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0942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5:27
一种扬声器结构,包含壳体;发声单元,设于壳体且具有第一讯号引线及第二讯号引线;导电单元,设于壳体且电连接第一讯号引线及第二讯号引线;第一夹线单元,设于发声单元与导电单元之间,第一夹线单元具有相对向的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以夹制第一讯号引线;第二夹线单元,设于发声单元与导电单元之间,第二夹线单元具有相对向的第三夹片及第四夹片以夹制第二讯号引线。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由第一夹线单元与第二夹线单元直接夹制第一讯号引线与第二讯号引线,而达到易于施作、不需以胶体黏着及可夹制各种线径的讯号引线的功效。

Loudspeaker structure

A loudspeaker structure comprises a shell; the shell sound unit, and has a first signal and two signal lead wire; conductive elements arranged on the shell an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ignal and the two signal lead wire; the first wire clamping unit arranged on the acoustic unit and the conducting unit between the first clamp unit is relative to the first clip and the two clips to clamp the first signal wire; second wire clamping unit arranged on the acoustic unit and the conducting unit between second line clamping unit is relative to the third and four clip clip to clip the second signal wire. There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made of the first wire clamping unit and second wire clamping unit directly clamping the first signal and the second signal lead wire, and easy to reach for, does not need to signal wire clamping and colloid adhesion effect of various diamet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结构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由第一夹线单元与第二夹线单元直接夹制第一讯号引线与第二讯号引线,而达到易于施作、不需以胶体黏着及可夹制各种线径的讯号引线的功效的扬声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扬声器结构通常使用V型夹线柱来固定扬声器的讯号引线(如锦丝线),该V型夹线柱设于音箱的零部件上与该零部件射出成型。但因为塑料模具射出有其极限,因此,此类V型夹线柱仅适用于夹持0.3mm线径以上的讯号引线,若线径低于0.3mm以下的讯号引线,则不易固定,作业员必须将讯号引线活动式固定于夹线柱之后,再添加胶水来加以固定,造成作业上的不便。因此,如何专利技术出一种扬声器结构,以使其可由第一夹线单元与第二夹线单元直接夹制第一讯号引线与第二讯号引线,而达到易于施作、不需以胶体黏着及可夹制各种线径的讯号引线的功效,将是本技术想要积极揭露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介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专利技术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于是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进而研发出一种扬声器结构,以达到可由第一夹线单元与第二夹线单元直接夹制第一讯号引线与第二讯号引线,而达到易于施作、不需以胶体黏着及可夹制各种线径的讯号引线的功效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结构,其包含:壳体;设置于该壳体的发声单元,该发声单元具有第一讯号引线及第二讯号引线;设置于该壳体的导电单元,该导电单元电连接该第一讯号引线及该第二讯号引线;设置于该发声单元与该导电单元之间的第一夹线单元,该第一夹线单元具有相对向的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以夹制该第一讯号引线;以及设置于该发声单元与该导电单元之间的第二夹线单元,该第二夹线单元具有相对向的第三夹片及第四夹片以夹制该第二讯号引线。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第一夹片与该第三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上盖,该第二夹片与该第四夹片设置于该导电单元。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导电单元呈V形,该第二夹片与该第四夹片分别设置于该导电单元的两个端部。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第一夹片与该第三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上盖,该第二夹片与该第四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下盖。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第一夹片与该第三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上盖,该第二夹片与该第四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支架。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第一夹片、该第二夹片、该第三夹片及该第四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上盖。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更包含第一引线架及第二引线架,该第一引线架设置于该发声单元与该第一夹线单元之间以设置该第一讯号引线,该第二引线架设置于该发声单元与该第二夹线单元之间以设置该第二讯号引线。