆形,转动槽71内设置有转盘8,转盘8可以刚好嵌设入转动槽71中且不会从转动槽71中掉落,使得转动块7可以绕着转盘8实现转动,从而实现防震框3在水平方向上的转动,以达到缓冲抗震的目的,转盘8远离连接柱6一端通过支撑柱9固定于支架基板1上,支撑柱9将转盘8固定住,还使得转盘8与支架基板1实现相对固定,不会发生移动,防震框3也就是通过转盘8同时实现了支撑和转动两个作用。防震框3的内部设置有用来安装电缆的部件,其防震框3的内侧壁上分别对应连接有左拉紧绳10和右拉紧绳11,如说明书附图7所示,通过左拉紧绳10和右拉紧绳11的相互重叠部位,将电缆16插设于其中,实现对电缆16的安装,而且通过拉紧绳的设置,由于拉紧绳的弹性,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尺寸的电缆16进行安装固定,非常方便。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单独设置的左拉紧绳10和右拉紧绳11,其很容易发生电缆16在相互重叠部位内的滑动,所以将左拉紧绳10设置为两根,且右拉紧绳11设置于两根左拉紧绳10之间,如说明书附图8所示,可以很好的将电缆16夹持住。而且防震框3的顶壁和底壁均连接有复位弹簧12,复位弹簧12上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3,复位弹簧12对移动板13起到拉伸的作用,可以在电缆16受到竖直方向的外力时,可以通过复位弹簧12和移动板13的作用,对电缆16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而且复位弹簧12的设置,还可以防止移动板13对左、右拉紧绳造成挤压,减轻了对左拉紧绳10和右拉紧绳11的破坏。压力差形成结构包括一个通风板4与一个挡风板5,通风板4和挡风板5均设置于防震框3的一侧,且通风板4与挡风板5分别固定于支架框2的两侧,且通风板4中开设有通风孔41。当压力差形成结构设置为一组时,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通风板4和挡风板5均设置于防震框3的左侧,且通风板4与挡风板5分别固定于支架框2的两侧,此时将防震框3的右侧靠近墙壁或者其它遮挡物,以实现阻挡右侧方向来风的效果,让外部风力只会从防震框3的左侧袭来,从而在电缆16的两端形成很好的压力差。作为一个优选,压力差形成结构还可以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压力差形成结构分别对应设置于防震框3两侧,此时不再需要借助外部墙壁和其它遮挡物,使得两块通风板4相对应,两块挡风板5相对应,如说明书附图8所示,外部风力f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缆抗震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抗震支架,包括支架基板(1)、支架框(2)、防震框(3)以及压力差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框(2)固定于支架基板(1)上,所述防震框(3)设置于支架框(2)内腔中;防震框(3)靠近支架基板(1)一侧固定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远离防震框(3)一端固定有转动块(7),所述转动块(7)中开设有转动槽(71),所述转动槽(71)内设置有转盘(8),且转盘(8)与转动槽(71)转动连接,所述转盘(8)远离连接柱(6)一端通过支撑柱(9)固定于支架基板(1)上;防震框(3)的内侧壁上分别对应连接有左拉紧绳(10)和右拉紧绳(11),防震框(3)的顶壁和底壁均连接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上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3);所述压力差形成结构包括一个通风板(4)与一个挡风板(5),通风板(4)和挡风板(5)均设置于防震框(3)的一侧,且通风板(4)与挡风板(5)分别固定于支架框(2)的两侧,且通风板(4)中开设有通风孔(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抗震支架,包括支架基板(1)、支架框(2)、防震框(3)以及压力差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框(2)固定于支架基板(1)上,所述防震框(3)设置于支架框(2)内腔中;防震框(3)靠近支架基板(1)一侧固定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远离防震框(3)一端固定有转动块(7),所述转动块(7)中开设有转动槽(71),所述转动槽(71)内设置有转盘(8),且转盘(8)与转动槽(71)转动连接,所述转盘(8)远离连接柱(6)一端通过支撑柱(9)固定于支架基板(1)上;防震框(3)的内侧壁上分别对应连接有左拉紧绳(10)和右拉紧绳(11),防震框(3)的顶壁和底壁均连接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复位弹簧(12)上均固定连接有移动板(13);所述压力差形成结构包括一个通风板(4)与一个挡风板(5),通风板(4)和挡风板(5)均设置于防震框(3)的一侧,且通风板(4)与挡风板(5)分别固定于支架框(2)的两侧,且通风板(4)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迎春王德银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元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