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410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三相极柱、机箱、操作机构及底盘车,机箱、操作机构及底盘车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底盘车上设置有手车操作孔,底盘车上横向设置有极柱导轨,三相极柱呈纵向一字排列设置在底盘车上且可沿极柱导轨滑动,底盘车上位于三相极柱的下方横向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垂直于极柱导轨设置,传动杆与操作机构连接并由操作机构驱动沿传动杆的长度方向运动,传动杆与三相极柱之间连接有拐臂,传动杆通过拐臂带动三相极柱上下移动以进行合闸或分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断路器在横向移动时,只有三相极柱运动,而机箱、操作机构与底盘车均不动作,操作所需的能耗低,运行稳定性好,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A circuit break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ircuit breaker, including three-phase shell and inside the shell pole,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the chassis, chassis, chassis,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a chassis is fixedly installed in the shell, a chassis is arranged on the handcart hole is transversely arranged chassis on pole rails, three-phase poles a vertical in-line arranged in the chassis and along the column guide rail sliding, chassis is located below the horizontal pole has set a three-phase transmission rod, the transmission rod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guide pole set, transmission rod and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by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driving motion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driving lever and the crank arm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drive rod and the three-phase poles, drive rod through a crank arm drive three-phase pole moves up and down to switch on or off.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circuit breaker in the lateral movement, only three phase pole movement, and the chassis,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the chassis are not required for operation acti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good operation stability, safety and reliability has also been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
本技术涉及输配电装置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断路器多为纵向移动操作,三相极柱为横向排列,在纵向移动操作时,极柱、机箱、操作机构和底盘车一同运动,所需能耗大,运行稳定性不佳,而且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耗能低、运行平稳、安全可靠的断路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三相极柱、机箱、操作机构及底盘车,所述机箱、操作机构及底盘车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底盘车上设置有手车操作孔,所述底盘车上横向设置有极柱导轨,所述三相极柱呈纵向一字排列设置在底盘车上且可沿极柱导轨滑动,所述底盘车上位于三相极柱的下方横向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垂直于极柱导轨设置,所述传动杆与操作机构连接并由操作机构驱动沿传动杆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传动杆与三相极柱之间连接有拐臂,传动杆通过拐臂带动三相极柱上下移动以进行合闸或分闸。其中,所述传动杆与操作机构通过驱动臂和第二拐臂连接,驱动臂的一端与操作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拐臂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臂的另一端和传动杆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断路器具有横向移动功能,三相极柱为纵向一字排列,断路器在横向移动时,只有三相极柱运动,而机箱、操作机构与底盘车不动作,因此大大降低了操作所需的能耗,提高了断路器运行的稳定性,断路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断路器的正视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断路器的侧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断路器的俯视图。标号说明:1-壳体;2-三相极柱;3-机箱;4-操作机构;5-底盘车;6-手车操作孔;7-极柱导轨;8-传动杆;9-拐臂;10-驱动臂;11-第二拐臂。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三相极柱采用纵向一字排列,断路器在横向移动时,只有三相极柱运动,而机箱、操作机构与底盘车不动作。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断路器,包括壳体1和位于壳体1内的三相极柱2、机箱3、操作机构4及底盘车5。所述机箱3、操作机构4及底盘车5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所述底盘车5上设置有手车操作孔6,所述底盘车5上沿试验位置向工作位置的方向横向设置有极柱导轨7,所述三相极柱2呈纵向一字排列设置在底盘车5上且可沿极柱导轨7滑动而在试验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操作时,操作手柄插入手车操作孔6内顺时针转动,使三相极柱2由初始的试验位置沿着极柱导轨7侧向移动至工作位置。所述底盘车5上位于三相极柱2的下方横向设置有传动杆8,所述传动杆8垂直于极柱导轨7设置,所述传动杆8与操作机构4连接并由操作机构4驱动沿传动杆8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传动杆8与三相极柱2之间连接有拐臂9,传动杆8通过拐臂9带动三相极柱2上下移动以进行合闸或分闸。本技术断路器的动作过程如下:将操作手柄插入底盘车5的手车操作孔6内,顺时针摇动,三相极柱2向左从初始的试验位置沿着极柱导轨7侧向移动到工作位置。操作机构4发出合闸动作,驱动传动杆8向后运动,将动作能量通过拐臂9传递到三相极柱2,完成合闸操作。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断路器具有横向移动功能,三相极柱为纵向一字排列,断路器在横向移动时,只有三相极柱运动,而机箱、操作机构与底盘车不动作,因此大大降低了操作所需的能耗,提高了断路器运行的稳定性,断路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杆8与操作机构4通过驱动臂10和第二拐臂11连接,驱动臂10的一端与操作机构4连接,所述第二拐臂11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臂10的另一端和传动杆8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断路器在横向移动时,只有三相极柱运动,而机箱、操作机构与底盘车均不动作,操作所需的能耗低,运行稳定性好,安全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断路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三相极柱、机箱、操作机构及底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操作机构及底盘车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底盘车上设置有手车操作孔,所述底盘车上横向设置有极柱导轨,所述三相极柱呈纵向一字排列设置在底盘车上且可沿极柱导轨滑动,所述底盘车上位于三相极柱的下方横向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垂直于极柱导轨设置,所述传动杆与操作机构连接并由操作机构驱动沿传动杆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传动杆与三相极柱之间连接有拐臂,传动杆通过拐臂带动三相极柱上下移动以进行合闸或分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三相极柱、机箱、操作机构及底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操作机构及底盘车固定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底盘车上设置有手车操作孔,所述底盘车上横向设置有极柱导轨,所述三相极柱呈纵向一字排列设置在底盘车上且可沿极柱导轨滑动,所述底盘车上位于三相极柱的下方横向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垂直于极柱导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军郑剑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