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第一讯号引线具有锦丝线或具有相互连接的锦丝线及电线,该第二讯号引线具有锦丝线或具有相互连接的锦丝线及电线。上述的扬声器结构中,该导电单元呈V形,该第一讯号引线及该第二讯号引线分别电连接该导电单元的两个侧部。借此,本技术的扬声器结构可由第一夹线单元与第二夹线单元直接夹制第一讯号引线与第二讯号引线,而达到易于施作、不需以胶体黏着及可夹制各种线径的讯号引线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扬声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发声单元组装于上盖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上盖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具体实施例扬声器结构的组合示意图。【符号说明】1壳体11上盖12下盖13支架14第一引线架15第二引线架2发声单元21第一讯号引线22第二讯号引线23发声面3导电单元31第一导电片311第一内部讯号接点312第一外部讯号接点32第二导电片321第二内部讯号接点322第二外部讯号接点33座体4第一夹线单元41第一夹片42第二夹片5第二夹线单元51第三夹片52第四夹片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于是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至图4,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结构,其包含壳体1、发声单元2、导电单元3、一第一夹线单元4及第二夹线单元5。该壳体1具有上盖11、结合该上盖11的下盖12、及设于上盖11的支架13。该发声单元2设置于该壳体1的支架13,该发声单元2具有发声面23、第一讯号引线21及第二讯号引线22,该发声面23为振膜的外表面且该发声单元2可设置于该壳体1的支架13并使该发声单元2的发声面23经该支架13所包围的发声孔外露于该壳体1,该第一讯号引线21及该第二讯号引线22由该发声单元2的两侧延伸而出。该导电单元3设置于该壳体1,该导电单元3具有座体33、第一导电片31及第二导电片32,该第一导电片31具有第一内部讯号接点311及第一外部讯号接点312,该第二导电片32具有第二内部讯号接点321及第二外部讯号接点322,该第一外部讯号接点312及该第二外部讯号接点322用以电连接外部音源输入端,该座体33可为塑料件,该第一导电片31及该第二导电片32可弯折成各式形状以设置于该座体33,且该第一导电片31及该第二导电片32可与该座体33一体成型,该第一内部讯号接点311可电连接该第一讯号引线21,该第二内部讯号接点321可电连接该第二讯号引线22。另外,该导电单元3的座体33可呈V形,该第一内部讯号接点311及该第二内部讯号接点321可由该导电单元3的座体33的两个侧部外露以分别电连接该第一讯号引线21及该第二讯号引线22。该第一夹线单元4设置于该壳体1内且位于该发声单元2与该导电单元3之间,该第一夹线单元4具有相对向的第一夹片41及第二夹片42,该第一夹片41与第二夹片42之间具有第一夹持区以夹制该第一讯号引线21,其中该第一夹片41可设置于该壳体1的上盖11,而该第二夹片42可设置于该导电单元3的座体33一侧。另外,该导电单元3的座体33可呈V形,该第二夹片42可设置于该导电单元3的座体33的一端部。该第二夹线单元5设置于该壳体1内且位于该发声单元2与该导电单元3之间,该第二夹线单元5具有相对向的第三夹片51及第四夹片52,该第三夹片51与第四夹片52之间具有第二夹持区以夹制该第二讯号引线22,其中该第三夹片51可设置于该壳体1的上盖11,而该第四夹片52可设置于该导电单元3的座体33另一侧。另外,该导电单元3的座体33可呈V形,该第四夹片52可设置于该导电单元3的座体33的另一端部。另外,请参考图1及图2,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扬声器结构更可进一步包含第一引线架14及第二引线架15,该第一引线架14设置于该发声单元2与该第一夹线单元4之间以设置该第一讯号引线21,该第二引线架15设置于该发声单元2与该第二夹线单元5之间以设置该第二讯号引线22。如上所述,当进行该发声单元2的第一讯号引线21与第二讯号引线22的组装作业时,本技术的扬声器结构可直接将该第一讯号引线21压入该第一夹片41与该第二夹片42间的第一夹持区中,以使该第一夹片41与第二夹片42夹制该第一讯号引线21而将该第一讯号引线21加以定位,同样地,本技术的扬声器结构也可直接将该第二讯号引线22压入该第三夹片51与第四夹片52间的第二夹持区中,以使该第三夹片51与第四夹片52夹制该第二讯号引线22而将该第二讯号引线22加以定位。如此,本技术的扬声器结构可通过该第一夹线单元4与该第二夹线单元5的设置,而在不另外使用胶体黏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扬声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扬声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发声单元,其设置于该壳体,该发声单元具有第一讯号引线及第二讯号引线;导电单元,其设置于该壳体,该导电单元电连接该第一讯号引线及该第二讯号引线;第一夹线单元,其设置于该发声单元与该导电单元之间,该第一夹线单元具有相对向的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以夹制该第一讯号引线;以及第二夹线单元,其设置于该发声单元与该导电单元之间,该第二夹线单元具有相对向的第三夹片及第四夹片以夹制该第二讯号引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壳体;发声单元,其设置于该壳体,该发声单元具有第一讯号引线及第二讯号引线;导电单元,其设置于该壳体,该导电单元电连接该第一讯号引线及该第二讯号引线;第一夹线单元,其设置于该发声单元与该导电单元之间,该第一夹线单元具有相对向的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以夹制该第一讯号引线;以及第二夹线单元,其设置于该发声单元与该导电单元之间,该第二夹线单元具有相对向的第三夹片及第四夹片以夹制该第二讯号引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片与该第三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上盖,该第二夹片与该第四夹片设置于该导电单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单元呈V形,该第二夹片与该第四夹片分别设置于该导电单元的两个端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片与该第三夹片设置于该壳体的上盖,该第二夹片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保明黄玉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顺合丰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