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楼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128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楼梯结构,包括楼梯本体、设置在楼梯本体上端的上楼层面和设置在楼梯本体下端的下楼层面,所述楼梯本体上端与上楼层面之间形成有供楼梯本体上端沿水平方向滑移的第一滑移部,所述楼梯本体的下端与下楼层面之间形成有供楼梯本体沿水平方向滑移的第二滑移部;所述第一滑移部包括设于上楼层面且底部与楼梯上端底面滑移连接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深度大于楼梯本体上端的厚度,所述滑移槽的长度大于楼梯本体上端的长度;所述第二滑移部包括设于下楼层面且底部与楼梯下端底面滑移连接的滑移面、设于滑移面与楼梯下端底面之间减少摩擦力的低阻尼部。避免楼梯受到震动后发生扭曲和断裂。

Earthquake resistant staircas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ismic stair structure, including stairs body, set up the staircase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body level and set up the staircase upstairs downstairs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body level, a first sliding part for upper body stairs slip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is formed between the stairs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body is upstairs level, there are second slip for body along the stairs the horizontal slip formed between the lower part of the body and the stairs downstairs level; the first slid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floor surface and includes sliding groov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top of the stairs at the bottom slip connection, the sliding groove depth is greater than the upper stair body thickness, the sliding groove is larger than the length of the upper body of the stairs the length of the second; the slip part comprises a bottom and bottom level and down the stairs at the bottom of the slip plane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on surface, slip surface and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stairs A low damping part that reduces friction. Avoid bending and breaking of the stairs after being shak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震楼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抗震构件,特别涉及一种抗震楼梯结构。
技术介绍
楼梯作为建筑物中楼层之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楼梯用于楼层之间和高差较大时的交通联系。在设有电梯、自动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手段的多层和高层建筑中也要设置楼梯,楼梯在该种多层和高层建筑中供火灾时逃生之用。地震时人们往往选择楼梯作为逃生通道,而其实楼梯在地震时要比楼房脆弱,通常会早于楼房断裂、倒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6.6条第1款说明: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地震时,楼梯会受到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挤压,而传统楼梯和楼房整体框架连在一起,使得楼房框架形成的附加压力加剧了这种挤压,从而楼梯要比楼房更容易断裂、坍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楼梯机构,避免楼梯受到震动后发生扭曲和断裂。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震楼梯结构,包括楼梯本体、设置在楼梯本体上端的上楼层面和设置在楼梯本体下端的下楼层面,所述楼梯本体上端与上楼层面之间形成有供楼梯本体上端沿水平方向滑移的第一滑移部,所述楼梯本体的下端与下楼层面之间形成有供楼梯本体沿水平方向滑移的第二滑移部;所述第一滑移部包括设于上楼层面且底部与楼梯上端底面滑移连接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深度大于楼梯本体上端的厚度,所述滑移槽的长度大于楼梯本体上端的长度;所述第二滑移部包括设于下楼层面且底部与楼梯下端底面滑移连接的滑移面、设于滑移面与楼梯下端底面之间减少摩擦力的低阻尼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房屋受到震动后,上楼层面或下楼层面对楼梯产生长度方向的挤压力基片形变力,由于楼梯与建筑的主体相互独立,在第一滑移部和第二滑移部的作用下,从而楼层面的变形力推动楼梯向前或向后的移动,避免楼梯主体受力后,楼梯主体发生变形;滑移槽和滑移面既能保证楼梯主体的移动,又能对楼梯主体提供向上的支撑力,避免楼梯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向下掉落;低阻尼部避免楼梯主体的下端与滑移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避免楼梯主体的下端无法移动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滑移面在楼梯本体下端的前方设置有限制楼梯本体进一步向外移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侧壁与楼梯本体下端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滑移空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限制了楼梯本体的过度移动,即避免楼梯本体过度向前移动后,楼梯本体的上端脱离滑移槽,导致楼梯本体向下掉落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楼梯本体的下端与限位块接触的侧面呈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可作为楼梯本体的最后一层阶梯,同时增大楼梯本体的下端与限位块之间的最大接触面积,提高对楼梯本体的限位效果。作为优选,所述低阻尼部包括设置在楼梯本体下端底面与滑移面之间的第一石墨粉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粉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火性能,避免建筑在地震导致的火灾,使低阻尼部发生失效的问题;同时石墨粉为较细的粉状物,减少楼梯本体下端底面与滑移面之间的摩擦力,在楼梯本体受到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后,方便楼梯本体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作为优选,所述低阻尼部包括由滑移面凹陷形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滑移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设置有驱动升降板在容纳腔的高度方向上升降的升降部,所述升降板的顶部与楼梯本体下端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石墨粉层,所述升降板在容纳腔的高度方向移动使第二石墨粉层与楼梯本体下端的底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楼梯本体下端的底面与第二石墨粉层不发生接触后,或楼梯本体的下端发生向下的沉降后,通过升降板向上的移动,使第二石墨粉层与楼梯本体下端的底面接触,避免楼梯本体的向下沉降。