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1536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21:2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2<DT11/ImgH<2.6。

Camera len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mera lens, with effective focal length f and pupil diameter of EPD, and along the optical axis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in sequence comprises a first lens, a second lens, the third lens and the fourth lens, the first lens has a 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 like the side concave lens can have second; a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or 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 a third lens has a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a fourth lens having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or negative refractive power, the image side is convex; and meet the DT11 side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effective aperture of the lens and the camera optical electronic element effective pixel region of the diagonal line length half of the ImgH: 1.2< DT11/ImgH< 2.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镜头
本申请涉及一种摄像镜头,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由四片镜片组成的摄像镜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机器人、安防、自动驾驶等前沿运用领域,三维深度摄像头备受依赖。与普通摄像头相比,三维深度摄像头除了能够获取平面图像,还可以获得拍摄对象的深度信息,包括三维位置和尺寸信息。于是整个计算系统就获得了环境和对象的三维立体数据,可以运用在人体跟踪、三维重建、人机交互、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等
目前,三维深度测量一般有三种技术方案,分别是双摄、结构光以及TOF,其中TOF是飞行时间(TimeofFlight)技术的缩写,即计算光线飞行的时间。TOF技术因其具有响应速度快,深度信息精度高,结构尺寸小、不容易受环境光线干扰等优点,而被广泛运用。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应用于多领域,特别是三维深度测量领域的大孔径、大视场角、高解像力、高成像品质的摄像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该摄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2<DT11/ImgH<2.6。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该摄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组合光焦度为负;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组合光焦度为正;以及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3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满足:0.1<DT32/f3<0.6。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该摄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组合光焦度为负;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组合光焦度为正;以及可满足0.9<SAG11/CT1<1.75,例如,0.93≤SAG11/CT1≤1.71,其中,SAG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可满足:-4<f1/f<-2,例如,-2.84≤f1/f≤-2.3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摄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可满足:f/EPD≤1.8,例如,f/EPD≤1.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Imgh/f>1,例如,Imgh/f≥1.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R2/f<1.5,例如,1.06≤R2/f≤1.3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0.2<CT1/(CT2+CT3+CT4)<0.5,例如,0.23≤CT1/(CT2+CT3+CT4)≤0.37,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以及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2<T12/T23<4,例如,2.06≤T12/T23≤3.75,其中,T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以及T23为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1.2<DT11/ImgH<2.6,例如,1.24≤DT11/ImgH≤2.5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32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可满足:0.1<DT32/f3<0.6,例如,0.18≤DT32/f3≤0.5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0.3<∑CT/TTL<0.6,例如,0.35≤∑CT/TTL≤0.46,其中,∑CT为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分别于光轴上的厚度总和,以及TTL为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0.9<SAG11/CT1<1.75,例如,0.93≤SAG11/CT1≤1.71,其中,SAG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以及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与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之间设置有红外带通滤光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组合光焦度可为负;以及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组合光焦度可为正。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通过上述配置的摄像镜头,还可进一步具有大孔径、大视场角、高解像力、广角化、小型化、高成像品质、平衡像差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参照以下附图所作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以上及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旨在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照度曲线;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照度曲线;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照度曲线;图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照度曲线;图9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摄像镜头

【技术保护点】
摄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所述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2<DT11/ImgH<2.6。

【技术特征摘要】
1.摄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11与所述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1.2<DT11/ImgH<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摄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之间满足:-4<f1/f<-2。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电子光感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Imgh/f>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R2/f<1.5。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0.2<CT1/(CT2+CT3+CT4)<0.5,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以及CT4为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2<T12/T23<4,其中,T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以及T23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32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远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