作为优选,所述升降部包括电机和连接在电机的电机轴上的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通过螺母与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杠通过自转驱动升降板升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轴的正反向转动控制升降板升降,滚珠丝杠的轴向承压能力较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支撑楼梯本体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低阻尼部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楼梯本体上端底部和下端底部的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将楼梯本体下端底面与滑移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进一步的减少了楼梯本体与滑移面之间的摩擦力,相比于石墨粉,滚轮通过机械的方式,减少了楼梯本体与滑移面之间的摩擦力,可靠性更高。作为优选,所述滑移面上设置限制滚轮滑动方向的滚轮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与滚轮槽之间的配合,滚轮槽对滚轮的移动起到了导向的作用,避免楼梯本体向宽度方向移动。作为优选,所述楼梯本体的下端底面设置有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楼梯本体的下端底面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发生磨损,导致楼梯本体的向下沉降。作为优选,所述楼梯本体的内部沿宽度方向贯穿设置有橡胶加强件,所述橡胶加强件的一端与楼梯本体侧面的墙壁连接,所述橡胶加强件的另一端预埋在楼梯本体内,所述橡胶加强件沿楼梯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加强件提高了楼梯本体的与侧面墙壁之间的连接效果,同时在楼梯本体发生宽度方向的移动时,橡胶加强件通过自身的变形作用,避免楼梯本体与墙面固定位置的脱离与破裂。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房屋受到震动后,上楼层面或下楼层面对楼梯产生长度方向的挤压力基片形变力,由于楼梯与建筑的主体相互独立,在第一滑移部和第二滑移部的作用下,从而楼层面的变形力推动楼梯向前或向后的移动,避免楼梯主体受力后,楼梯主体发生变形;滑移槽和滑移面既能保证楼梯主体的移动,又能对楼梯主体提供向上的支撑力,避免楼梯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向下掉落;低阻尼部避免楼梯主体的下端与滑移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避免楼梯主体的下端无法移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楼层面与楼梯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图2是图1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楼梯本体一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滚轮的位置;图5是图4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凹槽的位置;图6是图4所示C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凹槽位于楼梯本体上端的位置;图7是实施例3的剖面示意图,用于体现容纳腔的位置。图中,1、楼梯本体;11、上楼层面;12、下楼层面;13、橡胶加强件;14、墙壁;2、第一滑移部;21、滑移槽;3、第二滑移部;31、滑移面;32、限位块;33、滑移空腔;4、低阻尼部;41、第一石墨粉层;42、第二石墨粉层;43、容纳腔;44、升降板;45、电机;46、滚珠丝杠;47、螺母;48、螺杆;49、钢板;51、滚轮;52、滚轮槽;53、凹槽;54、联轴器;55、固定孔;56、圆柱形限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抗震楼梯结构,包括楼梯本体1,该楼梯本体1呈单节设置,且楼梯本体1连接上楼层面11与下楼层面12在本实施例中,楼梯本体1呈从右上至左下倾斜设置。在楼梯本体1的上端与上楼层面11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滑移部2,第一滑移部2起到了供楼梯本体1上端沿水平方向滑动的作用;在楼梯本体1的下端与下楼层面12接触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抗震楼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震楼梯结构,包括楼梯本体(1)、设置在楼梯本体(1)上端的上楼层面(11)和设置在楼梯本体(1)下端的下楼层面(12),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本体(1)上端与上楼层面(11)之间形成有供楼梯本体(1)上端沿水平方向滑移的第一滑移部(2),所述楼梯本体(1)的下端与下楼层面(12)之间形成有供楼梯本体(1)沿水平方向滑移的第二滑移部(3);所述第一滑移部(2)包括设于上楼层面(11)且底部与楼梯上端底面滑移连接的滑移槽(21),所述滑移槽(21)的深度大于楼梯本体(1)上端的厚度,所述滑移槽(21)的长度大于楼梯本体(1)上端的长度;所述第二滑移部(3)包括设于下楼层面(12)且底部与楼梯下端底面滑移连接的滑移面(31)、设于滑移面(31)与楼梯下端底面之间减少摩擦力的低阻尼部(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楼梯结构,包括楼梯本体(1)、设置在楼梯本体(1)上端的上楼层面(11)和设置在楼梯本体(1)下端的下楼层面(12),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本体(1)上端与上楼层面(11)之间形成有供楼梯本体(1)上端沿水平方向滑移的第一滑移部(2),所述楼梯本体(1)的下端与下楼层面(12)之间形成有供楼梯本体(1)沿水平方向滑移的第二滑移部(3);所述第一滑移部(2)包括设于上楼层面(11)且底部与楼梯上端底面滑移连接的滑移槽(21),所述滑移槽(21)的深度大于楼梯本体(1)上端的厚度,所述滑移槽(21)的长度大于楼梯本体(1)上端的长度;所述第二滑移部(3)包括设于下楼层面(12)且底部与楼梯下端底面滑移连接的滑移面(31)、设于滑移面(31)与楼梯下端底面之间减少摩擦力的低阻尼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面(31)在楼梯本体(1)下端的前方设置有限制楼梯本体(1)进一步向外移动的限位块(32),所述限位块(32)的侧壁与楼梯本体(1)下端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滑移空腔(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本体(1)的下端与限位块(32)接触的侧面呈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尼部(4)包括设置在楼梯本体(1)下端底面与滑移面(31)之间的第一石墨粉层(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尼部(4)包括由滑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泓徐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城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